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3月25日,上海解放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启事:“在1985年12月31日以前,投寄给本报的稿件已见报而迄今未收到稿酬者,请向总编室写信,以便及时补发。”启事登出两个月后,报社共计接到通讯员、作者查询稿酬的来信180件,查询稿酬267笔,查明确系漏发的有232笔,并对漏发的稿酬全部进行了补发。5月25日,解放日报又专门登出“小启”,除如实公布“查漏”结果外,还向写信查询补发稿酬的通讯员、作者表示感谢。解放日报对稿酬工作如此重视,并且不怕揭短,公开进行“查漏”,这种精神很值得称道。报纸一年发表稿件上万件,漏开几张稿费单,似乎是难免的。解放日报的可贵之处是,它并没有因“难免”而心安理得,而是公开加以纠正。这说  相似文献   

2.
“有的通讯员为几元钱的稿费,写信到报社去查,真不知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北京某报社编辑之口。“写稿不是为稿费,写信去查,多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基层通讯员之口。都说不好意思,那么,究竟该谁不好意思呢?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如此直言不讳,虽属不  相似文献   

3.
“有的通讯员为几元钱的稿费,写信到报社去查,真不知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北京某报社编辑之口。“写稿不是为稿费,写信去查,多不好意思。”这是出自基层通讯员之口。都说不好意思,那么,究竟该谁不好意思呢? 平心而论,作为编辑,如此直言不讳,虽属不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5日,上海解放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启事:“在1985年12月31日以前,投寄给本报的稿件已见报而迄今未收到稿酬者,请向总编室写信,以便及时补发。”启事登出两个月后,报社共计接到通讯员、作者查询稿酬的来信180件,查询稿酬267笔,查明确系漏发的有232笔,并对漏发的稿酬全部进行了补发。5月25日,解放日报又专  相似文献   

5.
以往,总是怕说稿费、欲说还羞的。尽管也不时遇上收不到稿费的事,但总是想得很开:写稿可不是为了孔方兄,若冒昧地写信去询问编辑,岂不是让人家小看了咱,给报社留个不好的印象。再说,路途多变,万一是哪个送信的小子为我代劳取走了呢!钱这东西,你用我用不都一样。为了让作者收到稿费,有的报社耽心有遗漏,便在年终时发个启事,请未收到稿费的作者函告编辑部。然而,这一把也不见得灵。记得中央某大报就如此动作过,我和柳君先后去过两封信,结果还是无结果!如今的稿费总是栅姗姗迟,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今年一月我收到一张汇款…  相似文献   

6.
1月11日,杭州日报第2皈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凡1986年11月前在杭州日版刊出的稿件尚未收到稿费的,可告诉报社,以便补寄。看了这则招领稿费的启事,不觉耳目一新,使人心暖。这事虽小,但意义不小,远远超过了招领稿费的内涵,使人们看到了报社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漏寄稿费事,据笔者了解,从中央一级报刊到地方各级新闻单位都有。如在某新闻单位召开的优秀通讯员座谈会上,有位通讯员以对新闻单位负责的态度,坦率地讲了他的意见,说他的稿件被刊用了8篇,但只收到2篇稿费。当然,  相似文献   

7.
1月11日,杭州日报第2版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凡1986年11月前在杭州日版刊出的稿件尚未收到稿费的,可告诉报社,以便补寄。看了这则招领稿费的启事,不觉耳目一新,使人心暖。这事虽小,但意义不小,远远超过了招领稿费的内涵,使人们看到了报社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漏寄稿费事,据笔者了解,从中央一级报刊到地方各级新闻单位都有。如在某新闻单位召开的优秀通讯员座谈会上,有位通讯员以对新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14日《农村大众》报二版上有一则“速与编辑部联系”的“欠帐告示”.文中说: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度发出的部分稿费又被退回了编辑部,这些未收到稿费的通讯员和作者是……,接着指名道姓,地址公布到县(市).这些名单中有本省的,也有外省市的;笔者粗粗地数了数,山东省境内有24家(县、市)近30名,三个外省市的有5名.列举一串名单之后,报社坦诚地请这些同志见报后速与总编办公室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补寄.一则告示充其量巴掌大,然而,却令我肃然起敬.凡爬格子的人都有切身体会,谁人没有一份欠帐单?辛辛苦苦写出去的稿子被刊用了,不寄样报不算,连稿费分文也不见,多么令人扫兴和遗憾啊.结果到了年底通讯员碰在一起时,自然谈及此事,大伙干脆说:“通讯员有份欠帐单”,老通讯员嘛,脸皮厚些还能写个信询问询问,新秀们就不那么好意思去追问稿酬的事了,害怕编师耻笑,还考虑今后用稿,不声不响.记得“文革”期间写稿没有报酬,但还赠寄点纪念品.稿酬有高低多少之分,从未听说过哪家报刊社分文不给.  相似文献   

9.
报社给作者及时地寄发样报,是尊重作者,对作者劳动成果尊重的最好体现。过去,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见报后能及时收到样报。而现在却不样了,收不到样报;有的报社甚至既不寄稿费,也不寄样报,令我们广大通讯员感到十分的伤心,严重地挫伤了我们写稿积极性。为此,我们通讯员给报社投稿,只给自己熟悉的报纸,自己能看到报纸投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虽然寄样报,要花费一些人力、财力,但它可以沟通编者、作者、读者的感情,架起连心桥,从而提高我们广大通讯员给报社写稿的积极性,那么,何乐而不为呢?为此,我希望能借《新闻…  相似文献   

