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宜昌县职教中心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学校一贯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科技教育兴县,特色经济立县,走向市场活县,优化结构强县”的战略,积极投身宜昌县农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学校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优势,以科教兴农为己任.通过完善网络功能,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在促进本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显示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学校被湖北省政府表彰为“职教先进学校”,被宜昌市政府表彰为“科教兴市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水浒》这部书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通篇都贯穿了一条“忠义”的黑线。《水浒》的作者,有意混淆以晁盖为首的农民革命军的“义”同宋江的儒家的“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界限,篡改了农民革命的“义”的根本内容,改变了“义”的阶级涵义。晁盖所讲的“聚义”就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意思是把造反的农民团聚起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如“三山聚义打青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等。农民革命军举起聚义造反的大旗,从广大农民根本愿望出发,团结一切革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北“培训班”培育模式、江苏“太仓班”培育模式、崇州“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模式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角度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中供给主体的实施效果与需求对象的培育效果.农民因培育成本过高而对短期的“培训班”积极性较差,该模式中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对农业“后继者”进行的学历教育与对当代农民进行的“干中学”培育模式培育效果显著,农民积极性高.研究得出,政府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作用,担任项目规划、任务统筹、公共服务与资金投入的供给者;市场担任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分类培训、按需培训”为原则,对农业“后继者”采用学历教育培育模式,对当代农民采用“干中学”培育模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农民小说创作延续了新时期后期的创作思绪,“底层写作”,农民人生命运的“苦难”与“酸辛”及“历史负担的沉重”等。但有一些创作倾向值得注意,也即所谓“农民人生命运的‘寻根’”,广大农民.一方面寻觅着物质生活之根、赖以生存的靠山——官和钱。另一方面也在寻觅生存之根,“相信了自己”——斗争与反抗,这恰恰与鲁迅《阿Q正传》、毛泽东《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等桴鼓相应,这就有了别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12月31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办文[1998]5号文件精神,我市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和组织积极参与了成人教育为扶贫攻坚服务的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工作及效果情况如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成人教育为扶贫攻坚服务纳入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议事日程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市本届政府的重头戏。当[1998]5号文件下发后,我市“两办”在市教委的积极参与下,及时制订印发了《关于成人教育为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了“公平”的地位。为了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为了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分对象探讨了失去农用地农民和失去宅基地农民的权益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在认识到在中国当时乡村破败、文化破坏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乡村建设必须启迪农民的主体性,实现“农民自觉”,让农民自救.这一思想自提出后在国内外近百年的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农民自觉”,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才能够顺利推进,产生效果.现阶段我们要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重视农民主体地位,从加强农民教育、引导建立农民组织、了解农民需求方面着手,实现“农民自觉”.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的新型农民,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精神,经乡政府研究决定,从1997年7月起,全乡在继续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工作的同时,大力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一、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绿色证书”是农民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经当地政  相似文献   

10.
乡镇成校必须形成自己的一套办学模式,才能办出特色和效益,经过实践与比较.本人认为这套办学模式主要有:一、联办型面对大农业的飞快发展和渴求致富的众多农民,乡镇成校囿于专业教师欠缺等原因,要做到或保持“小而全”办学,应当说已日渐艰难甚至不可能,为了满足各级,各类专业技术的培训需求,就只有走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种族现象,文化研究应该从社会文化观出发,而不应走向种族文化观。中国目前的文化困境来自封建文化,尤其是它的大众形式——宗法农民文化。它反映了自然经济下宗法共同体的束缚——保护功能,其实质是“具体农民”与“抽象农民”的二元价值体系、以“人情”扼杀“人性”的伦理体系以及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文化曾经合乎逻辑地产生,它也将合乎逻辑地被消灭。“中国文化”不可能变成“西方文化”,但自然经济下的宗法农民文化是可以而且应该为商品经济下的自由个性文化所取代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有内涵,并对这种内涵进行了“职业性”和“新型性”两个维度的现代解读,进而把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从业和创业两大类型。最后,指出了这种内涵的解读对农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围绕“致富先治愚”这一课题的探讨与实践,严照章同志付出了他大半辈子的心血,也实践了他“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的心愿。他出生于汉川市一个农民的家庭,从小就对拥有江汉平原肥沃土地和便利交通的乡亲,却世代厮守着一个“穷”字,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因此,1971年师范毕业后,原本可分到县城某机关工作的他,却主动要求分配到比较艰苦、落后的刘隔镇乡村小学工作。他认为:“我的根在农村,为农民办点事还行!”农民的儿子决心用文化知识为农民服务,严照章自此开始谱写他的人生之歌——铺路者之歌。  相似文献   

14.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制度既关系农村从业制度的改革,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一、实施“绿色证书”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绿色证书”即农民的技术资格证书,只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通过技术培训方能取得。因此,实施“绿色证书”制度,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把农民的技术培训、考核、发证等规定下来,确保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实施农民教育培训起步较早且成效较为明显的省份。2000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发文要求各级政府统筹农民教育资源,开展"百万农民培训"。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现状,探讨了新型农民培育中遭遇的困境及其存在的深层根源,并结合浙江农民培育的主导型需求,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实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工作中,党中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决策,力图解决转型期农民的职业化发展路径问题。基于此,“未来谁来种地”体现了职业农民的培训问题,需要从培育机制的创新中,结合政策和制度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进程。本文将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定义及需求发展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实际,以职业教育配套政策健全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县农科教结合工作坚持走“引进开发,培训科技,调整提高”之路,为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4亿斤大关,油料、板栗总产分别突破5000万斤和4000万斤,农民人平纯收入近2000元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1998年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360期,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220人,培养专业大户13862户,引进推广高新技术112项,建大型产业化示范基地110个,有力促进了山区经济建设。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全县的农科教结合工作,我们在努力做到领导上力度、目标上高度、措施上强度的同时,突出在三个“抓”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推动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着明显的“结构—个体”约束。对我国11个省份村民抽样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性约束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内部收入分化严重、农业劳动收益偏低、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缺口大等;而农民的个体特质,如年龄大、学历低,利用市场机会和政策机遇能力差,也是重要的约束因素。突破“结构—个体”约束需要协调推进宏观的结构性改革与微观的农民个体增收,具体思路是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提高土地要素产出,优化资本帮扶形式,夯实知识产出基础,最终通过“城乡等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廿四年农民小说创作中,由于现实的突变,极大鼓舞了广大农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而作家们也真诚地反映了此时期广大农民的现实生活,特别是那些反映“分田分地真忙”、“合作化”的小说。而在政策导引下也显示出一种狂躁情绪,其创作尽管也很成功,但呈现给人们的则是“新不如旧”、类型化、概念化的三个层面和三个梯级的创作倾向。缺少了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美丑泯绝”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认为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权益问题,而农民权益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人权问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农民权益保障提供了宪法依据。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既符合人权入宪的价值取向,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现行的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的农民权益遭遇一定程度的漠视和侵犯。正视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探寻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