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余热生辉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沽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三国志·华佗传》“五禽戏”流传至今已1700多年之久,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2.
“五禽书”见于明代周履靖编的《夷门广牍》和曹无极编的《万育仙书》。“五禽书”是由华佗“五禽戏”演变而成,有文有图,动作皆为立势,并结合动作提出了行气的要求。两书所载文字略有出入,也有错漏之处。本文参照两书酌加校定并加了标点。  相似文献   

3.
五禽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们远古时代。而众所周知的神医华佗所创五禽戏则只在西晋《三国志·华佗传》中有文字记载并无动作图解,真正图文并茂的五禽戏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名录》里。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流传,五禽戏虽然分出众多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还是围绕着“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编排的,而新编的五禽行,则是在原有五禽戏的基础上,将走与五禽形态结合而来,更适合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比如亚健康,颈椎病、腰椎问题等,通过练习五禽行可有效达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离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健身术,它内外兼练.体用兼备,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而创编的。据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模仿鸟兽运动之形来健身治病。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内的帛画导引图有一些动作就是模仿动物的形冠和姿势的。后来,华佗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创编了《五禽戏》。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曾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乐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吾有一术,名五禽之…  相似文献   

5.
五禽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们远古时代。而众所周知的神医华佗所创五禽戏则只在西晋《三国志·华佗传》中有文字记载并无动作图解,真正图文并茂的五禽戏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的《养性延名录》里。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流传,五禽戏虽然分出众多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还是围绕着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编排的,而新编的五禽行,则是在原有五禽戏的基础上,将走与五禽形态结合而来,更适合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比如亚健康、颈椎病、腰椎问题等,通过练习五禽行可有效达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木 《精武》2003,(2):44-45
一、五禽戏的来历五禽戏是我国古代养生之法,创始者足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一套养生之法,其中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这套体操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人创编的医疗体操要早千多年。  相似文献   

7.
白木 《精武》2002,(3):44-45
五禽戏是我国古代养生之法,创始者是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华佗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以锻炼身体的传统做法,创编了套养生之法,其中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这套体操就是五禽戏,它比瑞典人创编的医疗体操要早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8.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缩影。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健身气功·五禽戏在图腾、审美、功效等方面的多元性进行探索。结论是:熊经鸟伸、导引图、华佗五禽戏、阴阳五行学说等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编奠定了多层基础;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映射出虎、鹿、熊、猿、鸟的多样性图腾;展现出其动态美、意境美、和谐美等多重审美意向;有养、养性、养身、养心、养气等多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五禽戏"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制,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养生方法之一,它最初的套路是由模仿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神态、动作和生活习性组编而成,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所赞扬。对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中国,"五禽戏"的功能应该运用怎样的表现形式,这些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发展需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阐述"五禽戏"的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分别是养生健身、健心减压、美体塑形、体验传统、维护生态平衡这五个功能。  相似文献   

10.
罗鸿 《精武》2007,(5):42-46
笔者所习的这套五禽图内功法是四川的王礼庭先生流传下来的。我于1993年得学此功,习练多年,感获益匪浅,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五禽图内功法包括猿、鹿、虎、熊、鹤  相似文献   

11.
张志雷 《体育文化导刊》2012,(12):126-128,13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五禽戏中五种动物崇拜,梳理五禽戏形成演变的历史渊源和脉络。五禽戏中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崇拜源起于图腾崇拜和灵物崇拜,五种动物本身具有健康长寿的共同特点,其体育养生特征促进了动物崇拜的形成和延续。五种动物崇拜是五禽戏形成的文化基因,同时赋予了五禽戏生命与健康的特殊涵义。五禽戏在西汉至清代时期风格特点几乎一脉相承,民国至今演变较多,发展出了许多流派。  相似文献   

12.
千姿百态的生物界是人类思想技术的源泉。自古以来,体育就和生物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曾模仿某些动物形态动作来锻炼身体。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总结前人模仿动物进行身休锻炼的基础上,创编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特性的“五禽戏”。对我国武术运动和医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追述体育的发展过程,它是一个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趣味横生。游泳运动的仿生纵观游泳技术发展史,我们看到水生动物的某  相似文献   

13.
“武当道教”具有一般道教共性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显著的地方文化特色。它是以信仰、崇拜玄武为特色的文化形态。武当道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神灵崇拜,其中也不乏动物神灵崇拜。这些动物神灵大都紧扣着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与武当道教玄武崇拜的中心主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龟神、蛇神、乌鸦神等等。 武术象形拳是以模仿某种动物或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或技击形态制成的拳术,具有象形制拳、仿形为艺、借形显意、神形兼备的特点。 从华佗的“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  相似文献   

14.
罗鸿 《精武》2007,(5):40-41
一、五禽图的源流久练五禽图功法不仅能祛病延年,且能承受重击,易学易行。五禽图,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史书所载,华佗所创乃为五禽戏,而非五禽图。为何又称为五禽图呢?这与代代相承,流传的过程有关。在其流传过程中,必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版画艺术源远流长,到了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从《图绘宗彝》、《夷门广牍》、《唐诗画谱》、《三才图绘》、《诸书法海》、《方氏墨谱传》等书的插图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颜语  金戈 《中华武术》2001,(4):36-37
(一) 华佗出生在安徽省毫州市,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精于外科,世称鼻祖。又发挥了中医内科的脏腑辩证,探精揭微,更继导引养生之术而首创“五禽戏”,开体育医疗的先河。《三国志·华佗传》谓其  相似文献   

17.
《赤凤髓》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约1578~1597),由学者周履靖编著刊印的。周,字逸之,自号梅颠道人,又号螺中生、阿中生,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性喜书,好金石。万历丁酉(1597)编印出一套《夷门广牍》丛书,分艺苑、博雅、尊生、食品、禽兽等等,共十三类,收书107种。《赤凤髓》由他精选编撰的重要书籍之一。他自己说“余少而有(兀玉)羸之疾”,  相似文献   

18.
新编五禽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但传到现代,习练者见到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的机会很小,能见到的只有动物园里那被关了多年、早已失去本能的五禽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古代医学主张运用体育运动来防病治病。《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引导(导引功)。”《后汉书》记载,古代名医华佗精于方药,能治愈许多疑难病症,他编创了“五禽戏”,主张运用“五禽戏”来防病祛病,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全民健身,1956年组织专家编了一套“简化太极拳“,一时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学练简化太极拳,练太极拳成为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大量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关于饮食、起居、劳作、房室、情志的调摄、呼吸、导引、按摩等锻炼,以及药物和针灸的使用等记载。随后,汉代张仲景调调养生要重视饮食调理和饮食卫生。东汉华佗则提倡导引术,他在总结前人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五禽戏”体操,主张通过运动锻炼来保养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