10.
当通讯员“爬格子”十余年,有苦也有乐,可最让人感到头痛与无奈的莫过于到处找样报。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办的各类报刊越来越多,这确实给基层通讯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报社重视通联工作及时汇寄样报、稿费以及学习材料,有效地调动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而有些报社在刊用通讯员来稿后,不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只是寄去在附;言往里写刊用日期,甚至不写刊用日【期的稿费单就算完事,通讯员只好到l处去找样报,往往找不到所需要的那张报纸。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刊用稿件的报社求助寄一张样报,这一要…  相似文献   

11.
金华日报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报刊,除了报社上下齐心协力、辛勤工作外,还与她和广大基层工人、农民通讯员密切联系,广交朋友分不开的。尤其是“两寄”工作非常及时,即使是几元钱,也从不拖欠。 每次通讯员发表的稿子,金华日报总不过15天就寄上稿费。金华日报的第一版每个星期天都出《一句话新闻》,每条稿费为2元。虽是几元稿酬,但他们总是  相似文献   

12.
也算评报     
寄发稿费是否及时和准确无误,大概也可以观照出一个报社的作风来。如果老是对作者漏寄应得的稿费,那至少可以说明报社的某个部门或环节出了纰漏,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去年底某省报发表我一则言论文章,稿费迟迟不见寄来,遂于4月上旬函询有关编辑,至4月底收到了这笔稿费。函索后即能补收到被遗漏的稿费,这件事也就算了结了。谁知此事并未结束。6月初我又接到该报总编室汇来的一笔为数15元的稿费,汇单附言栏注明: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大连日报社把日常发稿费工作提高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高度,认为延迟甚至漏发稿费就是侵犯了作者取得报酬的权利,因而采取3条扎实措施,确保了省内外作者都能在15天内收到稿费。 如今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台发放稿费拖拉,短则一两个月,长的竟达半年以上,还时常漏发,需要作者“壮着胆子”、“不顾面子”去信讨要才给补寄。产生这种种情形的症结何在?笔者非“圈子”中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却深知由此产生的弊端:一是挫伤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二是有损新闻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碰面,三句不离本行。谈话中,大伙不约而同谈到身边的“欠帐单”。所谓“欠帐单”,是指一些报刊采用稿件后,一不寄样报(刊),二不给稿酬。究其原委,可能是编辑工作忙,忘记了,财务环节脱节了,或邮路受阻。对此通讯员不该计较。然而,当写信去查询时,竟无人过问。这就难免令人十分遗憾. 为了促进报纸改进工作,一些老通讯员敢投书诉说,但刚步入通讯员队伍的新手们却不敢冒昧。他们深怕惹恼了编辑,怕沾上有“名利”之嫌,同时也担心对日后用稿无益。只好不敢声张,记在“肚帐”上。笔者建议:凡是拖欠通讯员稿酬的报刊,不妨学学上海解放日报,公开登报“招领”,请未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通讯员,也能收到一些稿费单,这些稿费单,大致有三类:一 类是光寄稿费,连发表的 时间及版面也不注明.第二类是稿费寄到,发表的 时间及版面也注明.第三类是稿费寄到,除注明发表的时间及版面外,并留言:欢迎您继续为本报赐稿,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当我收到第三类稿费单时,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这两句留言,缩短了报刊和通讯员的距离.其实作为报刊在稿费单上写下这片语留言,并 不费很多事,却让通讯员感到温馨,受到鼓舞,能 激励他们在写作的道路上 更加勤奋.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文章被刊用,作者总是高兴的。然而,也有例外:文章发表了,作者却很不痛快!我最近就收到了这么几笔没头没脑的稿费:其一、不知汇款者为何家报刊;其二、不知自己的稿件发表在何年何月何日的报刊上。有的报刊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稿子一旦刊用,寄稿费的  相似文献   

17.
一位同事在《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不久便收到该刊一式两份的“稿费签收单”,上面嘱咐作者收到稿费后及时将签收单寄回一份。此举令人叫好!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喜欢将自己所发表的文章及时剪贴在剪报本上,一来留作纪念,将文章集中存放,便于珍藏;二来通过存阅,便于翻看学习,激励自己发奋写作。但是,令笔者头痛的是投寄出去的文章因为没有及时收到样报,自己既不知道稿件是否被报社采用,也不知道何时被采用,因此,收集见报文章常感困难。现在,一些地方报刊为了节省经费,有的不但不给作者寄样本栏编辑:杨彩霞报,而且连给作者的稿费都省了,严重挫伤了业余通讯员的写稿热情,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笔者认为,报刊给发表文章的作者邮寄样报也是加强通联工作的一项具体措…  相似文献   

19.
我作为平顶山市工商系统业余通讯员的“头儿”,每每和通讯员相聚,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议论。反映最多的是:“现在上稿越来越难啦。”通讯员小杨为某报记者提供了一年的稿件,虽未得一分钱稿费,但每次稿件发表,还能跟在记者后面露个名;今年不同了,连个名也不给挂了。据悉,报社规定: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稿件,只算记者半篇任务,故通讯员只有作奉献。当了二十多年通讯员,我的体会是,每当自己的稿子变成铅字,名字出现在报刊上,心情就格外激动,干工作也有劲儿;如果再给寄十元八元稿费,就会更加兴奋,干工作就更加有劲儿。反之,则会影响情绪,影响工作。鉴…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碰面,三句不离本行。谈话中,大伙不约而同谈到身边的“欠帐单”。所谓“欠帐单”,是指一些报刊采用稿件后,一不寄样报(刊),二不给稿酬。究其原委,可能是编辑工作忙,忘记了,财务环节脱节了,或邮路受阻。对此通讯员不该计较。然而,当写信去查询时,竟无人过问。这就难免令人十分遗憾.为了促进报纸改进工作,一些老通讯员敢投书诉说,但刚步入通讯员队伍的新手们却不敢冒昧。他们深怕惹恼了编辑,怕沾上有“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