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晓红 《物理教师》2007,28(10):54-55
传送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搞清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有关力学问题很有必要,下面结合实例就传送带带动物体过程中摩擦痕迹问题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关系在风风雨雨中走过25年的历史,考察这一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共同的利益是中美合作的基础;在合作中不断修复双方的摩擦和对抗台湾问题是摩擦和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关系在风风雨雨中走过25年的历史,考察这一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共同的利益是中美合作的基础;在合作中不断修复双方的摩擦和对抗;台湾问题是摩擦和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关系在风风雨雨中走过25年的历史,考察这一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共同的利益是中美合作的基础;在合作中不断修复双方的摩擦和对抗;台湾问题是摩擦和对抗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倪国富 《物理教师》2007,28(4):64-65
问题提出:如图1所示两个相同的质点从静止同时沿无摩擦的表面下滑,一个质点沿倾角较小斜面LW,另一个沿弧AW,它们的出发点L和A在同一高度,水平线相切于弧的末端W.试比较沿着不同的轨迹下滑到端点W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或说系统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厂与这两个物体问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即Q=fS相对.利用这结论可以简便地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摩擦生热”问题.下面就举例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苏志超 《物理教师》2000,21(8):12-12
摩擦是机械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静摩擦力是在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产生的一种阻力.如果在物体之间有相对的滑动趋势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比较容易判断,但是,当物体之间有“无滑动时的滚动”的情况下,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就有些复杂.下面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设一刚性圆柱体,在一刚性的平面上作无滑动的滚动.由于物体均为刚性;故不存在滚动摩擦力偶矩.今讨论以下几种情况时,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l)圆柱体在平面上作匀速滚动(图1); (2)用水平力F作用于圆柱体的质心点上(…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摩擦不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要使中日两国关系走上健康正确的发展轨道,就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中日关系发展中的历史问题、发展观问题、外部环境影响和经济交流促进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文兵 《职教论坛》2002,(12):59-59
摩擦平衡问题解题可用解析法、图解计算法和图解法等三种方法,其中,平时用得最多的往往是解析法。然而,笔者认为,在解摩擦平衡问题时,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应根据问题类型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下面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犤例题犦在图1(a)所示装置中,滑块4与固定道路5间的摩擦系数f=0.15,滑块4的重量为G4=20N。如果使滑块4在图示位置上(=30度,LOB=420mm),不致在载荷Q的作用下被拉动,问Q的重量不能超过多少?图1解法(一):解析法取滑块4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b)所示,要使滑块…  相似文献   

10.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再应用巳获取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之中,最终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课题进行问题教学.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摩擦角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高中物理竞赛中,灵活运用摩擦角的相关知识,可以简单、直观地解决有关摩擦平衡的一类问题.下面就摩擦角的相关概念和解题技巧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一、涉及弹簧的动量和能量问题的特点 1.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形变量的大小成正比.遵守胡克定律F=kx. 2.弹力做正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物体克服弹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且弹力做功的数值与弹性势能变化的数值相等. 3.对弹簧及关联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若没有摩擦或其他方式的能量耗散,则系统中只是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之间的转化,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13.
通常我们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峰擦因数(包括静摩擦因数μ0和动摩擦因数μ)大都是小于1的,于是有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因数总是小于1.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下面从摩擦因数的测定方法、摩擦产生的机理这两个角度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板料成形过程中工件与模具不同的接触条件,采用常摩擦模型,提出相应的摩擦应力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模拟分析,证明了该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摩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板料与凹模和压边圈之间的摩擦阻碍了金属向凹模内流动,对板料拉深成形是不利的,而增大凸模与板料之间的摩擦则可以有效限制制件侧壁的变薄,这对成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机器内部的许多转动部分和滑动部分,在运转时不仅由于摩擦生热而白白浪费掉能量,同时也由于磨损而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就这方面而言,摩擦是有害的.我们用手拿东西,比如拿笔写字,靠的就是摩擦,假如没有摩擦,手就无法拿住东西;我们走路靠的是路面的摩擦,假如没有摩擦,就无法行走;我们用粉笔写字,靠的还是摩擦,假如没有摩擦,粉笔就无法写出字;用黑板擦擦黑板,靠的也是摩擦,假如没有摩擦,字就无法擦去.在这些方面,摩擦是有益的.从前面的例子看来,摩擦对人类还是利大于弊.确实如此,摩擦的害处在于它白白浪费一部分能…  相似文献   

16.
主干问题包含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和思维性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主体.要想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主干问题的引导与驱动作用,教师需要精心备课和深挖教材来设计问题,通过精准内容与需求,深度思考,长程眼光,让主干问题有效引领数学学习,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何分析摩擦现象,理解摩擦力这一个难点,有时一些表面现象掩盖问题的内涵,容易导致产生错误.研究摩擦时要多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这里就如何分析、挖掘摩擦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的存在就意味着民族关系问题的存在。新时期,发展差距和贫困问题所带来的民族关系变化、市场竞争中民族企业和传统产业发展处于劣势、以争夺资源为目标的民族矛盾激化以及人员流动引发民族间摩擦上升都是现阶段思茅经济发展中突现的民族关系问题。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已成为影响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1):33-34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学生或教师对摩擦的相关概念有着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而且这些模糊认识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迷惑性.本文就对摩擦常见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应以师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