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湖坐落于洱源县佛钟山麓、苍山云弄峰下,为高原断陷湖泊,地处洱海源头。清咸丰邓川州志载:"其东有堤,为往来大道,湖在道西,故名西湖。"每次来西湖,都会被她的美景给深深吸引,山与水相拥,人与水相依,整个是那么的紧密而谐调,不禁感慨造化的神奇,给了高原泽国一个俏丽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2.
赵丰 《大理文化》2005,(1):57-61
一、故居向湖村 先生故里向湖村原名水寨,在城南约一公里,村西紧临金华山麓之西湖、东南近剑湖.向湖村是个好地方,在房前屋后可以看到西湖碧波荡漾、华山倒影,湖光山色极似大理银苍玉洱之景观.东南剑湖烟波浩渺、帆影渔灯,居民世代耕读传家,兼营西湖渔业,可称鱼米之乡.每届三春九夏垂柳依依,繁花似锦,荷花世界,清香解暑,到七八月,湖心湖边的渔舍里游人暴满,品尝西湖特产黑脊鲫鱼,本地俗语"东山萝卜西湖鱼,牵挂游子思乡情".  相似文献   

3.
海舌     
三百里浩浩洱海的北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带状沙洲浮于海浪波涛之上.它东、西、北三面环海,南与茶马古道重镇大理喜洲的湿地滩头毗连.朝北边的沙洲呈细长舌状伸入洱海之中,这就是"海舌".……  相似文献   

4.
一、喜洲白族商帮的形成喜洲是白族聚居的古镇,白族占90%,地处洱海盆地北端,北距下关35公里,西枕苍山五台峰,东临洱海。境内山海之间是西高东低约80平方公里的狭长平坝,南北长约13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镇四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海拔约2000米。北与洱源县为邻,南与大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中国一流,西部第一"的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位于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山麓片区,坐落在逶迤起伏的苍山中和峰下,东边面对碧波荡漾的洱海,北边是有着悠久传统的千年古街三月街街场,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仅1公里.影视城占地77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共由146个单体建筑构成.是为了拍摄大陆版40集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而兴建的.  相似文献   

6.
大理是一个多湖泊的高原水乡.著名的滇藏公路沿洱海西岸蜿蜒北上120公里,碧波荡漾的剑湖就安卧在沃野万顷的剑川坝子中央.剑湖海拔2180m,东北高西南低,湖水由海门口注入澜沧江,辉煌的云南青铜文明的源头剑川海门口遗址就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双廊是一个渔港小镇.但在大理洱海周围,它却是最为秀美的,于是它又有"洱海风光第一乡"之誉. 双廊在洱海东北岸的洱源县境内,背倚连绵起伏的山岭,面对一碧万顷的洱海,洱海在这里形成两个弓形的海湾,双廊即是两道海湾之间的走廊.天生营和红山半岛则如仙人的两只大足,斜斜地插入洱海中,天生营对面百米左右的浅海处,有一个状如梭子般的小岛,当地人叫它"金梭岛".  相似文献   

8.
2010年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桂冠的州城镇,坐落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城东南8公里处。与闻名遐迩的"灵山佛都"鸡足山一起,被誉为"热区宝地"宾川的点睛之笔。宾川是一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宝地。与宾川县城新区紧紧相连,曾出土过大量碳化稻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羊村遗址,距今约有4000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整个大理地区发现的比较早的新石器时期人类遗址。而州城则是宾川历史文化第一名镇。据宾川本土历史  相似文献   

9.
滇西大理,背靠画屏一样展开、绵延40多公里的点苍山.苍山十九峰,峰峰林壑优美、云雾缭绕.围绕着这些仙气十足的山峰和云雾,产生了不少流传于白族民间的神话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初冬岁末,飘拂于玉局峰上的"望夫云";夏秋之际,系于点苍山腰的"玉带云".而大理的东面,是形如耳状的高原淡水湖--洱海.300里洱海碧波粼粼、白帆点点、鸥鸟翔集.隆冬时节,点苍山上的积雪与洱海相映,形成"银苍玉洱"的壮丽景色.洱海中尚有"三岛"、"四洲"、"五湖"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赵云 《大理文化》2015,(1):88-89
滇西大理,背靠画屏一样展开、绵延40多公里的点苍山。苍山十九峰,峰峰林壑优美、云雾缭绕。围绕着这些仙气十足的山峰和云雾,产生了不少流传于白族民间的神话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初冬岁末,飘浮于玉局峰上的"望夫云",夏秋之际,系于点苍山上的"玉带云"。而大理的东面,是形如耳状的高原淡水湖———洱海。300里洱海碧波粼粼、白帆点点、鸥鸟翔集。隆冬时节,点苍  相似文献   

