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公德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准则,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为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简单行为规范和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素质中最基本、最外在的体现。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如何,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良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文章从分析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入手,探讨了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责任与公德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奉献,责任是境界,责任是超越。 什么是公德?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它是全社会所公认的,在社会生 活和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由国家提倡或认可的,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 活,调节人际间各种关系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在日常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胡智伟社会公德是一定社会全体公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涉及人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文明程度的表现,不仅是每个人的道德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徐海祥 《教育探索》2005,1(7):101-102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关系和公共生活关系.调节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明的积淀.是社会公共利益与社会共同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在当代社会.社会公德已成为一个社会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7.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从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出发,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培养相应的社会责任感.餐饮企业的突出的特点就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看做是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道德行为就是公民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和道德意志调节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道德行为就是公民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和道德意志调节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人们相可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是依靠社会公共准则来约束的。同时,道德是人的一种理性行为,它的存在是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更为重要。人们任普遍注重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要有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理念,来规范和调整公共场合中人们的相互关系,这既反映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但令人遗憾的足,在我们的周同,包括在文明发祥地的高校,不遵守社会道德的人和事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1.
李杨 《教师博览》2006,(3):10-11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道德教育塑造的是履行义务、遵守服从的“老百姓”,而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敢于捍卫和扩展自己权利的公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调节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国家提倡或认可的、人们在一些重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二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社会公民在公共关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社会公德始终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社会越发展,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社会公德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说的诚实,是与虚伪相对而言的,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不口是心非,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守信就是要讲信誉,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生交往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际交往越频繁,越是要讲信用,守诺言,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人们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如果社会成员连起码的诚实守信都做不到,又何来团结和友爱呢 ?又何来互助呢 ?但在我们中小学生中不诚实守信的现象也不少。如撒谎,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不能正视自己的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是规范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的总称。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社会公德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公德建设,按照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并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体说来,社会公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它是一定时代社会公共利益的反映,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公共生活准…  相似文献   

16.
公德为全体社会成员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与个人德行相对的公共生活准则。当前,我国的个体公德意识淡漠、道德行为失范以及公德规约缺失。加快公德建设必须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公民的自身素质、健全法律制度,建立道德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迅速崛起,公共生活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公民遵守公共道德和准则。然而,社会公德缺失成了普遍现象,不利于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寻找公德缺失的根源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复习要点及复习指导1 认知。( 1 )知道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 )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等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3 )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是劳动成果 ,懂得爱护公共财物是爱祖国、爱集体和尊重劳动者的表现。( 4 )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人人有责。2 情感。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注意公共安全、保护环境 ,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 ,厌恶不遵守社…  相似文献   

19.
熊雪琴 《南昌教育》2006,(12):22-22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过失行为,如恶作剧、起哄捣蛋、无理取闹、骂人、打架、损坏他人财物或公物、不遵守集体规则等;第二类是不道德行为,如小偷小摸、小赌小博、占小便宜、撒谎等;第三类是自我消极行为,如厌学、逃学、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往、吸烟、自暴自弃等。教育界已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培养一个人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要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笔者对此十分认同。只有自己的生活准则符合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才能为自己建立起立足于社会的基本保障。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摒弃灌输“道德知识”的学科本位思想,要努力培植学生的一些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