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较复杂分数应用题”过程中,学生在解题时,由于方法不当.往往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如果能学会“换角度”思考,那么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这里仅以一例加以说明,例:袋里有若干个球,其中红球占5/(12),后来又往袋里放进8个红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可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内容见下图:由右面的知识网络图可知,分数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分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实验教材中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将“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如何应对教材的这些变化,对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呢?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乡村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应用题阶段心理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自从数学应用题在高考中出现之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无目的性,慢慢探索、慢慢发展,到最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命题,达到了最初的预想,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数学应用题在高考数学中占的分数很多,是分数高低的分水岭。数学应用题题型多种多样,但是数学应用题并不是毫无章程可言,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以往高考数学的题型,总结出应用题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得到相应的启示来提高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  相似文献   

5.
教师出示课本中一道练习题:,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喜, 0(补充不同的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分数应用题,再解答) 画出线段图.标出可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①寨分二于二 … {?① 大/—、—一一八一一一一一\ 米:一I 4 比面粉少— 按照题意及线段图可分别设①~①为: ①粮店运来面粉20吨; ②粮店运来大米4吨; ③粮店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16吨; ①、粮店运来的大米和面粉一共24吨。 启发学生从以上的①一①中,取一个作条件,取另一个作问题,按以下步骤和要求编题: 1.编一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主要让差生编题,并解答(教师出示所编题目,下同)。 …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课程后,小学数学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取而代之的是“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说”是思维的起点。“说”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可促进大脑的思维。要说清楚,得想清楚;想得清楚,才说得清楚。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加强“说”的训练呢?一、说清题意含义,引导正确思维应用题教学首先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因斯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随着应用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加强一般解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一般复合应用题为例,谈谈解题策略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一般复合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且千变万化,不可能把所有问题的解答方法都教给学生,应该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从发展学生思维,落实学生“三自”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现“两个转化”即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式,形成教学模式(研究中采用模式:其一目标导入法,其二主体发现法)。并有效运用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传统的应用题大多采用“纯文字”的表达方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条件不多不少、解法结论单一的题目比比皆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这些现象是与数学课程的新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推陈出新,内容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新颖、灵活、丰富多彩的开放形式,作为应用题教学的载体,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试一直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但日渐异化为“唯分数”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唯分数”评价里存在着内在欲望的摹仿机制,即欲望、摹仿与替罪羊的三角结构,以此结构观审视“唯分数”评价中的比较及其竞争机制,并据此提出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重新定义评价标准;强项代替弱项;鼓励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结合特色进行考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为作者本人经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易理解、易掌握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解题规律”。用具体实例、图示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由浅入深地加以证实,总结出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解题规律,说明了要正确解答比多比少应用题首先要理清题中数量,谁是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然后正确运用解题规律把教师难教学生难解的一类应用题转化成易教、好学、易懂的一类应用题,可为广大师生的教和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数学完全有可能成为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沃土。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一、训练“编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小学生自编应用题,一般地是以仿照书本例题开始,从模仿入手,经过补充应用题的问题或条件即有一个半独立的过渡,逐步发展为独立地编拟各类应用题。如:看实物或实物图编题,根据线段图编题,看算式编题,根据学生生活实践编题,改编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Kintsch等人的应用题理解的情境模型以及ANIMATE教学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应用题迁移的情境模型和问题图式的探讨,提出了“基于问题图式的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 ,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 (基本上是真分数 )有了初步的认识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建立单位“1”的概念 ,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 ,我们在总结、反思以往多年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我们注意多种媒体综合运用 ,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 ,用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6.
“分数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小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第七册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对分数(基本上是真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建构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好这一知识,我们在总结、反思以往多年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教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用图形、表格,语言文字等表示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计算推理问题,每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都是由一些必然联系的数量在事件情节组合下形成的因果事件。应用题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成绩的高低,而且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成功的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各种数量概念和掌握数量间必然联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乐于研究数学,拥有发自内在需要的学习动机。所以搞好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应用题的初期教学必需应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应用题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这一特点来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实践验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数量含义及其特征,理解数量之间的联系规律。即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种新的应用题时,我们教师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创编切合实际而又形象具体的应用例题,让学生尽力参与到实际情节中去扮演事实创造者,通过事实实践以利于学生发现数量特征,形成正确的数量概念,牢固的数...  相似文献   

18.
就应用题的特点,对影响应用题教学的心理因素及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的心理过程的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在刚讲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后,一个学生举手问我:把 a 克的物质 A 完全溶于 b 克的水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我的看法: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在解题过程中却能体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中就已经学习了类似的计算问题。学生可能普遍认为其质量分数就等于 a/(a b)×100%。但是,通过近半年化学知识的学习,也不难发现这样的理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说明部分学生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练习还不够。因此,我没有急于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回答,而是先让学生回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让学生先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然后提出问题:物质 A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后,小学数学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取而代之的是“用数学”和“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