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评二则     
东归历史的审美解读 二百三十七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民完成了从俄罗斯伏尔加河畔重返故乡、东归祖国的英雄壮举。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德昆赛曾赞叹:“从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叶一个主要的民族(土尔扈特蒙古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相似文献   

2.
土尔扈特东归时,伏尔加河西岸的两万多蒙古同胞被留在了俄国。二百多年来,他们和东归的部族一样,在历史的潮流中跌宕起伏,历尽沧桑。  相似文献   

3.
土尔扈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明末清初主要生活在新疆塔尔巴哈太一带,由于受到准噶尔蒙古部的排挤,被迫迁往伏尔加河下游一带游牧;1771年1月由于不堪沙俄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大部分归国。另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俄国,后来又有少部分人迁往美国、法国、蒙古、瑞典等国家,零星的迁往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世界性民族。  相似文献   

4.
地域广阔,边界漫长俄罗斯联邦,面积170 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乌拉尔山脉将俄罗斯一分为二,西部属于欧洲,东部属于亚洲。伏尔加河,全长36 90千米,是俄罗斯也是欧洲的第一大河。俄罗斯最早就是在伏尔加河沿岸建立国家的,时至今日,俄总人口中将近一半仍居住在这条大河的两岸,伏尔加河成了俄罗斯人的“母亲河”。在亚洲地区,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和阿穆尔河(即黑龙江)。俄欧洲境内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里海和黑海;而亚洲境内的河流则大多数由南向北,流入北冰洋。浩瀚的水流滋润着俄罗斯富饶的土地,孕育着无尽的森林…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时期土尔扈特蒙古从伏尔加河流域东归后,其一部被安置在霍博克赛里.安置伊始,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因历经战乱,长途奔波,生活物资奇缺,依赖各地赈济.这些赈济帮助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人民解决了生存的燃眉之急.同时在各地帮助下,其自身农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最终摆脱赈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夏天,我跟团去俄罗斯旅游。无论是在机场候机,还是乘大巴赶路,无论是在酒店大堂,还是在旅游景点,很多人都低头看手机、iPad或者笔记本电脑。沿途的景色其实很不错,异国的饭店也很别致,即便在机场,也有不少新鲜的人和事可供观察,可是我的大多数旅伴都不在意这一切。他们个个埋首于网络世界,这让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对比情境,设疑激趣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学习 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情趣环境,以情优教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在欣赏课上经常运用比较方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形象直观的表现和交流语言》一课中,笔者构思了两种导入方法。第一种导入方法:运用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来导入。在著名的俄罗斯歌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伴奏下,将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慢慢地从左到右展示在大屏幕上,相同主题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给人一种动感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8.
《苍原》这部歌剧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乾隆35年,公元1771年1月5日,在伏尔加河下游,寄居了140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不堪忍受沙皇的暴虐统治,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对自由的追求,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决定举族东归,行程万余里,历时7个月,从伏尔加河下游启程的17万人口到返回中国故土时仅剩的七万余人,途中遭遇了重大的牺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回到了中国故乡天山。  相似文献   

9.
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都去寻梦了。一个去了哈尔滨,一个去了浙江,一个去了湖北,几个去了南昌,留下了复读的我。他们都说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爱超越了时空跨越了永恒。我守着我的照片,看着他们一一背起行囊,一一向我告别。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已说尽,无论是微笑抑或是流泪终究还是要离别。我守着我的回忆,看着爱悄悄地溜走,如同许多年以前故乡那条小河上谢了的桃花瓣顺流而去,无声。带走的和不带走的都已消失,无论是背起抑或是放下终究还是要寻梦。踏着水泥路,穿过每一处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巷。跨入那本已悄然作别的校园,看着被玻璃阻挡着的红纸…  相似文献   

10.
留学到哪里?     
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毕业时能够飞跃重洋,但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是去了哪里,我们能否追随他们的足迹.从目前实际的留学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留学生在很多国家都留下了足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瑞典、瑞士、爱尔兰、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甚至近邻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中国学生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记肖诺霍夫     
还在战争和革命以前,在1905年,在维辛村庄的克鲁辛田庄上,在一个哥萨克的寡妇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叫米海依。她的丈夫肖诺霍夫(他们是未结婚就同居的)当时称为“外乡人”,那就是从中部俄罗斯,从梁赞省来的移民。他担起了一切“外乡人”所要担负的重担。 从出生伊始,小米萨就呼吸着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奇异的气息,烈日蒸人,旱风吹起团团尘雾,使他舌敝唇焦。而顿河上下,哥萨克捕鱼船闪现着点点黑影,给他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被春水淹没的河边地带割草,沉重的草原劳动像耕地、播种、收割麦子,所有这一切都给这男孩,后来是青年的面容,留下了一道一道印记,  相似文献   

