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今年5月18、19日晚,在北京参加了印度文化节之后,印度桑甘姆爵士乐团来到春城昆明访问,在云南艺术剧院作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晚会上,印度艺术家们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路易班克斯先生专为这次文化节创作的《中国丝绸》以及《和平》、《重逢》、《成功》、《珍珠》和著名作曲家拉玛·马尼夫人作曲的《印度传统歌曲》、《黎明》、《光》等作品。爵士乐曲《中国丝绸》用钢琴、萨克管、电贝斯和木鼓、罐鼓、电子鼓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小京锣、碰铃、洞萧、琵琶,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汉代从成都经昆明通往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8,(10):18-19
1875年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歌剧院,演出后舆论界褒贬不一,而一向热衷于风流激情的上流社会的观众却接受不了《卡门》的风骚撩人,放荡不羁,大肆抨击《卡门》的内容是道德败坏的,音乐是乱七八糟的。从此,在巴黎剧院的剧目中《卡门》消失了长达8年之久,只有一些有识之士如著名哲学家尼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等对《卡门》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上海歌剧院演出场次292场,其中歌剧演出78场(其中本地剧场15场、沙龙23场、外地25场、境外15场),下乡演出13场,学生场24场,公益性演出29场,指令性演出2场。2008年,歌剧院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原创歌剧《雷雨》、经典歌剧《奥赛罗》、《图兰朵》、中国歌剧《诗人李白》等轮番上演,并创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交响合唱《太阳、大地、人》、舞蹈《城舞今典》汇集新创作的《夜舞精灵》、《剑吟》、《绽放》、《穿越》、《蝶恋》、《情人码头》等原创小节目。剧院积极策划历史题材歌剧《楚霸王》、现实题材歌剧《那时花开》、舞剧《嫦娥奔月》、《上海·上海》。  相似文献   

4.
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又是我国文学巨星郭沫若诞生100周年.应日本国际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派出我们4人组成友好访问团,于11月25日前往日本回访.前此,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时,日本国际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曾和我国艺术界合作,在北京、东京、大阪共同演出了日本古典剧目《歌仙——小野小町》.这次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该协会会长村田修和副理事长谷井祚子又来华,和中国艺术界共同演出新排练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村田修先生是致力于发展日本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的朋友,他和中国各界的来往已经将近一百次了.他在宴会上以及和我们的会谈中,又提出了一些促进中日文化经济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对于北京话剧剧坛来说,1998年堪称小剧场戏剧年。自1982年北京首次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小剧场演出以来,1998年是小剧场戏剧演出最多的一年。仅以上半年为例,就有16台之多,其中7台是由专业剧团演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等待戈多》和《雨过天晴》显示他们依然具有戏剧探索的勇气;中国实验话剧院以机无葬身之观和炼凡》的复排证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保留剧目;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花房姑娘》宣告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小剧场,并以仁毛钱歌剧》表明自己仍然是在中国传播布莱希特戏剧经典的主要阵地;总政话剧团以《冲出强气流》突破原有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问《塞维尔的理发师》这出歌剧是谁作曲的,任何一个专业或业余的音乐家都会说,“当然是罗西尼,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圣彼得堡工作的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西埃洛曾于1782年根据博马舍的一出通俗喜剧创作了自己的《塞维尔的理发师》,比著名的罗西尼的同名歌剧首场演出早  相似文献   

7.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26-26,27,30
上个世纪50年代,一首节奏欢快、旋律奔放的前苏联舞曲《马刀舞》倾倒了我国的音乐爱好者,该曲作者前苏联亚美尼亚作曲家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也随之几乎成了在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半个世纪过去了,《马刀舞》与哈恰图良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今天我们将这位杰出的作曲家介绍给读者以纪念他逝世30周年,重温他为人们作出的巨大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也为欢迎日本天皇、皇后陛下来华访问,由著名作曲家吕远先生于1987年根据日本人民家喻户晓的诗歌《九十九夜》而改编创作的表现力极强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今年10月在北京再次与观众见面.该剧以古代日本皇太子和歌女相爱的传说为素材,描述了一对年轻人冲破封建婚姻桎桔追求真挚爱情的悲剧.剧情曲折、动人.剧中女主角小野小町的母亲婵娟是日本使臣在中国收养的孤儿.该剧不仅歌颂了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春天的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于3月15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为各国驻华使节举办了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的专场演出。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与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领导以及10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82位大使、130位外交官及其亲属共368人应邀出席这一专场演出。文化部副部长孟晓的题材,《图兰朵公主》曾被改编成话剧、舞剧、川剧、豫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于中国舞台上;而用中国国粹京剧排演,尚属首次。京剧版《图兰朵公主》大胆创新,既保持了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又加入了芭蕾、流行歌曲、歌剧等艺术因素,大大加强了时尚性与观赏性,颇具令人…  相似文献   

