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变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对道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蕴涵着颇为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管见。一、“道”的物质实体存在性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道”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生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从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3.
老子怎样成了太上老君□潘庆先秦时代,人们把老子、庄子的思想称为道家,老子也就成了道家的创始人。后来的道教推崇道家的思想,这样老子成了道教的祖师。秦汉时代,有黄老道一派,崇尚无为,尊黄帝和老子。东汉初,楚王英喜黄老之说,但还未立祠祭祀。到了桓帝时开始为...  相似文献   

4.
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刘兴邦庄子的价值哲学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最具理论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哲学形态。庄子在继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别于老子,又有别于儒家的价值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是自然的本体,又是人格...  相似文献   

5.
郑开 《寻根》2011,(6):16-20
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中期的庄子是继老子而后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哲学思考构成了道家思想传统的主要部分。历史地看,道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在于:春秋未年、战国初期出现了一场极其深刻的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动,同时也酝酿了精神思想领域里的“哲学突破”。道家哲学正是这场“哲学突破”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老子》,又称《道德经》,为我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所著经典。在这部有5000字的著作中,虽没有专门论述语言理论的篇章,但他对语言的深切体悟,深刻的思考却贯穿在整个《老子》全书中,尤其在《道德》37篇中,竟有第一、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等8篇谈及“道”与“名”的关系,说明老子对语言问题的高度重视。老子的语言观念不仅是老子自己思想的基点,而且也为发扬光大其学说的庄子所继承,从而对《庄子》一书的释“道”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庄子选择寓言说理成为一种必然。了解这些,对我们正确理…  相似文献   

7.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全神贯注、忘怀物我。老子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  相似文献   

9.
道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中国思想的核心语词,它贯穿于儒道禅的所有本,尽管它显现为不同形态。与其他思想相较,道家,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对道本身进行了更为纯粹的思考。不过,老子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而且老子对于这不可言说的言说也显得玄而又玄。尽管如此,我们将要追问:老子的道是如何显现的?  相似文献   

10.
吴正格 《寻根》2012,(5):48-52
老子说:“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老子》第三十五章)这虽是道义,后来人们借此与饮食口味混同,视荤为浓,视素为淡,模糊着道、俗疏隔的界限,将清淡主义认作为道家所树的旗帜,它从历史的炊烟中招展过来,一直引导世间的饮食行为。粥之清淡,为固性本味,即是庄子所说的“知常”。这就与老子的教旨有了连脉。  相似文献   

11.
程蕾 《华夏文化》2003,(2):32-33
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 ,有人归纳为儒家、佛家、道家三个流派。这三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处事、做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老子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在《道德经》中 ,老子“致虚极 ,守静笃”、“不敢为天下先”、“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以及“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生哲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日 ,读了几部《曾国藩传》、《曾国藩评传》 ,对曾国藩一生经历和他的思想有了更新的了解。曾国藩做人的宗旨 ,就是把老子“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和“圣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 ,渗透到他的修养、处世、做事、…  相似文献   

12.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接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知胜之道”的“道”与老子的无形之道有缘;其“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对老子若干矛盾范畴的改造和运用:其关于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思想,亦在深层次上受到了老子主张的内敛性涵养的启导。《兵法》所以能接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除了由于老子早于孙武以及兵道两家思想的互动互渗外,也与孙武的家世与生平经历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赤恩 《华夏文化》2000,(4):56-57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2 5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 ,相去远矣 ,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在对“道”的认识上 ,老、庄的区别点并不十分明显 ,即尊奉天道、贬黜人道 ,自人而天 ,由此可以得至美、游极乐 ,从而成为至人。当然老、庄在“道”的问题上也有某些区别 ,此处不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人学 ,关注宗法社会和人自身 ,尤其重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注重人的命运 ,关注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5.
“无用之用”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溪《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作了三个方面的划分;今人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作了较为详尽的收辑与疏理。但是,他们对“无用之用”论的深层意涵及其与.“道”、“无为”、“自然”等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对此问题作出个人的观解,以求正于方家。“用”字在老子《道德经》中共19见,在《庄子》一书中有72见。虽然在大部分地方是作普通词语使用,表…  相似文献   

16.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体系都非常庞大,尽管《老子》只有五千言,《论语》也不过数万字,但它们却是中国以后的思想源头,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突出重点,我把他们的“无为”思想定位在政治和人生领域中来比较。一、政治…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19.
学曾指出庄子的“无用之用”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庄子》外杂篇为庄子后学之作,应该说,庄子真正提到的只是“偷活苟全之大幸”这种类型的“无用之用”。庄子的“无用之用”是“籍外论之”的“寓言”,欣赏以“无用”求苟活只是它的表层含义,其背后的“意”乃是要求个我去除形限之私,获得广阔的心灵天地。在话语层面,庄子“无用之用”话题所谈论到的价值主体与客体是同一的;在其揭示的“意”上,庄子以“无用之用”话语传达出来的“道”乃指一种心灵境界,与老子的“无用之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提供了一个物理性与生物性的世界图式,而他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则提供了一个全息的世界图式,这个世界统摄了生物与社会两个层面。庄子完全继承了老子所设定的世界图式,并将“命”的观念输入这个世界图式之中,使得老庄的世界图式更加具有合理性,更加落实于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