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呼吸运动的参与,而完成高难动作则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在体操练习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憋气、提气、沉气和聚气等。笔者认为其中憋气是对体操练习最重要的一种呼吸方法。及时运用憋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憋气经常出现在难度较高的静止、用力和摆动动作中。其做法是短暂吸气后声门紧闭,暂停呼吸的同时,腹肌和呼吸肌有力收缩。  相似文献   

2.
一、起跑后的加速跑和终点冲刺跑阶段,憋气。产生原因:为了在起跑后或终点冲刺时,迅速抢占有利位置,采用了憋气的方法来反射性地加强用力,以提高速度。纠正方法:1、讲解中长跑与短跑在呼吸方法上的区别,以及氧债和“极点”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作用。2、要求学生从起跑一开始便注意加强呼吸,以减少氧债,推迟“极点”的产生。3、在加速跑和变速跑中,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呼吸意识。二、途中跑中,呼吸节奏紊乱,与跑的节奏配合不协凋。产生原因:1、途中跑的速度不均匀、节奏不稳定;2、呼吸节奏与跑的动作配合…  相似文献   

3.
中长跑需要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呼吸方法应遵循以下三个要素。1.呼吸要有节律。运动中呼吸要节律化,如三步一呼与三步一吸或二步一呼与二步一吸。若呼吸紊乱、不规则,一方面易出现“岔气”,进而导致肋骨痛,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还会使呼吸肌的耗氧量增加,进而引起呼吸肌的疲劳,导致工作能力的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呼吸效率下降,使运动中“极点”的出现提前,“极点”的反应加强,进而降低机体的运动能力。2.呼吸要有深度。一般人的呼吸是浅而快,即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快。这一方面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劳,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胎息诠解     
气从有胎息,如儿息胎中。气伏“圣胎”结,实乃内丹功。得气常似醉,“醉”后呼吸轻。更轻复更炼,息无“圣胎”成。何比体呼吸?鲤游龙门前,功进达胎息,腾飞上九天。冬眠渡难关,胎息胜冬眠,祛病休息好,寿命定能延。细胞“醉”动少,“醉”深活动无,氧气不需吸,碳气无产出,疲劳得休息,破损能修复。氧化物皆毁,“冬眠”醒生初。胎息肌肤细,举止无犷粗。多余氧离子,致人衰病毒;日日有胎息,时时病毒伏。憋气默数息,恐多入误途,常憋气将病,重入阎罗都。放松至深处,竟达呼吸无,放松乃真谛,胎息之玑珠。呼吸意念在,轻守通身酥,((放松到,层层仙景图。胎…  相似文献   

5.
憋气是人类从事体育运动,重体力劳动,排便和分娩等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同时也是发达肌肉,增强力量,提高运动成绩的良好手段和方法.憋气与屏息完全不同,屏息是关闭声门裂,既不吸气,也不呼气.屏息对提高射击和射箭的命中率起重要作用,而憋气  相似文献   

6.
射手的呼吸     
由于射手动作的稳定性是与屏息密切相关的,所以射手对自己发展呼吸系统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实践证明,不仅每一发子弹和整个练习的成绩与呼吸方式有关系,而且呼吸方式对进一步提高射击技术的进程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射手在进行射击时是要屏息一段时间的,这是因为呼吸时射手胸廓的起伏会引起“射手——枪支”整体的晃动和姿势结构的变化。研究射击的呼吸过程可以看出,射击过程中的屏  相似文献   

7.
深呼吸,憋气和屏息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中经常运用到。它们都是以呼吸为变化基础.但由于各自的用力部位不同,用力方式不同,因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所运用的时间场合也不同。如何合理运用深呼吸、憋气和屏息,在教学、训练、比赛中都有重大意义。深呼吸是指人体尽力吸气,再尽力呼出的过程。在教学、比赛中许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身体生长发育处于快速增长期,但还不成熟,安排有氧耐力练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有氧耐力运动时要克服一定的疲劳,耐力才会得到发展,因此,耐力练习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出现“极点”时用意志去克服并达到“第二次呼吸”,一直是体育教师比较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9.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进行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内脏器官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顽强、坚毅、刻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练习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法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害怕与厌倦的复杂心理,严重影响了耐久跑的教学效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理论结合实际,克服耐久跑的恐惧心理在耐久跑中许多学生都容易出现害怕“极点”的感觉,错误地将“极点”当成极限,跑途中不敢主动加以克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在练习…  相似文献   

10.
王忠海 《武当》2006,(5):9-10
武当太乙隐仙派中的混元抟气桩是通过顺、逆两种深长呼吸的练习来增加内气,使身体充实,内力雄厚。再通过身体旋转的练习使内气转化成“螺旋内劲”, 用于增强技击时发力的“穿透性”。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侧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侧重点 (1)对8-13岁少儿,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时,主要通过提高肌肉内协调而实现。此时不宜使肌组织出现肥大,为此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很少用静力练习。因为动力练习可使肌组织紧张、放松得到交替进行,而静力练习则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这些孩子无氧代谢能力相对较差,且静力练习时往往需要憋气、屏息,容易造成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名家信箱     
我在解佩启的《八卦掌按摩疗法》中看到这样的话——练内功有三种方法:一、顺呼吸,二、逆呼吸,三、闭呼吸法。练内功要严防三害:一、努气练习,二、拙力练习,三、提胸鼓腹练习。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还有,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该如何纠正?  相似文献   

