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2.
河朔诗派是清初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其中遗民诗人占据了中心地位。他们的领袖作家是申涵光,成员包括张盖、刘逢源、赵湛等人。其艺术风貌恰如当地的山川风貌,多以悲壮、沉雄为主,在艺术上与明七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在创作上也开始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4.
游友基的《九叶诗派研究》是迄今最完整地研究九叶诗派的学术专著,也是在诗歌研究领域达到难得的理论深度的著作之一。九叶诗派是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九位代表者外,还包容了哪些诗人?究竟如何为其划出确定的边界?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研究》就从这个难题入手,在逐一分析《诗创造》、《中国新诗》诗人群,“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诗人群,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九叶诗派的具体构成作了清理,从而较以往研究者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地界定了九叶诗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处身矛盾的夹缝而显得…  相似文献   

5.
《七月诗派研究》前9章与后22章构成观点与材料宏观整体的逻辑联系,阅读感受而言,前9章是在后22章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概括而成的,有扎实的史料基础。《七月诗派研究》的学术新意既体现在诗派宏观研究方面,又体现在诗群个案研究方面,七月诗派作为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影响最大的诗群之一,其生成动力的文化生态阐释,得到较有反思深度的学术展示。  相似文献   

6.
施路  魏懿 《现代语文》2006,(3):67-67
陈敬容,四川乐山人,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九叶诗派诗人之一。有《交响集》、《盈盈集》等,合集《九叶集》等。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随着诗潮的演变发展,中国新诗坛形成了以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任钩、杨骚等诗人以及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与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派双峰对峙的格局。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早在1919年,就在《曙光》上发表了《初冬京奉道上》一诗,第二年被选人《新青年》。1925年出版了诗集《重心》。三十年代,王统照遵循“五四”时期奠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先后创作出版了《这时代》①、《夜行集》②、《横吹集》③、《江南曲》④等诗集,成为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派的一位比…  相似文献   

8.
花志红 《文教资料》2006,(33):57-58
“上饶二泉”诗学江西诗派,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多有对“二泉”的推赏之语。本文主要从《瀛奎律髓》对“上饶二泉”诗歌的评点,从诗派渊源、风格、艺术等方面探讨了“上饶二泉”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河朔诗派是在明清鼎革之际和京畿重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中形成并发展的。作为清初北方唯一且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它的形成与其特有的遗民情怀、外向心结、内敛取向等文化心态不无关系,而多样统一的文化心态又使他们的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致。  相似文献   

10.
河朔诗派开创者申涵光的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文和修养趋于平实的风格;注重修养工夫的“阶级”历练;张扬程朱之优,直陈陆王之缺;辟陆王,宗程朱。其实学思想的局限在于,他对陆王一脉的评断有失偏颇,忽略了心性之学的实学转换。  相似文献   

11.
迺贤(1309——1368),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是西北少数民族——葛逻禄部的后裔。葛逻禄在元代的音译是“合鲁”,汉名马易之。故元人著述中又称他为葛逻禄易之,合鲁易之,或马易之。在正史上,迺贤是个不见经传的人物,但在元代文坛却堪称一家。有《金台集》、《前罔集》、《河朔访古记》等著述传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诗人,他用汉语  相似文献   

12.
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整体历史文化的认识 ,对河朔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认识。河朔文化是河朔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了河朔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文化发展分期、历史人才分布、河朔思想家的成就、人文景观的类型和特点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安时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军戎、羁旅、赠别、宴游、农事、闺怨等等,无不借景物帮助表达,而且在描写技巧上多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蕴育了我国主要诗歌流派之一——山水诗派。我觉得,全面研究建安诗中的景物描写,对于正确评价建安诗歌,更好地研究山水诗派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大有裨益。 建安诗歌发展了“君子比德”的传统,以景物的某种属性与人的一定品质联系起来。我们不妨先看看刘桢的《赠从弟》其一:  相似文献   

14.
主要由于科举的因素,唐宋人对《文选》赋与诗的接受各有侧重.唐人对《文选》的接受与借鉴偏重于赋,而宋人则更偏重于诗.“选诗”自从被江西诗派正式引入诗坛后,影响渐趋深广,在南宋后期在江湖诗派与理学诗派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宗选诗派”.  相似文献   

15.
男男 《初中生》2009,(11):44-47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生于福建龙海市,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她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相似文献   

16.
舒婷最初以诗蜚声坛.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后来转向散创作.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她的《笑靥千秋》就是一篇采斐然、意味隽永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论是中国古代文论宝库中璀灿的文化珍宝。其内容的中国性、理论的深刻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从整体上看均非前代文论可比。仅从诗文理论看,不仅出现了《姜斋诗话》、《原诗》、《带经堂诗话》、《随园诗话》以及《论文偶记》、《初月楼古文绪论》等大量美学价值颇高的专著,还有散见于别集的不可胜数的书、序、题、跋等单篇文论。后者尽管篇幅短小,但同样包含丰富的诗文理论,有些书、序名篇甚至反映了某诗人或古文家乃至某诗派或文派的主要理论见解,不可小觑。今人对文论专著示以青睐,研究论著极多,而专门评价短篇文论的文字不多.本文试作评说,从而管窥其作者理论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河朔问题自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唐廷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在武宗朝,唐廷和河朔的紧张关系却曾一度出现罕见的缓解局面。其原因即在李德裕对河朔政策的成功。河朔自形成对唐中央集权的威胁之后,由于它在整个藩镇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一直受到唐廷的特别关注。因此,宪宗即位之初,对付河朔割据问题就成为当时裁抑藩镇方针的重心。其政策主要是:企图革除河朔节帅传袭制,或者通过折镇割州等手段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元代文学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关于元诗方面的研究成果则如凤毛麟角;对于足扛元季诗坛之鼎的吴中诗派,更少有人问津。就此而言,王忠阁先生《元末吴中诗派论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不能不说是对元诗研究的一大贡献。以笔者粗谈所形成之印象,《论考》一书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一、《论考略元末吴中诗派的研究放在元本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使这个诗派的艺术精神、诗歌风格以及创作主张等等,都洋溢着浓郁的元本社会的时代气息。《论考》深刻地分析了元末朱、陆合流的理学思…  相似文献   

20.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