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到传记,几乎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古老文体。但是当论及什么是传记时,人们将会吃惊地发现,回答是那样的歧义叠起,以至于有人不得不大声疾呼要“给多歧而泛化的概念以界说”①。这说明,时至今日,人们对传记的理解仍是“糊哩又糊涂”。那么梁启超是如何给传记以界说呢?这是我们研究梁氏传记理论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准确把握其理论实质的关键。但是梁氏的传记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目的的不同、对象的不同,梁氏一方面孜孜以求,试图在新史学观念的指导下,给史学性的传记划出疆界,另一方面又承认了非史学…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传记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和文学价值,阅读优秀的传记,可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树立人生典范。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让他们把喜欢的名人当作自己的榜样,并引入到各自的生活和学习之中,让学生无形之中受到名人人文素养的熏陶、感染、启发、激励,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刻苦学习,修身养性,追求高雅的人生境界。那么如何推荐名人传记,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从名人传记的文体特征和文体功能,从读者对名人传记的文体期待和对名人的崇拜心理,以及侧重名人传记对青少年读者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名人传记的阅读功效.阅读名人传记,既是向书本学习,又可以了解某种成功的人的人生经历,读者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收获.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阅读名人传记,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人的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幻勇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提高专业水平、写作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史上,司马迁《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表现历史,开创纪传体样式,史传合一成为定体。作为一位对国家具有重大责任感的史学家,梁启超在进行传记创作时,毫不犹豫放弃了更具文学色彩的传记传统,而选择了对古代史传传统的继承,以"史"作"传",使《李鸿章传》显出鲜明的本民族史传特征,而"新民"的启蒙理想又为这一特征着上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色彩,使梁氏传记显出现代品格,从而为梁氏传记创作打上过渡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陶菊隐是一位有鲜明风格和重要影响的传记文学作家,必须深入探寻其作品的魅力,评介其在中国现代传记发展中的意义。从新闻记者到旧闻记者的人生历程,使陶菊隐的创作具有注重时效性和通俗性的鲜明写作个性:一、选择公众熟悉近代名人为传主,强化自身与传主的关系,并通过非叙事话语明晰表达对人物的评判;二、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提炼情节,在强化因果链接中不断制造戏剧性的悬念;三、着力打破传统史传简约记事的写法,注重细节描绘,通过重构具体的生活场景增进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一切共同构成了陶菊隐传记作品的通俗叙事特征,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上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17世纪的英国传记中,托马斯·富勒的立传原则具有开创性.他对传记发展的重要贡献是在传记理论中提出传记应当注重娱乐性,并在人物描写中通过多样性和个性实现趣味性,因此推动了英国传记从历史和宗教领域独立出来.当然,富勒的传记依然无法摆脱为宣教和道德教化目的服务的传统,因此他的娱乐功能常常服务于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明末重臣张鹤鸣的传记文在传主选择上主要有三个指向,即为传奇人物立传、为女性立传、为颍人立传。就史学而言,张鹤鸣不仅保存了珍贵的人物资料,保存了难得的著述文献,而且体现出他对这些人物的评论。就文学而言,这些作品不仅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重视细节,语言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长期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学者、评论家以及读者往往依照他们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理想去"重塑"古代名人。这些后代的"重塑"成为近代名人传记学者的一种难以克服的挑战。我们可以说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塑"其文化传统中的关键人物。但在中国历史上,因为时间悠久,没有断裂片段,历代学者所承受的也包括屡次被"重塑"过的见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作家的形象,是长期持续被改造的结果,所以各方面的变化可能是极其微妙而不容易察觉到的。这些不但影响到我们对某一个古人的感知,也会影响到该作家的传记资料。其著作(或我们认为是他的著作)也与我们想象中的作家形象一起经历了长期而缓慢的改变。这篇文章是讨论一个极端"重塑"的例子,那就是清代学者怎样通过改造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传记来改变后代对她婚姻经历的看法。先夫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再嫁,这件事实通过清代学者两百多年的讨论与论争后,被绝对地否定,坚定地说根本无此事。到了清代末年,这种看法在学者中达成了共识,直到二十世纪末年才有所改变。清代学者对李清照是否再嫁的看法不但与她的传记文学有密切关系,也与二十世纪早期对于其著作的编辑和整理以及当时文学史把她提升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女性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我们今天所接受的李清照,不管是她的传记,著作,或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还承受着清代学者"重塑"李清照形象的影响,虽然清代否认她再嫁的看法已经不再为学术界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小品高潮中,出现了大量的传记作品。这类传记作品的兴盛,有其文学内部的原因。首先,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其次,随着晚明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潮的变化,这些传记作品中又出现了新的因素。晚明传记文在内容选择和艺术追求上都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内容上,传主多为普通人物,多记传主的日常琐事;在艺术上则体现出适合市民需要的审美趣味。两者的结合,使晚明传记具有全新的艺术品格,折射出晚明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控制走向协调,以治理代替管理,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美国公立大学一直努力的方向,而加州大学则是将这种努力践行得较为彻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加州大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签订协约、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校外群体的支持等形式来弱化政府的管制色彩,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学术委员会等治理机构的协调作用,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系列的缓冲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校园和城市之间逐渐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即所谓的大学校园“边缘区”。以系统分析法对由边缘区地段的特殊性引发的“边缘区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宋正恩 《河西学院学报》2003,19(5):30-31,12
介绍了两种新的淀粉粘合剂的制备方法,该产品制法简单、稳定性好、粘度高、渗透性强、成膜性较好,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尔可夫预测法是应用概率论中马尔可夫链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各种状态的变化规律,并由此预测状态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以看作是一个随机的状态过程。马尔可夫链是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预测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本文利用马尔可夫链对永兴傣族乡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言语观以仁为核心,以中庸之道为方法论,零珠碎玉般地散见于《论语》和其他论说中。孔子言语论中的得体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强调言语的功用与价值;二、言语必合仁、礼规范;三、言语要知人、言中;四、言语要适合语境;五、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六、名正言顺则事成;七、既提倡尚文,又主张辞达。  相似文献   

16.
枞阳县东部地区方言零声母包括普通话里的部分零声母、r声母和个别l声母;方言η声母是普通话的部分零声母;声母n、l在方言里有混淆不分的现象,但有些音节则区分得很清楚。本文主要就方言声母Ф、η、n和l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声母进行比较,阐明方音辨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6):100-101
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但是,"纲要"课程开设之后的教学现状却并未令人满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增强"纲要"课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开放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挖掘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以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教育的国际交流朝着教育贸易方向发展;教育国际交流的主体改变了;世界留学生的规模急剧扩大;教育的国际化使各国教育课程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教育向社会的全方位渗透等。  相似文献   

19.
违约赔偿责任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后果。各国立法对违约赔偿范围规定不尽相同。违约赔偿原则的适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保障交易安全。根据公平原则,我国的合同法对于完全赔偿权责的适用也作了若干损害赔偿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通过常规扫速测试对吸附量进行初步估计的新方法.通过循环伏安技术对腺嘌呤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电活性质粒吸附量进行了定性判断.结果表明,弱吸附吸附量的数量级一般在10-10mol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