11.
喜洲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大理古城北端,离古城约十八公里,是坐落于苍山五台峰下的平原坝子.这既不靠山,也不临海的地方,自古以来,却是祖国西南边陲洱海西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城镇之一. 喜洲的繁华和发达,常常令人不可思议,她是靠什么发展起来?她除了在唐代南诏时期,南诏王阁罗凤曾在此"建都"和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积淀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这里的历史发展,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点是水上交通要道,这一点,却往往是被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学者所忽略之一.自古以来,每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就是兴旺和繁荣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起源比较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沧桑三月街     
五十多年前,我从远房亲眷和母亲的闲谈中,得知云南大理有个"三月街".我想,这有哪样稀奇嘛,不就是赶个街子,满街白菜萝卜、野菜土瓜什么的,也值得这样大惊小怪,讲个没完没了? 后来看了点"闲书",被几篇苍山游记之类的文章吸引住了,于是便把苍山想象成故乡的玲珑小山,把洱海想象成一泓清澈的池水.再后,又在一家旧书店里翻到一本残缺的木刻版本<江阴·徐宏祖·滇游日记>,其中记叙着徐老从邓川州沙坪到大理出下关达茅草哨的经历和感受.捧读之余,才悟到我儿时对苍山洱海的想象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3.
赵勤 《大理文化》2012,(7):101-103
喜洲古镇,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大理古城北端,离古城约十八公里,是坐落于苍山五台峰下的平原坝子。这既不靠山,也不临海的地方,自古以来,却是祖国西南边陲洱海西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城镇之一。喜洲的繁华和发达,常常令人不可思议,她是靠什么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15.
问古太和城     
晓峰 《大理文化》2021,(8):84-87
时值三月,春和景明,与当地文友到太和城遗址问古. 太和城遗址在距下关七公里的太和村,根据史书记载,太和城在作为南诏都城之前,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和防御能力的城郭.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洱海六诏,因"破河蛮有功"而被唐册封为云南王后,对太和城加以扩建,并于次年(739年)将国都从发展了90年的南诏发祥地巍山迁到大理太和城.此后40年间,经历了天宝十年(751年)、十二年(753年)、十三年(754年)三次著名的"天宝之战",大唐王朝数十万军队战败,主将鲜于仲通"仅以身幸免",李宓将军"沉江而死".阵亡将士被南诏感念旧恩"祭而葬之"于天宝街"万人冢"和凤仪北汤天村"千人冢",并立德化碑于太和城国门.  相似文献   

16.
天生桥散记     
"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桥"的天生桥在距弥渡县城东约4公里处的天桥山峡谷中,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是弥渡最早升起炊烟的地方之一,见证了"六诏咽喉,古滇西粮仓"的辉煌之景.往事如风,天生桥已成为岁月的文化化石,如今的避暑休闲胜地,目光所及,心海翻腾.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首任大理府弥渡通判屈学洙作《天生桥赋》赞天生桥"罗星峰于危磴,驾天路于层峦;破鸿蒙而开一窍,烹顽砾而补半天.灵钟翠巘,冠绝全滇."赞誉天生桥"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天生桥遂成为名闻遐迩的一方名胜.  相似文献   

17.
在遥远的西南太平洋上,赤道南北的浩瀚海域中,如珍珠般散布着一万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为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也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故有岛大陆之称.这些岛屿广泛散布在东西约1.293万公里,南北约7500公里的辽阔海域,被称为风与海"孕育"的大洲.这是因为,大洋洲的大陆在地质史上非常古老,土黄色跟红褐色构成的基调是千万年风的"印迹";而那些星罗奇布的岛屿则是地质史上年轻的太平洋的"杰作",古老的大陆与年轻的岛屿正是风与海联手的造化.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大理市挖色镇高兴村东南2.5公里三峰山麓,上至龙王庙圣母泉出水口旁有凤眼洞和绿蛇洞,沿泉而下有一丘陵台地,上方有香火旺盛的玄德圣母庙,下方有千佛阁和舍利岩,旁有棕榈树林和元代绍补寺址,就在这名胜古迹、风景秀丽的地方有一处鲜为人知,深藏在深山之中的大理国佛教石窟群.  相似文献   

19.
且听风吟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享誉海内外。风是下关的一大特色,无论冬夏,不分晴雨,总有清风拂面,总有风声盈耳,无形无迹的"风"入景,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明山丽水的下关是一块宜居之地,也是独一无二的"听风之城"。我不是地道的大理人,我的家乡坐落在离大理有两百公里路程的无量山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大的我跟许多山里孩子一样,最熟悉的童年风景就是山外青山,外面的世界离我很遥远,两百公里是段遥不可及的距离,只能羡慕地听别人一  相似文献   

20.
阿吒力是梵文(A)cāyā的音译,(A)cāyā从古代印度(天竺)的摩伽陀(Magadha)国传入洱海区域后,由于翻译时所采用的汉字不同而出现"阿吒梨"、"阿庶梨耶"、"阿阇梨利"、"阿左梨"、"阿拶里"、"阿阇哩"等几十种.中原汉族地区称阿吒力为"导师","轨范师",而洱海地区则广泛称之为"师僧".白族称之为"师子薄",与教书先生同一语词,而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碑刻、写经之中,阿吒力又往往自称为"密宗师"、"大密法师","密坛主"、密宗教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