10.
这部歌剧以它的清新、欢乐、哀婉和激情赢得了全世界歌剧爱好者的钟爱。1896年2月1日晚,都灵皇家剧院首次公演歌剧《波希米亚人》。该歌剧作曲家,时年三十七岁的贾科莫·普契尼一直心神不定地站在侧面包厢里  相似文献   

11.
应叙利亚国家歌剧院邀请,中央歌剧院一行168人于5月6-8日携歌剧《图兰朵》赴大马士革,在阿萨德文化艺术宫连演3场,4000多名观众先后观看演出。《图兰朵》此番西行叙利亚,是两国建交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交流,也是外国歌剧首次在叙歌剧院的整场演出。中方派出以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为总领队,由院长、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俞峰指挥的艺术表演团。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3.
以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西部女郎》等闻名于世的普契尼是被誉为威尔第(1813-1901)之后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 普契尼出身音乐世家,曾曾祖父雅可莫,曾祖父安东尼奥,父亲米歇尔和母亲阿维娜·玛吉都属所在时代的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或风琴手等。  相似文献   

14.
一场“世纪演出”在音乐舞台上,歌剧历来被看世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形式,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准。所以在欧洲各发达国家,无不建立一流的极其豪华的歌剧院,而那些亨有盛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影响甚至超过国家政治要员。几百年来,各国歌剧的演出势头不减,而这个趋势也被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在众多的欧洲歌剧中,非欧题材的歌剧其实为数不多。威尔弟创作的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普契尼创作的日本题材的《蝴蝶夫人》和中国题材的《图兰朵》,在欧洲歌剧中虽然是凤毛麟角,但确实极有影响和艺术魅力。把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放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5日,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创编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拉开北京演出的序幕。首演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  相似文献   

16.
3月27日和28日,《今夜无人入睡》的美妙旋律,回荡台中洲际棒球场的夜空,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张艺谋“鸟巢版”的《杜兰朵公主》(此“台湾版”名称,以往称《图兰朵》)终于在台湾民众千呼万唤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近4万名观众被这部经典歌剧和美轮美奂的“杜兰朵”折服,称其不愧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团队制作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青年作家北雁的长篇纪实散文《环湖一周》先后在《大理文化》2018年第10期、2019年第5期"开篇作品"栏目重磅推出,同时有部分章节先后在《核桃源》《祥云文化》《洱源文化》等州内报刊刊发,《大理时讯》更是从今年3月份起对全文进行了连  相似文献   

18.
京剧在中国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是最为完整、最具影响的中国戏曲剧种,它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_京剧的内容多以演绎中国历史故事为主,如《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等,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近年来,京剧在移植国外题材内容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根据意大利著名歌剧改编的京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在中国和意大利演出均获得很大的成功。如今,被称为“北京歌剧”的京剧受到愈来愈多国外观众的喜爱,许多外国朋友前来中国学习京剧。京剧有哪些特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需要哪些条件,在中国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6-96
2010年9月25日,由韩国陶瓷文化协会、中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驻华韩国文化院主办的《交流&陶艺共感——中国宜兴紫砂壶和韩国陶瓷北京展》在驻华韩国文化院拉开帷幕。韩国驻华大使馆柳佑益、韩国陶瓷文化协会理事长姜庆植、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团始建于1955年。40多年来,先后创作演出剧(节)目160多个。该团的节目均从藏民族传统艺术和生活习俗中发掘、整理、加工而成,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和生活情趣,受到观众的厚爱。其中,大型民族舞剧《塞·顿月·顿珠》、歌舞江彩的旋律》分别参加了第一届、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获得好评。舞蹈《牧狮》、《深林情歌》等十几个节目获部、省级奖。为此,该团在省内外享有一定声誉。1995年7月,该团20名优秀藏族青年演员携一台地方、民族风格浓郁的精美歌舞节目,以“中国藏族歌指团”名义赴加拿大、美国进行了圆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