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还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助手,这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也有充分的体现。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利用水来测定物质密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测定物质的密度也是近年各省市,中招考试,物理竞赛出题的热点,天平,量筒,烧杯,水及细线是测定固体密度常用器材,如果这些器材不全,或有所损坏,利用剩余的器材或添加少量器材如何测定固体的密度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要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到语言准确无误,不能信口开河,随意改动概念、定律的语言。例如:把“物质的密度”说成“物体的密度”,那样就犯了科学性错误。因为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不是物体的属性。又如:光的反射定律的阐述中,本应说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若说成是入射角总等于反射角就把因果关系倒置了,就犯了逻辑错误。二、语言要生动、活泼、化美、形象生动、活泼、优美、形象的课堂语言可以“寓教于乐”,给人以美的享受,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将死的知识讲话,将抽象的…  相似文献   

4.
一、抓好启蒙教育、激发学习兴起启蒙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开头和重要阶段,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这一阶段,特别要注意搞好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例如,在讲密度时,教师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测王冠的故事,学生被这个有趣的故事“磁化”了,能很好地接受概念。通过对物质密度的学习,为学习浮力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演示用弹簧秤分别在空气中、水中测量同一物体的重量,由实验得出两次测量结果是不相同。这就从感性上认识到了浮力的存在,由此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推出阿基米德定律。使学生对物理定律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  相似文献   

5.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质量和密度》的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仍然沿用了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即先测出石块的密度,再测定盐水的密度。看似无关紧要,但笔者在多年的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发现每次学生在实验完毕后测出的数据中石块的密度基本符合密度表中的数值范围,而盐水的密度却与密度表中盐水的密度不相符合,大多数学生测出的盐水密度都偏小,甚至低于水的密度,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和以后的多次观察,发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在测定石块的体积后,量筒中有残留的水,并且由于量筒较高,底部的残水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6.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究竟是否相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牛顿最早对质量下的定义是:“质量是用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质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有密切联系的,反映这种联系的客观规律有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质能联系公式等,质量的定义可从这些客观规律中找到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彼此独立的力学定律,它们都包含有质量的概念。从这两个定律出发可分别对质量下同的定  相似文献   

7.
实验预习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是初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要做好该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理解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②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③会合理安排实验操作步骤,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④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测密度. 思考题 1.测定物质密度所依据的计算公式是.如图7-1所示的量筒的量程是,最小刻度值是.已知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是104 g,则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 2.测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先后次序有两种:一种是先用天平测质量,再用量筒测体积;另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气体定律,在高一化学教材《摩尔》一章中提出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佛加德罗定律,然后在该书第五章的一个习题中,作为提示,提出了气体方程的简单形式(P_1V_1/T_1)=(P_2V_2/T_2);此后在实验教材“CCl_4分子量的测定”中,提出了PV=nRT,然而对其运用仅涉及分子量的计算,课文中一直未提及用相对密度法计算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和化学作业,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为核心,系统地进行气体定律应用于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9.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中考对此多有考查.关于物质密度的测定,最基本的方法是用天平和量简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ρ=m/V求出物质的密度.但有时天平和量筒只给其中一种,甚至一种也没有,而代以其他测量工具,如弹簧秤、刻度尺等;有时虽然有天平和量筒,但又无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已知条件,用巧妙的方法间接地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m/V求出物质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物理要考查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几种力学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天平,测力计,量筒,刻度尺,密度计等),以及与物体质量、所受重力、所受浮力、漂浮条件、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识相联系.因此,了解测物质密度的方法,掌握其原理是中考总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根据使用测量工具的不同,举例说明几种以水为已知量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题和拓宽题黄秉(广东省顺德市三洲中学,528308)“测定物质密度”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实验,中考对此多有考查,根据考查要求,对此实验的命题大致可分为基本题和拓宽题两类.就基本题而言,重在考查“双基”:其一,基本原理,即密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确定精细地球重力场在地球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地球重力场结构由地球物质分布结构所决定,重力场信息反映地球内部密度分布信息。重力异常,即实际重力场与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理想地球体的正常重力场之差,揭示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非平衡状态,对应地球内部的密度异常,是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动因。测定重力异常是目前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三种手段(包括地震波传播分析以及地磁场测定)之一,重力场提供了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面镜子”。通过重力异常可反演密度异常,但这一反演问题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物理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它建立了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便于对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物理量的求解。它作为一种推导定理、定律,理解定理、定律,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都相当有用。作为今天所有科学的基础,它也并非是终极的自然规律,当它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时,也有它的适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说明了相对密度的含义是某温度和压强下某物质的密度与另一温度和压强下另一种物质的密度之比,说明了相对密度的使用意义的表达比较简便.指出了相对密度在使用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许多老师不明白相对密度的准确含义,二是相对密度在转载中逐步忽视了部分数据的测定条件.还就相对密度问题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密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同学们的生活体验却比较少,对密度表以及测定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首先得通过一些情景实例了解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实用意义,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密度表归纳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密度特点并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本篇结合贵州省近年中考实例加以分析,专门对密度知识进行讲解,希望能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刘灵芳 《考试周刊》2012,(21):124-124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于密度与压强、浮力等知识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密度的测定成为初中物理的重点考试内容,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现将测定物质密度的几种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准确理解该定律的涵义 (1)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反应物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反应前各物质质量的简单加和,即决不能把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中.  相似文献   

18.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测定物质的密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由于密度知识与初中物理中压强、浮力等知识密切相关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而密度的测定是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实验命题的重点内容 .只有深刻地理解密度及其相关知识 ,并能灵活运用 ,才能较好地掌握密度的测定方法 .下面是笔者归纳的有关密度的测定方法 ,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用密度计直接测定液体物质的密度1 .估计待测液体的密度 ,选择合适的密度计 .如果待测液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选用比重计 ;如果待测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选用比轻计 .2 .将密度计放入…  相似文献   

19.
“物质密度的测定”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实验,它在参考资料、中考试题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知识点,因其考查内容灵活多变,故学生常感不易掌握。下面,将习题、试题中常出现的相关题型整理归类并加以例析,以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20.
每当老师把一章知识教完以后,同学就应该进行单元复习,把这一章的知识进行整理,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如何进行单元小结,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一、提纲整理法所谓提纲整理法,就是把这一章知识要点列成提纲,归纲出几个要点供复习用.如学完“密度”后,可以归纳成以下几条: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Dll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由这种物质本身决定,而与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形状、大小无关.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