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考释共三段,一为程濬等题刻,一为梁宏等题刻,一为张绶重刻蒋之奇西亭诗刻。  相似文献   

2.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考释共三段,一为黄庭坚等题名,一为魏泰《朝阳洞》诗刻,一为黄虨等题刻。  相似文献   

3.
游朝阳岩记     
永州朝阳岩石刻之名贤遗迹,不仅历宋元明清享有盛名,近代相承亦不乏景仰之人,如自民国五年至九年的五年间,已知有石刻七通,即民国五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民国八年祁阳李馥、李明轩父子“兰亭故事”诗刻,民国八年桂军司令部卢澍邕《游朝阳岩》诗刻,民国八年原任甘肃都督黄钺“未逐渔舟去”诗刻,民国八年湖南督军行署徐崇立、刘善渥《朝阳岩记》,民国九年湘军刘岳锺“历代名贤此寄踪”诗刻,民国九年代任零陵镇守使萧昌炽“避地来幽谷”诗刻,迄今存于岩壁。与此同时,也有本地中学的学生,偶作游记,盘桓瞻仰。其中永州中学一年生秦骐所作《游朝阳岩记》,因为投稿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刊物《学生》杂志,刊登在第7卷第8号“学生文坛”栏目上,于1920年8月出版,从一个少年学生的眼中,记述了朝阳岩的优美景色与人文价值。可惜像这样记载本土风物的作品,现在所能见到的绝少。作者秦骐的生平事迹,也渺不知晓。因嘱彭二珂同学排录整理,旧文重刊,以享时人。  相似文献   

4.
游朝阳岩记     
永州朝阳岩石刻之名贤遗迹,不仅历宋元明清享有盛名,近代相承亦不乏景仰之人,如自民国五年至九年的五年间,已知有石刻七通,即民国五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何须大树"题榜,民国八年祁阳李馥、李明轩父子"兰亭故事"诗刻,民国八年桂军司令部卢澍邕《游朝阳岩》诗刻,民国八年原任甘肃都督黄钺"未逐渔舟去"诗刻,民国八年湖南督军行署徐崇立、刘善渥《朝阳岩记》,民国九年湘军刘岳锺"历代名贤此寄踪"诗刻,民国九年代任零陵镇守使萧昌炽"避地来幽谷"诗刻,迄今存于岩壁。与此同时,也有本地中学的学生,偶作游记,盘桓瞻仰。其中永州中学一年生秦骐所作《游朝阳岩记》,因为投稿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刊物《学生》杂志,刊登在第7卷第8号"学生文坛"栏目上,于1920年8月出版,从一个少年学生的眼中,记述了朝阳岩的优美景色与人文价值。可惜像这样记载本土风物的作品,现在所能见到的绝少。作者秦骐的生平事迹,也渺不知晓。因嘱彭二珂同学排录整理,旧文重刊,以享时人。  相似文献   

5.
阳明山虽然仅为永州零陵境内(今在双牌县境内)的三十七座山峰之一,而其人文遗迹亦有可采。自明代以来,秀峰、蒋鏊、南渭王与阳明山的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南渭王建府永州零陵,共传四代,即荣顺王朱音?、怀简王朱膺鉙、安和王朱彦滨、庄顺王朱誉橎。其中安和王朱彦滨及其孙菊坡参与了阳明山的命名和万寿寺的创建。论文对相关事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公布了新近发现的蒋鏊《拙岩》诗刻、朱彦滨《歌朝阳嵓用元次山韵》诗刻、朱彦滨朝阳岩《聚胜》榜书三通。  相似文献   

6.
阳明山虽然仅为永州零陵境内(今在双牌县境内)的三十七座山峰之一,而其人文遗迹亦有可采。自明代以来,秀峰、蒋鏊、南渭王与阳明山的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南渭王建府永州零陵,共传四代,即荣顺王朱音??、怀简王朱膺鉙、安和王朱彦滨、庄顺王朱誉橎。其中安和王朱彦滨及其孙菊坡参与了阳明山的命名和万寿寺的创建。论文对相关事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公布了新近发现的蒋鏊《拙岩》诗刻、朱彦滨《歌朝阳嵓用元次山韵》诗刻、朱彦滨朝阳岩《聚胜》榜书三通。  相似文献   

7.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丈、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曾被贬永州,作<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今集本收入卷43.朝阳岩在今湖南永州市城西潇江东岸,洞内刻有此诗尚存.何时何人所书刻,自清有议论,至今未得定论.作者经实地考察,得知此为明正德十六年(1521)朱衮所书.朱衮,永州名士,卒后入县学乡贤祠,明清方志皆有(<传>,而互有出入,并明清时同姓同名者有四人,故至今相混.撰有<白房集>,清时已罕见,日本内阁文库收藏一部完本.朱衮善古文,尤擅山水记,大似柳文,可谓祖述者.论文用内阁本及石刻考证柳诗书刻,并补正<朱衮传>.  相似文献   

9.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该文考释共五段,一为柳拱辰等题刻,一为张子谅等题刻,一为徐大方等题刻,一为刘蒙等题刻,一为鞠拯等题刻。  相似文献   

10.
湖南永州东安九龙岩石刻存诗《古歌赠岩主喜公》,此诗流传已久,学者以往都将该诗作者著录为陶羽。经考辨,石刻上的“陶羽”可初步断定为“陶翁”的省笔,或者是“翁”字磨灭了“公”。陶翁即北宋诗人陶弼,字商翁。考辨陶弼与九龙岩的地域联系、诗刻的内容和写作时间等方面,可初步断定《古歌赠岩主喜公》为陶弼的佚诗。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2.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文、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15.
永州朝阳岩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一个佳例。石刻数量在地区遗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元结开创的另一摩崖石刻群浯溪。朝阳岩的旧有建筑寓贤祠与方志中的《流寓传》相对应,不仅是朝阳岩公园的主题,也可视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题。寓贤的狭义解释为谪宦、理学、儒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统、道统一线贯穿。  相似文献   

16.
永州朝阳岩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一个佳例。石刻数量在地区遗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元结开创的另一摩崖石刻群浯溪。朝阳岩的旧有建筑寓贤祠与方志中的《流寓传》相对应,不仅是朝阳岩公园的主题,也可视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题。寓贤的狭义解释为谪宦、理学、儒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统、道统一线贯穿。  相似文献   

17.
朱衮字子文,号石北,明代永州人,有《白房集》七卷传世。今永州朝阳岩内存朱衮石刻五通,与《白房集》所载诗文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18.
朱衮字子文,号石北,明代永州人,有《白房集》七卷传世。今永州朝阳岩内存朱衮石刻五通,与《白房集》所载诗文互为印证。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大文学家之一。青年时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唐顺宗(李诵)时,因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比较进步的政治集团,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从此,“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十年后,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死于柳州任上。年仅四十七岁。柳宗元在永州,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寻觅山水之胜,寄情于自然之美,写了有名的《永州八记》(实际上是九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秋。  相似文献   

20.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这是柳宗元在创作《永州八记》之前所写的《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的两句诗,它告诉我们,《永州八记》决不单纯是模山范水之作,而是象屈原写《离骚》一样,寄托着深沉的愤慨的。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是元和四年(809)秋天写的。柳宗元自从永贞元年(805)冬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到永州,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他名义上是担任州司马的小官,实则是个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的罪犯。在当时,司马多半是由“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递居之”。这是一个没有一定的实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