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9月起,全国不少媒体都在关注一件发生在北京月坛邮市的事情——就是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要搬家。尤其是北京的几家地方报纸更是连篇累牍的、几乎是每天都报道此事,使得全国邮商和集邮爱好者也都关注此事。那些关心邮市发展的人更是对此事忧心忡忡,担心脆弱的邮市会因为搬家而引发再次的下跌行情。当时媒体的文章各种观点都有,使广大读者不能真实的了解此事。为了让关心邮市的人对邮市搬家的经过有个真实的了解,我把就我所知道的情况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集邮照片记录了许多集邮活动的真实情况,欣赏集邮照片,可令人心旷神怡。获取集邮照片最主要的途径是自己去拍摄。《中国集邮报》的编辑王宏伟近几年来在《月坛邮刊》和《邮市月报》上,利用封二和封三连续刊出“王宏  相似文献   

4.
1月下旬临近春节,我两次去逛闻名全国的“月坛”邮市。“月坛”邮市原坐落在北京月坛公园内,去年6月上旬,由于“还绿于民”,月坛邮市搬迁至三环中路马甸的“福尼特”商业小区,因而就冠以“福尼特月坛邮币卡市场”的长名,颇有点“土洋结合”的味道。这个我简称为“新月坛邮市”的,倒颇具规模。它设在一种简易的展览厅内,没有楼层,空间高大,分两个区,显然是  相似文献   

5.
"你缺什么邮票,不妨到邮市去看看。"在集邮人中,需要补什么邮品,到邮市去寻觅已是极平常的事。然而,从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的30年来,上海邮市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尽管有些集邮报刊刊登文章说什么邮市渐入上升通道,但笔者认为我国邮市正在经历着由炒作新邮到正常的集邮收藏市场的转折期。眼下,一部分人怀念上世纪80-90年代炒作发财的日子,还在做着集邮发财的梦;还有一部分聪明人早已改变了经营模式,以函购为主,在为集邮者服务中赚取微利。下面笔者与各位关心邮市的读者一起对目前邮市作一个粗略地回眸。请各位分析一下,现在的邮市是不是到了转折的关头。  相似文献   

7.
宝木 《上海集邮》2006,(1):36-37
邮市怎样了?这是每一位集邮都想知道的消息。笔感到,集邮始终关心邮市,当前这个市场毕竟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6年,从自发形成的市场,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被承认为正规合法交易市场,邮市的壮大与发展让集邮和投资瞩目。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媒体发表文章要“救救邮市”。邮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谁有力量、有办法去救邮市。救活的邮市是什么样?我们不是常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吗?据了解,类似月坛邮币卡市场这样的邮市国外是不存在的。我们与谁去接轨?这几年邮市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到底有多少集邮者去邮市买邮票?邮市向何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2月21日,本刊在迁址后重新开张的大钟寺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座谈会。与会的邮商、邮市管理者和集邮者畅谈了他们对目前邮市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邮市与集邮活动休戚相关,自1979年集邮活动恢复以来,大城市的集邮活动与邮市即形影相随,上海的邮市在1980年就出现。这类邮市属于自发性市场。1988年10月4日,上海的"太原路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起,我国纪特邮票的发行期由过去的1 年改为6个月。国家邮政部门希望通过缩短邮票的发行期这一把双刃剑,在规范集邮市场的同时又激活邮市。缩短邮票发行期的政策已运行有4年之久。4年来,邮市到底有多大的起色?每一个关心集邮市场的有心人对邮市的现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集邮协会所属部分行业和行政区的集邮协会秘书长沙龙于11月12日假座华盛大厦会议室首次举办。市邮协沈世瑞秘书长参加并讲了话。 与会者就目前集邮氛围、邮市形势以及集邮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了各基层的情况。与会  相似文献   

12.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04,(12):39-39
由百大集团杭州收藏品市场承办的全国邮市联谊会第七届年会于11月6-7日在杭州大酒店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重庆、成都、天津、郑州、南京、武汉、广州等16家邮市代表参加年会,浙江省、杭州市邮政局和集邮协会的代表都到会致贺,百大集团领导也到会致词。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老干部局活动中心集邮协会、卢湾区职工集邮协会和上海卢工邮市等联合举办的"伟大的祖国--庆祝建国55周年邮展"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卢工邮市举行。 这次邮展共计展出21部44框(其中邮品40框),出品人主要是老同志,其中有原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黄履中的获奖邮集《西北解放区邮票》;原上海市政法委副秘书长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邮市骨干,进一步激活邮市,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从今年年初开始,联合北京市证券公司每月举办一次股市邮市研讨会。笔者作为《集邮博览》市场版编辑应邀参加了最近的一次研讨会。研讨会由马甸邮市负责宣传工作的杨曦主持。与会人员包括北京证券北三环东路营业部工作人员、邮商与部分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今秋邮市将会出现第二波行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邮》2000,(9):5-5
8月3日,几位邮友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集邮茶座,就邮市的现状和我国邮市问题聊了一聊。邮友们盼望这些意见能对相关部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17日,复旦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墙报形式的集邮宣传媒体。 这一由复旦大学集邮协会主办的《复旦邮报》,为不定期刊,可在校区内移动展示。创刊号上,除创刊词和沪上邮市介绍资料外,还刊有文博系杨植震教授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的邮市,在上世纪80年代,自发出现在邮票公司门前的马路边,当时被有关部门称之为“非法贩卖倒卖邮票”,多次邀集工商、公安部门拉网围堵,没收并处罚,成为“打不散的游击队”。1984年,以“仕女图”、“牡丹亭”为标志的优质票张,引发了第一次集邮热潮,马路市场逐渐转化为公园市场与市内市场,中国邮票堂而皇之出现炒作,炒邮成为炒股的预演,1988年6月,北京月坛公园邮票市场经营区开放,邮政有关“禁止在北京的任何地方进行非法交易邮票”的禁令解封。1989年2月10日,原邮电部等单位发布《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至此,集邮市场正式开放,受法律保护的邮商出现。  相似文献   

18.
自今年年初到3月中旬,笔者曾三次造访北京西站文化市场。第一次是为了给朋友选购一些去年的邮票年册;第二次是2月16日应《集邮》杂志之邀,前往文化市场参加一次“集邮沙龙”活动;第三次是2月下旬,北京邮市又演“三国演义”,笔者实地观察了一下邮市现状。从西站北广场国旗旗杆东西两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国邮坛评论界涌现出一个新版的《中国集邮》杂志,它诞生于原有的中英文结合的《中国集邮》,面向广大集邮爱好者和热衷于集邮投资和邮市运作的邮商,将集邮知识与市场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贴近市场,实话实说的特点,因此,日益受到集邮者的欢迎,订户和广告量不断增加,成为低迷邮市中投资者的导航灯。  相似文献   

20.
申城每年3月注定都不平静,从3月5日开始的上海集邮节在上海卢工邮市引起反响。由于卢工邮市正在拆楼改建,场地极为紧张,为了更好地配合上海集邮节活动,卢湾区邮协于3月10日在卢工邮市餐厅举办了集邮爱好者象棋友好邀请赛,作为分会场首次将集邮和体育两项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