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多年来,西方“热”过的许多外语教学法,一个接着一个传到我国,传来一个教学法,我国外语语言教学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就研究和学习一个。然而,使用这些“洋货”效果并不理想。为此,不少学者开始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性格、目的、兴趣、态度、家庭影响、学习方法等,并已经获得不少研究成果。针对我国严重缺乏外语环境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许多外语专家学者和教师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方式、语言环境、学习策略、学习模式、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阅读文献中.笔者发现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性关注甚少。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对于指导学生“知己知彼”地圆满完成英语学习.以及促进英语教师“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益。因此,本文拟就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语音语调基本技能研究结果和教学实践,时学生英语语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指出对语言学习不重视,母语方言的影响是语言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语音学习,掌握语音学理论知识,掌握英语发音技巧,才能有效提高免费教育制度下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语音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中的中式英语现象,通过收集整理高年级学生口语语料中的中式英语表达、分析他们在口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探寻应对策略、旨在帮助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努力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减少中式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4.
普璇华 《考试周刊》2009,(18):85-86
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期”是指大学生通过英语基础学习和训练后,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出现停滞不前现象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高原期现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转变旧有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解决策略,旨在改善和消除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教师传授知识、技能靠语言,组织教学活动靠语言,帮助学生进行操练实践也靠语言。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他们学习英语的重要来源,是他们掌握英语的桥梁和了解英语的手段。教师课堂上若能时刻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语言,势必使学生由始至终对英语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既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可以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对”使用方面的偏误,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对”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和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对”的特点,目的在于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理念。语言学习“工具论”培养思路可能造成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熟悉程度超过了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少数民族文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维价值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审美兴趣、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的习得和培养。因此,推动大学生建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少数民族文学融入文学课程教学是实现“文学共和”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英语教师PCK缓解“母语文化失语症”的策略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为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双重导入,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从英语教师PCK入手,着重讨论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方面,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的PCK能力,从教师自身提升母语文化和知识的吸收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将文化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以缓解当今大学生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中西文化顺畅沟通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发展下,英语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加强了对高中学生英语教育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高三英语写作中,采用“逐步接近法”对学生话语分析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主要阐述了“逐步接近法”在高三英语写作中的实践分析,在高三英语的学习阶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案,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面不断拓宽,许多外来文化入侵我国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些外来文化正从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中国社会在掀起英语学习风暴的同时,忽视了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学习"。许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英语汉语"长短腿"即"语言跛子"现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两种语言的不平衡发展会严重制约其专业学习,使之不能有大的提高。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学习在当前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方面,是通过“习得”语言还是“学得”语言的规律来学习英语,专家、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语学习放在英语的环境中,英语能力自然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但在没有英语环境或英语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迟缓。那么,如何在母语环境下来学习英语呢?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志全 《课外阅读》2011,(11):204-204
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英语是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它缺乏母语一样的语言基础,也没有像母语那样的客观环境,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困难重重,很难有兴趣可谈。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所以说“教”比“学”更难。  相似文献   

13.
“语言僵化”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Sell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理论中,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不仅大部分成人学习者。而且语言发展处于最佳期的儿童第二语言习得者都无法获得与母语使用者同等水平的语言能力。本文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部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尝试性分析。试图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语言僵化现象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情景法”教学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全方位、多感官体会英语语言,“语法法”教学又可让学生在现有的母语语言基础上理解英语语言,笔者以为,在英语新教材中应当“情景法”为主,“语法法”为枝,互相结合,再加上教师的努力,一定会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英语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的重任,把英语语言的学习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抓起,让学生把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母语,创造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使英语学习"母语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母语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学习的魅力,培养学习习惯及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功能性理论指导下探索不同母语的大学生在相同语言环境下对待英语学习的策略行为,根据相关理论,设计了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的藏族英语专业学生和青海师范大学汉族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朱海英 《课外阅读》2011,(7):187-187
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英语是我们的第二种语言,它缺乏母语一样的语言基础,也没有像母语那样的客观环境,学起来枯燥乏味,困难重重,很难有兴趣可谈。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一大难题,所以说“教”比“学”更难。那么,如何摆脱如此困境,激发起学生兴趣来淡化学英语难的阴影呢?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母语文化失语症”表现为母语文化知识的缺失、母语表达能力的低下和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欠妥.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失语症”的三大病源是自身文化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文化输入不充分和课外文化环境不积极.要根治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失语症”,应充分考虑影响他们文化信息输入和文化观点形成的各个因素,大力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和支持性文化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英语专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认知、拓展阅读、精讲局部和读写结合的“四位一体”英语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角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四位一体”英语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英语学习需求,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肖民 《大学时代》2006,(11):120-121
中国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时,由于受母语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自觉或无意地产生一些口、笔头上的不地道或错误的英语用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Chinglish”现象。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心得,在分析“Chinglish”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等基础上,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有效解决这一困扰学生学习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