13.
我在高中的耐久跑教学中采用了“四课四点四法”进行教学,效果颇佳。“四课四点四法”:即利用四课时,传授四个知识点,介绍四种练习方法,从而合理处理教材,解决重难点,教会学生趣味练习方法,培养能力,提高学生耐力水平。具体内容如右表。作者单位:(736100)甘肃省安西县中学课时知识点重难点掌握知识点所采用的练习介绍的趣味练习方法第一课时呼吸方法和呼吸与节奏的配合1.掌握适应自己的呼吸方法;2.呼吸与节奏能协调配合1.原地摆臂和原地跑结合呼吸的练习;2.匀速跑中呼吸与节奏的配合练习运用赶超跑来练习耐力的方法:每组10~…  相似文献   

14.
自1888年在2000M划船比赛中发现“极点”现象以来,很多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相继发现:“极点”出现的时间与肌肉活动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强度愈大,“极点”出现的愈早,但几乎都在肌肉活动40秒之后出现。凯特(Cat)等人尚发现“极点”时氧吸收量增加8.5倍,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13倍。和发现“极点”时脑电α波受阻遏,而“第二次呼吸”时α波增强。并通过心电图发现“极点”时心脏收缩频率显著加快,各次心博之间相隔时间长短变幻不定。  相似文献   

15.
唐刚 《体育师友》2012,35(4):42-42
呛水。游泳时水从鼻腔或口腔进入呼吸道,影响呼吸器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引起的咳嗽,称为呛水。应对:掌握正确的水中呼吸动作,水面上用嘴吸气,吸气结束后应有一瞬间的憋气,然后在水下用嘴鼻吐气(不要在水中吸气).头露出水面加速吐气,紧接着用嘴吸气。如果已经呛水.也不要心慌,应迅速调整呼吸,或使头露在水面做几次水面游泳动作,也可以原地踩水,休息一会儿,即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借助呼吸实现"身心合一"练习一 有意识的呼吸 盘腿而坐,身躯端直,专心系于出息入息。彼入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入息。彼出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出息。 第一个练习是对呼吸了了分明。我们吸气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呼气。这样地练习,我们的呼吸就会变成有意识的呼吸。这个练习很简单,然  相似文献   

17.
一、质疑“极点” “极点”是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通常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它是大强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项目特征,是生理机能与疲劳之间矛盾的具体表现过程。近几年,许多同行对“极点”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笔者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发现:“许多观点均有合理之处,但也有不妥的地方”,在此阐述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极点”的本质,提高训练效果。二、剖析“极点” 以前人们所认识的“极点”是指当人体运动到一定程度时,人体生理机能与运动疲劳之间的矛盾激化,使身…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长跑的“极点”现象入手,结合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中长跑教学应通过提高有效练习次数,多用让时追逐跑练习,重视跑前准备活动,加强上肢力量练习几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熟悉水性 1.熟悉水性的一般练习涉水:练习时水位由浅入深;行距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先扶池壁或他人行走,以后逐渐单独行走;先向前行走,后向不同方向行走。还可泡(浸)水;水中睁开眼睛;互相泼水;水底寻物;进行水中争球等多种游戏。从而使学生对水的浮力、压力、阻力有一定程度的适应。 2.头浸入水中结合呼吸练习 (1)头浸入水中闭气练习预备动作:学生面对池壁,两手握池槽,在齐胸部的水位中站立,用嘴吸足气,接着头浸入水中闭气。在练习中由于初学者怕水,常常只把脸部浸入水中,教师应要求他们把整个头全部浸入水中。通过练习,逐步使学生由每次闭气几秒,直到10多秒,乃至20秒以上。为了加快练习进度,教师可采用记时比赛的方法,但要注意儿童和少年的生理特点,避免长时  相似文献   

20.
晏才魁 《武当》2007,(2):48-48
一、什么是腹式呼吸法顺腹式呼吸法练功者仰卧于平板床上,或站立,或坐,或行走,闭嘴用鼻缓慢地尽量吸气,肺部膨胀,横隔肌膜下降,腹部受到外气的压迫,腹部自然微微隆起。练功者将吸入的气缓慢地呼出,肺部收缩,横隔肌膜上升。呼气将尽时,提肛,收小腹,腹部自然收缩而塌下,并随之感觉腹部时而隆起,时而塌下。这种吸气鼓“肚子”,呼气“肚子”下陷的形式,叫作顺腹式呼吸法。顺腹式呼吸法中的一呼一吸,叫作“顺腹式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