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镇成校是我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农村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技能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九十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近十年时间.乡镇成校(包括村级成校等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滑坡,许多成校简陋、过时的设备得不到更新换代.没有独立的校舍,没有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乡镇成人教育中 ,要把新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中指导农民致富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注重乡镇级成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这样才能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目前来看 ,乡镇级成人教育队伍素质不高。表现在两多两少 ,即老年的多 ,兼职的多 ;年富力强的少 ,有专业特长的少。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对成人教育工作认识不够 ,尤其是在乡镇成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视不够。虽然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 ,在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方面 ,有着便利的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忙于各项突击任务 ,面对乡镇成人教育这项难度大、见效慢又麻烦的…  相似文献   

3.
乡镇成校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乡镇成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从树立专业发展观,加强政府支持,强化培训指导,以及创新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推进转型期乡镇成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乡镇成校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阵地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时期,乡镇成校如何适应和发展,在农村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其人才培训中心的作用,是广大成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笔者就此谈一下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乡镇成校,出现了成人教育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基础培训、普教化应试化、专业设置非农化等离农倾向,这一倾向的出现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立足比较发达地区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实际,针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出现的离农倾向,试图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  相似文献   

6.
乡镇成校热衷于实用技术培训,重视短班忽视长班,特别是忽视学历的教育。这一现象影响着乡镇成人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乡镇成人学校开展学历教育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乡镇成人学校开展学历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学历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产  相似文献   

7.
农村成人教育综合体的建设,是有效解决乡村成人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乡镇成校良性发展的新举措。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合一"杭州农村成人教育综合体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实践,构建了四种成人教育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和三项实施策略;从资源整合、学习内容融合、人气聚合三个方面总结了成人教育综合体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永兴  刘建标 《湖南教育》2004,(19):45-45
一我喜欢《湖南教育》,通篇浏览成了我的习惯。但是,每当我看完最后一篇文章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会因为我是成校教师的原故吧!成人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的一部分,乡镇成校是农村成人教育网的最基层。据我所知,全省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与农科教中心结合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通常就  相似文献   

9.
随着扫盲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实用技术培训上来,这一转变将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作为传播科技知识,辐射各种实用技术的阵地,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干部和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立足服务,主动开展农民脱贫致富所需要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大力提高乡镇成人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的科技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尽快为农村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一方面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科技致富观念越来越强,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设施规模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学科技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地方虽然也建立了村级成人教育学校,但不少只是有一块牌子,处于一无校舍设施、二无教师、三不培训上课的“三无状态”。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就要建好村级成校,让村成校分担较低层次的教学培训。笔者认为,要搞好村成校的建设,目前必须抓好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