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中国画的笔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画笔墨精妙的标准和运用技法,论述笔精墨妙的辩证关系,使笔墨体现骨力坚强,秀韵天成,丰神隽永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主要有认知与表达、调动情感与表达情感、词句识记、词句理解与词语表达、层次结构的规律性与开放性关系等关系。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处理好作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辩证关系,也只有在处理各种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搞好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摄影和中国画同为平面艺术,摄影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的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当代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予艺术家以新的艺术灵感,摄影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应是去传承和再塑造中国画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实事求是地深入分析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各种现实矛盾,正确处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共存与差异、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综合发展、效率与公平、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的辩证关系,才能顺利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一、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这是一个分析多于综合、求异多于求同的多元世界,新发现不断在高层次涌现,新学科不断创建,各学科领域各种流派空前活跃、多样,各抒己见、各有千秋.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多元的文化背景前,我惊异有的人苦心孤诣要“统一”对中国画的认识.不是说百花齐放吗?各人的素养、经历、师承、观念、对传统的理解不同,用什么材料?怎么画?画什么?一律悉听尊便.只有画家、理论家、领导一齐创造一个容许探索的环境,才会有中国画的繁荣.要相信人,相信广大画家,不论老中青,他们能够创造出灿烂的中国画艺术来.至于中国画名称也没有必要去统一.对中国人来说,中国画就是国画,国画就是中国画,不含误解.学术问题上敬请大一统思想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文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7.
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三、小结
  题款与钤印,作为中国画诗书画印结合的整体构成之一,既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一个中国画画家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一幅中国画,绘画水平的高低固然是评价其优势的首要因素,但题款与钤印是否得当,更能体现一个中国画画家的整体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9.
薛兆丰 《中文自修》2023,(Z1):35-37
<正>经济学者不谈无踪无影的“品位”,而是借助各种可以观测的“投资”,来解释各种“瘾”。遇上元旦假期,重读弗里德曼夫妇的自传《两个幸运儿》(Two Lucky People)关于中国的部分。其中一个情节,令人掷卷而叹。据说,一位到芝加哥大学跟弗里德曼念博士的中国学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送过弗里德曼两幅画。先是一幅古代中国画,后是一幅现代中国画。弗里德曼写道:“我们把两幅画都悬挂在公寓的墙上:古代中国画,精致、含蓄,是真美的作品;现代中国画,明亮、鲜艳,是不同的一类。”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初开始的中国画现代转型运动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化运动,这项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本文分析了中国画转型的必要性并对其进行了前瞻,认为中国画的转型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正>指导学生学习中国画,首先面临的就是笔墨运用问题。以笔运墨,用笔是排在第一位的,而用笔通常是指线条(其中点是线条的缩短,面是线条的扩大及排列)的各种描绘方法,也即线描。可以说中国画就是由各种形态的线条构成的,那么线描质  相似文献   

12.
李鸿光 《广西教育》2009,(30):116-117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日益加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中国画提倡“百花齐放”,中国画的画家们在追求自己的风格中,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本文总结了中国画在新的时代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也谈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书画同源对文人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很大, 历来的文人画的画家都在探索以书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何以有水墨山水的兴盛, 有文人画的崛起, 可以厘清中国画发展当中艺术转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与墨的调配所作之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厦门大学洪惠镇教授提出:"传统中国画是对生命有益的一门艺术。"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通过各种手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中国画在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物象造形追求意象造形,那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绘画的表现提到"传神"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态,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境。造型是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画造形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对造形教学产生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的精神生产和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创造活动,是在一系列辩证关系中实现。研究与之有关的诸种辩证关系,有助于从一个方面深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规律。为此,本文试就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辩证关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