12.
公元13世纪,这个一百年无论对于亚洲人或欧洲人来说,都是异常难过的一百年。因为在亚洲腹地的草原上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他们就如一股黄色的旋风,越过高峻的帕米尔高原、无垠的西伯利亚平原、广阔的里海和奔腾的黄河长江,接连灭亡了东方的金帝国、宋帝国和西夏帝国。然后,他们朝欧洲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血腥的征讨,北俄罗斯、波兰、匈牙利、  相似文献   

13.
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史无前例地向活动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土尔扈特部落派遣了使团,即后世所谓的“图理琛使团”。使团西使的动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土尔扈特加强联系是要因之一,但并非清政府的主旨。其终极目的在于诱使与之关系友好的土尔扈特部东归故土,以牵制沙俄与准噶尔部等敌对势力。  相似文献   

14.
有时,我会遇到别人的问询:你老家什么样子?到处都是草原吗?我答不上来,迟疑,不知从哪儿说起。我迟疑,是由于草原没法描述,它宽广而且单一。草原静得好像时间都在打瞌睡,低头看,一朵小花微微摇摆,像与别的花在对话,蚂蚱随人的脚步弹到半空。回头看,人的影子被拉出两米多长,这是早晨。躺在地皮上的老鸹草的蓝花在见到阳光之前还不肯开放。说草原,谁都说不流畅,只有旅游者才会说出一些观感,就像说大海,怎样才能把海说清楚呢?给每朵浪花做上记号,便于你的讲述吗?海边的人说不清海有多少朵浪花,每朵浪花长什么  相似文献   

15.
提起哥萨克 (казак) ,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幽幽草原 ,猎猎秋风 ,萧萧马鸣 ,马上勇士歪戴小帽 ,控鞍挥刀……总之 ,在我们的印象里 ,哥萨克是骁勇、奔放、善战的象征。哥萨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汇集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地方性群体。哥萨克形成于 15~ 16世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城市贫民、农奴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迫害而逃亡。他们逃亡的主要目的地是天高皇帝远 ,人烟稀少 ,自然资源丰富的南方草原。以顿河 ( Дон) ,第聂伯河( Днепр) ,伏尔加河 (Волга)流域为中心 ,形成了几个…  相似文献   

16.
    
相信许多同学在看古装戏的时候都曾看到过这样一幕:一队人乘着骏马在大路上飞驰而过,留下滚滚炯尘。他们或许是去传送机密情报,或许是去追杀敌人。他们绝尘而去的场景,一定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7.
说马     
相信许多同学在看古装戏的时候都曾看到过这样一幕:一队人乘着骏马在大路上飞驰而过,留下滚滚烟尘.他们或许是去传送机密情报,或许是去追杀敌人.他们绝尘而去的场景,一定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8.
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很少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的镜头。在人行道上,在商店的台阶下,都经常见到孩子紧紧追着快速前行的家长。有时一些刚刚学步的娃娃走不稳摔倒了,他们的父母亲,并不急于扶起孩子,只会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相似文献   

19.
范崇嬿 《下一代》2014,(11):30-32
沙霸王和黑风怪被打败,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沙漠上长满了爬地龙,渐渐地,沙漠变成了草原,牛啊、羊啊、马啊都回来了,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大树伯伯又领导着村里大人和小孩种了许许多多的树。现在那些小树已经长大了,变成一片片树林啦。一天,大树伯伯对村里的人说:"现在小树变大树,小树林变成大树林,我们可以请鸟儿盖房子,所以,我请全村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为鸟儿做个窝,到爱鸟周之前,把鸟窝儿挂上树,鸟儿就会飞来了。  相似文献   

20.
王观胜 《课外阅读》2006,(12):24-25
亚·马·高尔基在未成为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之前,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流浪汉。他穿着俄式钻洞烂布衬衣,左肩上挂着烂外衣,一头乱蓬蓬的长发,几乎跑遍了全俄。从伏尔加河到俄属中亚,都留下了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的足迹。他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在城市里送货,在面包房里当伙计。真所谓: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生于伏尔加河岸边的诺夫哥罗德市。曾祖父是沙皇时代军官,凶狠暴戾,动辄鞭打高尔基父亲。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高尔基寄居外祖父家。由于外祖父一直反对女儿婚事,对高尔基无半点怜爱之心。而几个舅舅和舅母,是一群“吃饭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