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1.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赋予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具有社会性、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塑性是大脑的主要属性之一,在动物和人类毕生发展的进程中,中枢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可塑性。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揭示大脑活动的规律、进行临床矫治和干预以及教育教学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从分子、细胞、皮层地图以及神经网络等层面研究了大脑可塑性的表现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但是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大脑发生可塑性变化的过程中,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大脑在加工不同任务时可塑性的表现模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特异性的,还是受到共同的机制的调节?成熟和经验各自在大脑可塑性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二者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表现形式、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都不是十分清楚。此外,从理论上讲,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但是当前有关大脑可塑性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大脑可塑性的研究,以便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认知神经科学工作者、教育实践者面前的一项急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沛 《中国德育》2006,1(1):9-13,62
人格是人的规定性,社会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从儿童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人格。儿童的人格,处于全部人格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和稚弱性等特点。肯定儿童的人格及其特点,才能实施“人格化”教育,才能使儿童的“人格权”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人格呢?人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即参加实践活动的主体人的为人资格、尊严和独立存在的主体地位、稳定性的完整特征和存在状态。它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具有社会性、可塑性、主体性、整体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探讨高等教育运行机制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对教和学双边关系的研究和探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拥有的客观存在——教育环境问题的探究.本文重点介绍华东化工学院在育人环境上的优化问题,从而指出环境在教育活动中主要有二大功能作用:一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的风气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起到教育作用";二是环境的可控可塑性强,环境是变化的,它要求教育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可推动育人环境的再变化.  相似文献   

6.
攻击性行为是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中班的幼儿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还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应及时通过行为分析,寻找成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兴起,人们的精神状态(其中包括心理状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观念、新思潮、新品德层出不穷,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在改革的潮流面前,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新型人格,怎样加强人格修养,才能适应和促进改革呢?这无疑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所谓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的特色的身心组织。”通俗地说,人格是人们在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对儿童的评价及态度会成为影响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儿童道德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一、身正为范树立形象处在儿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其人格的可塑性很大。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经常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认同作用。从学生的认识特点来看,由于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客观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对自己的班主任则保持着一种依赖甚至崇拜的心理状态。班主任的言行无论…  相似文献   

10.
<正>L·A·珀文在《人格科学》一书指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和身体一样,人格包含结构和过程并且反映着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人格的发展是受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养相互影响的,后天的培养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生阶段,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这一时期的人格培养尤为重要。一、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皓 《班主任》2005,(5):3-5
中学生心理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能否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所以笔者认为,中学德育,首先应该注重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纵深发展 ,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人们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调查表明 ,约有84%的大学生都在上网。网络这把双刃剑 ,当它给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 ,它也给许多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人格作为现实人格的表现 ,一方面受网络优越性的影响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展 ,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特点 ,它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一、网络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促进作用所谓人格 ,一般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诸如厌学、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健全学生的人格。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扭曲的人格。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在社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少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使他们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新世纪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一、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 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它既是道德客体自觉接受和内化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植物表型可塑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发现陆生植物、藻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类和青苔等具有表型可塑性.由于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植物的繁殖较容易,在变化的环境中比其他生物更易于生长,当前对表型可塑性的认识大部分来自对植物的研究.本文从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的种类和方法、植物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植物表型可塑性与遗传分化、植物表型可塑性与入侵力、植物表型可塑性与进化及植物表型可塑性未来工作的展望等方面论述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格塑造的代大学生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交往不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没有最终定型,因此,大学生人格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依赖性、随意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当前,开展大学生人格重塑教育,对于健全大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世纪之交 ,我国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 ,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即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实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老师工作定位也正突破以往单纯传授、灌输的模式 ,向引导学生的创造发展。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心理素质上及教学技能上脱胎换骨 ,全面更新 ,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换言之 ,只有教师具有独立完…  相似文献   

18.
卞红泰 《考试周刊》2013,(5):178-179
<正>中学生心理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能否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较强的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笔者认为,中学德育,首先应该注重人格教育。先成人,后成才。鉴于此,下面笔者谈谈关于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几点体会。一、中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人格,也称个性,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  相似文献   

19.
道德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导向性、动力性和可塑性的特点。要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应处理好理论灌输和思想疏导、主体教育与道德实践、自我教育与行为管理、普遍教育与榜样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根据新的经历而重组神经路径的能力,它是一种终身的能力.神经可塑性体现在大脑功能性回路重组、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从时间维度看,儿童期发育可塑性与成年期可塑性存在着差异.深入了解大脑巨大的可塑性潜力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理解基因、经验与脑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探索真正"基于脑"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