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书业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买书难与卖书难并存。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连续四年的全国读书调查中,一直在追问读者一个问题:现在买书难吗?读者认为买书难的比例四年分别为1995年80%,1996年59.5%,1997年 59.8%,1998年 43.5%。尽管近年来买书难的问题逐年减轻,但迄今,仍有四成多读者的购书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买书难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如下三种答案,暴露出书业营销中的三大问题。有20%的读者回答:“买书难是因为出版社很少出版或没有出版我需要的书。”近几年来,库存问题成为困扰出版界的一大难题。1995年、1996年、1998  相似文献   

3.
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这老调重弹的问题经过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书供求趋势有所缓和。但是,从近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反馈的信息看,图书订数正呈下降趋势,新一轮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现象又有重演之势。一、产生的诸多原因从卖书难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体倒挂,分配不合理造成“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在门市部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但一看定价高又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2)十五大以后,部分工矿企业进行结构性调…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由于出版社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各出版社的发行科应运而生.自办发行业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轰轰烈烈,蓬勃发展.销售网点在全国迅速铺开,图书发行码洋急剧上升,在"买书难、卖书难"的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一支精明强干、吃苦耐劳的发行队伍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5.
“买书难”和“卖书难”的问题,在大面积“书荒”基本解决之时起就突出起来了,屈指算来,已有五个年头了。出版、发行部门,也断续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打破新华书店的独家经营,推行“三多一少”的发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提倡出版社自办发行,大力发展集体、个体书店等。问题是奏效不快。最近两年来,“买书难”有所缓和。现在反映“买书难”的读者,主要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特别是一些专业读者。这些读者,有文化、求知欲强,一旦买不到需要的书,往往写询问信、责问信,以至向党政部门反映,向报社投稿批评,形成了一股社会舆论。这应该  相似文献   

6.
十余年来,图书市场一直存在“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非良性循环。一方面是需要的买不到,该出的出不了,书店在两者之间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是出版社以一波接一波的热门书、热点书非常明显地引导市场,书店也紧跟形势,推波助澜。但热门书毕竟不是常备书,有大热必有大冷。浪潮一退,出书、卖书、买书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书价上涨幅度较快,而出版物品种的增加,既限制  相似文献   

7.
常常可以听到“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究竟买书、卖书难不难,难在何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两难”的认识先说'买书难'.哪些书'买书难'?用纸量达全部图书一半多一点的中小学课本、大专教材买书难不难?不难.因为教材实守州设J供应,国家明确要求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就是说,供应量是根据需要量确定的,各地都按照指令性计划办事,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8.
胡磊 《出版科学》2007,15(2):73-75
学术图书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学术图书"卖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卖书难、买书难,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根本目标,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发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形成以第一渠道新华书店为主导、第二渠道民营书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渠道出版社自办发行为补充的“三足鼎立”的全新格局.三大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相互融通,共同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年来,许多书店面临存货增加、订货萎缩的困境,因之使读者买书难和书店卖书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出版发行工作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的综合反映,需要综合治理。对于已经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术著作的出版与销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图书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载体,担负着记录和传播人类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成果的历史使命。因此,学术著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面对日益商业化的当代社会,学术出版业却举步维艰。读者范围狭窄,市场有限,成本偏高等种种因素使世界各国的学术出版界一筹莫展。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并非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独有的问  相似文献   

12.
一般图书主要是指除课本(含大中专教材)、图片类(含年画)以外的各类图书。这类图书从征订到出版的品种数量最多,读者面最宽,但是,销售比重却不到20%,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剔除列入文教类和少儿类的教辅读物)。读者喊买书难,作者喊出书难,书店喊卖书难,出版社亦喊出书难。究其原因,过去一直停留在出版社怪书店订数上不来,书店怪出版社选题有偏差,出书质量上不来。尽管店社双方都想尽了办法,仍收效甚微,困境依然是困境,无法走出沼泽地。那么,这令人焦虑的“沼泽地”究竟是缘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两年来,出版业的舆论普遍认为图书市场不景气,社科类学术著作尤其不景气。不能说这不是事实。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前几年社科图书的的确确“热”了一阵子,由于多种原因,终于被轮番登场的其他“热”(诸如畅销小说、武侠、养生、气功、相术、生活实用类等等)挤到角落里去了。是社科类学术著作“无用武之地”了?恐怕不能这么武断地下结论。因为作者出书难、出版社卖书难、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存在出书难、卖书难和买书难并存的现象.一些作者撰写的图书,由于市场前景不够明朗,出版社不愿意出版:有的图书即使出版了,也还需要作者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或者认购一定数量的图书.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市场定位不够准确,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大量图书销售不畅.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7,(5S):4-4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胡磊在《出版科学》撰文说:部分学术图书“卖书难”是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感受,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术图书的流通渠道虽然有所改善,除了传统的新华书店等渠道外,又出现了民营和外资等渠道形式,但是仍然存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畅通;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程度不高,出版社和书商的书目信息公布不够及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二长期以来,我国图书发行一直是由新华书店独家经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新华书店征订包销,出版社本身不参与发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旧的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买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近一个时期,“买书难”问题没解决,“卖书难”的问题又日趋严重。据报载:1985年年初以来,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图书库存急骤上涨。据新华总店统计,至1985年  相似文献   

17.
图书成本管理重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出版经济》2001,(10):35-36
近几年来,我国图书成本居高不下,呈逐年递增趋势,读者面对昂贵的图书望而生畏,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图书的出版和销售,这是当前出版经济出现的“三难”,即出版难,买书难,卖书难。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图书成本高是影响“三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造成出版社图书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成本管理意识淡化;二是成本管理手段弱化;三是成本管理方法粗化,致使成本管理失控,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为扭转相当长时间以来“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学术界、出版界都已做了不少努力。《关于建立出版信息的网络创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是否可行,尚待研究,但文中对目前稿源之分析却颇令人回味。我们真诚希望,一切著作者、编辑者、读者能广泛地就此文之设想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千帆 《出版史料》2003,(3):26-33
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呼声甚嚣尘上。小读者买不到心爱的课外读物;老教授摆地摊儿推销自己写的书;排好版的学术著作收不到订货数;多卷集必须成套征订的“行规”,使一些好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图书流通渠道不畅,发行体制改革的方针亟待贯彻。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成为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如果不完善自身的经营体制,那是不可能的。而加强和改善出版社的发行工作,恰恰是完善出版社经营体制的重要环节。一、必要性、迫切性近年来,出版改革的成绩是不小,可“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三难”,没有得到全面缓解,从某些情况看,反倒更加严重了。到底什么样的书存在“三难”呢?“难”的不是通俗性的文艺作品和一般畅销书,而是学术性较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