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讲台的老师们都在抱怨:我怎么摊上这样的学生?语文不好、数学不好……教过的知识学不会,还到处惹是生非!我们周围真的有那么多"坏"学生吗?笔者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是庸人自扰,没有正确理解"教师"的含义。古人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排在第一位的是"传道",也就是说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放在传授学业知识之上,但近年来学校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业,老师们谈论的重点也是哪些学生数学好、哪些学生语文好,很少有人提起哪些学生品德高尚。近年发生的校园恶性伤人甚至杀人事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警醒。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事业?怎样评价自己的学生?笔者深感正确评价学生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下面就怎样客观评价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声音     
"小学生学奥数,除了加重负担没别的用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基础数学家杨乐教授在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生们做报告时说,数学与很多学科相关联,学好数学很重要,但成才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说到小学生全民学奥数,他表示,除了加重学生负担让学生厌恶数学外,没有其他好处。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国家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说。近日,他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为学生们作了一个主题为“几何30年”的演讲。演讲前,他就奥数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美国,很多高中生也参加奥数培训。“奥数就是一个帮助中学生提升数学兴趣的组织。国外的学生参加比赛纯属兴趣,他们利用假期参加培训,平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丘成桐说。而在中国,奥数的意义则完全不同。“奥数在高中成了最伟大的事情。”丘成桐说。它受到了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参赛孩子的理由多是“老…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     
《中学生天地》2009,(7):7-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奥数是思维的杂技。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上称,让中小学生学奥数加重了学生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呼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很多人支持杨教授的观点,但也有人说,错不在奥数本身,而在于把适合少数数学神童的奥数普及到多数学生身上,自然会让多数人感觉“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网络上对于"奥数"教学产生一片质疑、否定之声,很少有人站出来发声维护,生活中家长们对"奥数"爱恨交加,不敢不学,不得不学,对奥数的学习有着诸多无奈。作为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小学数学老师,我对于"奥数"在小学学习中地位的几番起落有着切身的感受。在"奥数"学习中,学生有受益的,当然也有受折磨的,这种体会应该不仅仅是在奥数学习中存在,其他学科中一样会存在,  相似文献   

6.
田帅 《大学生》2012,(18):38-39
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活已经两年了,正如我最开始憧憬的,这个学校较之其他大学确实有着很多的不一样。比如来学校参观的同学见着我们说,你们怎么大夏天的还穿皮鞋啊?我们笑答:不光是夏天,我们春夏秋冬都只穿皮鞋,包括早上跑操的时候。因为老师说:当你巡逻时遇到了歹徒,难道你要先换双鞋再开始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老师讲《范进中举》,讲着讲着,听到有人在轻轻啜泣,接下来又发现有好几个学生在擦眼泪。教室里的空气凝住了,老师的心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学生为什么哭了?是课文太生动了,还是心里太难受了?是同情范进,还是为自己悲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们说:"我们现在就是范进的缩影,每天学呀学,考啊考,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上好学校,考好大学。"  相似文献   

8.
多少年来,奥数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假期里,学生们蜂拥着去学奥数;开学了,学奥数的传单又铺天盖地地向学生们扑来。那么学奥数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利还是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全世界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由具有数学天赋或对数学非常有兴趣的中学生参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因为爱好、特长而学习奥数是学生的自由,奥数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奥数.有人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片面的,说奥数教育是"万恶的"无疑也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奥数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班级学习《狐狸和乌鸦》,分析完课文后,老师说:"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看谁说的与别人不一样!"学生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位学生说:"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我认为这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任意体验而忽视了教材的价值取向。《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对这则寓言的传统解读是"爱听奉  相似文献   

11.
罗牧言 《师道》2011,(5):29-30
“老师,这个假期我可累死了,整天都在学奥数,学得头昏脑胀的。”“老师,我妈妈让我参加奥数培训。我去不去呀?”新学期一开学,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起奥数的话题。当前,由于高一级学校要选拔学生,因此奥数成为家长和学生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热捧的奥数教学,在孩子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2.
互动教学     
<正>夏天某个下午的一堂数学互动教学课上——老师:“一样不一样?”学生们:“一……样。”老师:“相等不相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六月份就是我冲刺的时刻,我真希望能考入重点中学。大人们都说:“现在升学考试比高考还难!小学生的负担更重了。”谁都想在“小升初”考试中胜出,我也不例外。为了能让我考上,爸爸妈妈竭尽全力,什么作文、奥数、英语……安排得一样也不漏。妈妈消息最灵通,只要有补习班,不管是什么内容,总要我去学习。爸爸只要听到报名两字,跑得可比兔子还快。为了听课,双休日也向我招手说再见了。星期六上午学校上课;下午辅导班学习写作;晚上还要上奥数课。星期日更别提了,上午、下午奔向数学教室;晚上走进学英语的大门。除了双…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什么?     
<正>过去我们的家长、老师给学校下定义的时候,都认为学校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一张师生一起过泼水节的照片,我们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知道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最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学生真实了之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去年秋天,一个高一的男生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  相似文献   

15.
在本届学生最后的一堂课上,我问我的学生,当你们都收获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可以收获什么?你们的礼物?一点微薄的工资?有学生说,老师,你得到了我们的爱戴。我说,是吗?他们很整齐地回答说,是的!我笑了,我说我听到你们这么说很开心,很欣慰。然而我要告诉你们,我教过了很多学生,也许他们中有人曾经跟你们一样,有过这种感觉。但以后你  相似文献   

16.
老师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议论学生,而学生也喜欢在休息的时候评判一下老师。学生们总会明里暗里地说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那个老师。其实,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学生是否喜欢自己,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请你给出个理由。如果你是······  相似文献   

17.
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很重视培养我们的速算能力,每节课她都会出一些数学题让我们换算,每道题只说两遍。我是个插班生,由于数学基础并不是很扎实,所以经常落后于其他的同学。在我们算题的时候老师喜欢在我们身边走来走去,顺便看我们的做题情况。有一次,老师发现我的答案与我旁边一个男生的答案不一样,而那个男生是我们班数学成绩最好的,老师便对我说:“你算错了,仔细检查一下。”可我检查了两遍也没有发现我什么地方错了,这时老师批评我说我不认真。后来证明是那个男生的答案错了我的是对的。  相似文献   

18.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者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入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如今的学生写作文语出惊人:"今天我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捡到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有的老师判一天作文最后直想吐。学生为什么写不出好作文?为什么会出现写作困难、胡编乱造的现象?走过小学的我们,其实也发生过很多这样的笑话。但是,当看到为了写一篇作文不惜让亲人"被死亡",为了一场考试可以对在医院病危的亲人不闻不问,我笑不出来了。然而,这样的作文并非只是个笑话。老师们担心的是"神一样的作文"背后的问题:学生们缺乏生活体验、缺乏情感交流。有的高考阅卷老师呼吁学生"说真话",而中小学老师们却认为,想让学生"会说真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者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入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