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大量的文物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境外,因为流失的原因和方式众多,应通过多元化的追索途径,综合运用法律途径、外交途径和国际商业途径,最大限度实现流失文物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古籍文献回归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国家所主张的不拍卖的回归宗旨;寻找古籍回归的合理路径;要避免依法追索时法律依据存在的漏洞;警惕高价回购误入恶性循环的圈套;同时还要堵住现有古籍非法外流的"黑洞"等.这是对古籍文献遗产保护理念和法制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周春玲 《图书馆学刊》2011,(4):140-142,F0003
追讨流失古籍文献,是指追讨那些殖民拓展时期由世界列强抢劫掠夺去的,以及被欺诈、偷盗、走私的古籍文献。这些被掠夺的流失古籍文献意味着非法之举、不义之财。古籍流失是诸多国家的通病,但各国对古籍文献追讨的态度不尽相同,其结果也有差异。一些国家的成功追讨为我国古籍回归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籍在美国的流散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美国图书馆收藏中国古籍文献途径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中国珍稀古籍文献在美国20余家图书馆、博物馆的收藏与分布概况,提出回归古籍要有区别和选择、避免采取竞买方式、采取协商转让收购原物、珍稀善本影印出版、中美合作携手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多种古籍文献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问题十分严重,流失文献大多分布在各个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依据相关调查、案例探讨流失海外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的追索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失俄罗斯历史档案文献的追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档案文献流失俄罗斯的原因及经过、流失历史档案文献的种类及内容、追索的途径及回流的重要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陈彦炜  唐跃 《出版参考》2009,(11):11-11
文物流失,中国绝非孤例。世界范围内尚有诸多国家面临相同或相似的追索困境。整体而言,各国对外追索文物的成功概率偏低。但是,不少国家为此而建立起的一整套相关机制,在漫漫追索途中积累下的经验、教训,拟定出的系统化制度,组建的专门化机构等,还是能够为“同病相怜”的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文风  王曼茹 《图书馆学刊》2009,31(7):19-20,36
利用公派留学人员参与古籍回归事业,既是他们报效祖国的机会又是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既可节省财力人力又容易签证成行;既可培养人才又抢救回归了流失古籍,是解决或补充古籍回归难题一举多得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追索流失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出发论述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重要性,指出追索流失档案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针对现实问题,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现时情况下追索流失档案的几点希望所在,即追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追索流失历史档案的重要意义出发论述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重要性,指出追索流失档案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针对现实问题,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现时情况下追索流失档案的几点希望所在,即追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注疏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为了能够利用计算机分析经典古籍和注疏文献中的信息,实现知识的自动重组和聚类,分析注疏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组织经典古籍和注疏文献中的知识。并结合经典古籍注疏文献知识网络的基础框架结构,探讨经典古籍注疏文献知识网络中的知识组织方式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古籍托管是指基层图书馆将无力保护的古籍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在其产权不变的情况下无偿地委托给省级图书馆代为保管。这既有利于保护古籍,减轻基层馆的负担,还能节省人力和财力,使古籍得以充分利用。然而,在古籍托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省馆为难或基层馆抵触等矛盾。这就要求各级图书馆在树立相互配合、统筹全局思想的同时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古籍与民国文献的原文传递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古籍和民国文献原文传递服务的现状,建议在数字化基础上,充分利用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与网络免费资源来高效便宜地开展古籍与民国文献的原文传递服务,以方便读者的学习与科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古籍保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基于国家治理视角进行古籍保护法治建设探讨,以助推古籍保护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方法/过程] 根据我国古籍保护治理和法治建设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古籍保护法治建设存在的制度法规盲区、法规碎片化、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加强法治治理体系建设和提高法治的执行力,建议将古籍寄存管理等内容纳入保护法律条款,以推进古籍保护走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5.
文献与文件在产生源头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文献是指以书籍和文书为主体的一切历史性的文字材料.所有的一次文献都是原始文件,但并非所有的文件都是文献.这一结论是从对文献、文件的概念进行分析而得出的.而文献与文件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记录型信息源.  相似文献   

16.
概述中国珍稀古籍流布世界各地,考察流散的轨迹主要有:自然文化交流传播、商人贸易走私、僧侣与传教士携带、外国探险队巧取豪夺以及战争时期大劫掠等多种形式,造成中国文化遗产严重流失,使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遭遇障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经过几百年数代人的收集,目前它所收藏的东方文献在欧洲各国首屈一指,特别值得了解的是,内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及近、现代文献。  相似文献   

18.
孙瑶 《兰台世界》2020,(2):108-111
数字化时代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推动了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个人投身于研发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中。开发古籍数据库的市场不断壮大,产品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著作权法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自建古籍数据库和商业古籍数据库涉及的法律等问题,期望引起大家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古籍、档案与文献形态的纸质文物均属于文献遗产,其保护工作的管理策略与方法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三者保护法制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标准、保护工作发展趋势以及对保护内涵认知与保护策略选择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提出:文献遗产要从被动式保护转向主动式保护;古籍保护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法规和标准不够健全,古籍保护必须首先正确认知"保护"的概念,才可能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以保障古籍的安全;古籍保护需借助于文物保护与档案保护已有的成果,加快自身的发展。表3。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民族古籍工作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民族古籍工作的基本特点,即:地域的边远性、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布局的分散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国际影响的广泛性、宗教影响的长期性;结合民族古籍工作实际,提出民族古籍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管理一体化、结构网络化、保护法制化、交流国际化、队伍专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