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黄世喆、归吉官二位同志的《论科技档案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一文中,有关对谢伦伯格的"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见解提出了异议,并与其文中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档案进入数据态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档案价值鉴定体系。在概述谢伦伯格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信息公开、电子文件以及档案数据对双重价值理论时序性假设和方便利用等假设的冲击,反思双重价值理论在信息时代存在的合理性。从多元性角度重构档案价值理论,提出档案价值多元模型、档案多元价值变化时间模型,对档案价值体系重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于玲 《兰台世界》2007,(16):8-9
谢伦伯格是美国著名的档案学家和现代档案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文件双重价值论"不仅成为指导当时档案工作的主要思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的解读——六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6.
困惑与思考——对文件与档案双重价值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从谢伦伯格在1956出版了英文版本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一书中提出文件与档案两种价值以来,文件与档案双重价值论发展就一直蔚为壮观.其中尤以1983年黄坤坊等翻译的中文版对中国档案理论界影响最大.笔者通过对译本和相关档案教材学习,参考傅荣校的<关于档案价值研究>[2]、<论谢伦伯格的理论贡献>[3]及相关论文,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对文件与档案双重价值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利颖 《云南档案》2008,(10):39-40
关于档案价值的讨论一直是档案学界的热点问题。对档案价值的各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对档案价值的阐释。本文主要从效用价值论的角度对"主体满足价值说"进行分析,证明其合理性,从而得出档案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先发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1期发表文章,对"文件与档案双重价值论"提出了"困惑与思考",我认为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我这里做几点说明,也可以算作给大家提供点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
档案鉴定理论在企业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黎明在《中国档案》2013年第1期撰文,一是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档案鉴定理论:1.年龄鉴定论.它是1901年由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提出的,以档案形成时间为主要鉴定标准.他第一次提出了"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的著名思想,建立了一套鉴定理论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次重大突破.2.职能鉴定论.它是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提出的,认为应按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额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3.行政官员决定论.它是1922年由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在《档案管理手册》中阐述的行政官员鉴定论,认为档案鉴定应由行政官员来决定,档案人员不参与.4.文件双重价值论.它是1956年由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的,即档案对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和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5.我国的档案鉴定原则,即以我为主,同时兼顾社会需要.二是档案鉴定理论在企业档案工作的实践运用:1.根据企业档案特点,重点在归档鉴定.2.行政官员决定论的实践运用.归档鉴定一般由单位领导决定档案的存留及保管期限.3.双重价值论的实践运用.首先考虑档案对企业的作用,同时考虑其历史研究价值.4."以我为主"原则的实践运用.以我为主,同时要考虑上下级、同级机关文件的留存.  相似文献   

10.
档案情感价值研究与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档案价值论、档案记忆观、社群档案都间接关注了档案对主体所具有的情感价值.现有研究初步探索了档案情感价值内涵,强调档案背后隐藏的情感维度与档案记录的情感力量,侧重研究档案情感价值的实践意义,认识到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须重视情感投入.现有研究存在研究观点有待商榷、缺乏理论阐释与专题系统性,研究视角受限、缺乏后继持续性,研究适用性不强、缺乏本土代表性等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件双重价值是美国学者谢伦伯格从挑选与保存档案的角度提出的。我国学者从档案利用角度来表述文件双重价值,误读了该理论。原始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一价值、从属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二价值。原始价值与形成机关、从属价值与非形成机关和非政府利用者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的区分标准是文件的现行性和非现行性,原始价值相当于现行价值,从属价值相当于非现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价值鉴定研究一直是档案学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新世纪以来,随着张斌同志的博士论文<档案价值论>和<档案学通讯>"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系列论文等一批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刊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理论问题研究的深入,使人们对档案价值及其鉴定理论有了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笔者在学习这些新成果的同时,也触发了一些思考,在此略陈管见,或许对档案价值鉴定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刘淑芳 《兰台世界》2007,(11S):57-58
基建档案.也称基本建设项目档案材料.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学校规划、基本建设和科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校建没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建设中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基本建设档案的双重价值是其他门类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基建档案的双重价值主要表现为:为现实服务的使用价值和史料有效的增值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档案以价值凸显,为了更好地掌握、发掘档案价值,不能忽视其来源。同时,来源又能够反向促进价值的更好实现。文章借以多学科视角,将档案价值看做一个多维整体,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内在文件来源与外在社会来源两大方向,在历时性、共时性以及现实性三个维度中探求档案价值,以为更好实现其中要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双重价值论为探讨背景和理论前提,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将文件利用频率作为单一观察指标,对单份文件的双重价值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把握了文件在整个生命周期运动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档案价值是档案学研究领域中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颇具实践意义的课题.有人把档案价值问题归入档案业务管理活动,作为一个业务问题加以研究,并诉诸经验,认为它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问题;有人把它作为一个档案哲学层面的问题来探究,究其产生(发生)之根源和本质;还有人将其看成是一个取舍(选择)哪些文件或职能活动记录(文件)的问题.这充分说明档案价值问题研究的复杂性、多元性和重要性.本文从现实的档案业务管理角度出发,运用方法论知识,阐释了档案的相对价值,并基于对档案相对价值的认识,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和方法归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的价值论和辩证思想方面,分析研究了档案价值社会实现方面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寻求档案服务社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薛海洋 《大观周刊》2013,(8):318-319
档案具有双重的特性与用途,永久性的记录事实真相和档案产生机构或个人的活动,并帮助产生档案的机构或个人维护事实真相和制定开展活动的计划,同时提供过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资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满玲 《兰台内外》2014,(2):46-46
正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档案价值鉴定是对档案的质量与价值进行鉴别判断的一项工作。做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非常重要。对此,笔者对档案价值鉴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正确认识档案价值确定的依据。笔者认为,衡量档案价值的标准就是社会和历史。大家知道,当年很多艺术家,他没有成名的时候,作品只能换来一点生活必需品。随着名气的增大,他们的作品就显得十分珍贵,有的甚至价值连城,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这就是说存在决定价值。有人要问,我们档案馆保存一些过时的文件,还有保留的价值吗?我认为,没有过时的文件,只有过时的人。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20.
科技档案是指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的基本种类分为工业生产技术档案、农业科技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以及科研档案等五种.科技档案在档案工作与科研工作两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工作,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是档案工作,要通过对文件进行收集与积累,为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服务;另一方又是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其收集、积累的文件要为现行的工作服务.作为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科技档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