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是中国现代索引由起步、成长而走向成熟的世纪,研究中国现代索引的历程,特别是研究中国索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化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本世纪初期的留学生对中国索引发展作出的积极、特殊的贡献.本文对留学生所从事的索引理论研究与索引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严峰 《中国索引》2005,3(2):48-56
上世纪20-30年代,现代索引编制理论和方法传到我国,曾掀起索引编制和研究的高潮。江苏的学人对索引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誉为“索引的故乡”。生长在江苏这块土地上的叶圣陶、万国鼎、李小缘、刘国钧、钱亚新等我国索引学的奠基者,他们的索引研究成果和索引作品至今仍是我国索引事业中的宝贵财富。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索引学社”(中国索引学会前身)的建立,为江苏的索引学者提供了更好的学术研究平台,他们是振兴索引事业、促进我国索引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乡情的角度来评述那些对中国索引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进而缅怀过去,展望未来,积极推进我国新时期索引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崇良  余朝晖 《图书馆》2021,(3):1-7,15
张琪玉是我国最早关注、研究中国索引事业和索引学理论的学者。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中期,他就关注书目检索工具问题,专门探索研究了“组配索引法”编制技术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持编制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索引》,开创了《中图法》编制分类法类目索引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高度关注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和索引学理论研究工作,并把索引学看成是情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展开了持续研究工作,为中国当代索引学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本文从4个方面对张琪玉在索引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思想成就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揭示和梳理,目的就是要使他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和学术造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3):18-21
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西方索引。1642年,葡萄牙人阳玛诺《圣经直解》中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开创了中文书后索引之先河。后在两百多年中,西方索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期,直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局面才被彻底打破。考察西方索引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了解其中不被我们熟知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现代索引史,探索和建设科学的中国索引史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文涛 《中国索引》2009,7(4):33-38
潘树广先生编著的《古籍索引概论》对现代学人搜求古籍意义重大,该书附录中收入的《古籍索引要目》一文堪称“索引的索引”,对于我们从事古籍研究,利用古籍查找资料帮助巨大。所收古籍文献断限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本文是在《古籍索引要目》基础上,广加收集潘先生截稿以来学术界新出现的古籍索引,体例一仍旧例。  相似文献   

6.
严明 《中国索引》2006,4(3):60-63
钱亚新先生是我国现代索引学领域的开拓者,他的《索引和索引法》一书是中国现代索引学的奠基之作。他在索引理论、索引评论、索引编纂、汉字排检法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且理论研究与实际编纂相结合,为我国索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索引》2004,2(4):6-7
由中国索引学会主办、厦门大学图书馆协办的“中国索引学会2004年度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23日至25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的主题为“让索引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索引界知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8.
凌刚 《中国索引》2006,4(3):65-65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雅范女士在《论中国索引国际化》(刊《中国索引》2006年第1期)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索引国际化是索引学和索引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学术研究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索引国际化显得尤为迫切。”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鉴于我国索引界长期处于凝固和滞后境地,虽然20世纪初在我国曾兴起过“索引运动”,索引理论研究一度较为活跃;也曾产生过“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中法汉学研究所”等专业机构推进索引编制工作,但应该承认索引是从西方引入,在我国发生、发展较迟这一事实。目前,我们在索引理论与索引技术上往往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学科基础显得尤其薄弱。因此,1991年中国索引学会成立伊始,就一再呼吁积极开拓视野,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走国际化的道路。人们开始清醒地意识到,索引国际化是我国传统索引向现代索引转型的唯一捷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部语词索引《老解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解老》是中国人最早编纂的汉文古籍语词索引,运用了新兴的汉字逐字索引技术并加以创新,对古籍研究方法和索引技术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索引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已经具有完整的现代索引结构。其创新主要表现在:应用词语中词索引技术,引进索引文句结束标识符号,索引排序和词频统计。表3。图2。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0.
史静 《中国索引》2006,4(1):22-25
中国地学索引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编制了各类专题索引、系统索引、检索工具书多达几十种,本文以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为例,详细地介绍了三十种中国地学索引出版物情况及编制方法,总结了中国地学索引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索引》2007,5(3):65-65
为推动索引工作进一步走向社会、走向应用,中国索引学会于2007年6月27日在复旦大学逸夫楼举行了“中国电信黄页搜索引擎进展汇报会”。中国索引学会理事长徐忠,常务副理事长葛家翔,副理事长张琪玉、黄秀文,副秘书长印永清、刘青芬、秦邦廉、温国强,《中国索引》编辑部葛永庆、张贤俭、丁如龄、周柏康,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吴兆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之一。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有效利用图书馆,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将有助于他们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对留学生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有部分留学生到图书馆来,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不知道如何查找文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认为,索引一词,抄自日本。本文指出,索引一词,我国古已有之。严复、王国维从英文Index译为索引,在中国现代索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意义上的索引这一术语,应当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留学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它的实现是无数怀抱强国富民梦想的人们艰辛努力的结果,并对近百年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对中国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作报春鸟,比作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这生动地概括了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10,8(2):61-65
王云五不仅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而且倡导与编制索引、研究索引与学术之关系。他为中国现代索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学术创新思想和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摘杜定友的《学校教育指导法》不是中国现代最早附有书后索引的中文书籍。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现代出版书后索引最早的一家著名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索引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中国索引国际化,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分析了目前我国索引工作的现状,并就强化索引国际化理念,发挥索引协调功能作用,规范索引工作制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索引信息保护,采用现代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索引国际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索引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中国索引国际化,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分析了目前我国索引工作的现状,并就强化索引国际化理念,发挥索引协调功能作用,规范索引工作制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索引信息保护,采用现代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索引国际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贾玉文 《中国索引》2005,3(1):15-18
本文对圣经语词索引的概念、种类、传统及现代的编制手段、编制工具,以及对于现代语词索引编制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作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MAT主持的CD-ROM版和网络版圣经语词索引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自动化的编辑手段,系统化的索引数据库编制工具,对语词索引的自动化编制,不同语言文本的机器自动翻译,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保明 《中国索引》2010,8(2):28-32
方志是我国传统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源,方志索引对方志文献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旧志索引补编取得了一定成绩,亦有进一步加强之必要。由中国索引学会等四家单位起草的《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已正式发布和实施,对旧方志文献索引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