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春拳是传统武术的一支奇葩,已在国内外迅速的发展传播,尤其近几年在影视文化的宣扬下,咏春拳更到了火热的地步,为人们所认识、接受、追捧。在咏春拳的发源地——广东佛山地区,咏春拳以体育课形式进入学校教育的行列,部分中小学及大学相继开设咏春拳课程。基于这一认识,探讨咏春拳在学校的发展就变得现实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问卷为主、非结构性访谈为辅的方式,从大学生对咏春拳的认知、评价、态度、宣传四个维度展开调查,利用SPSS和相关统计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分析,深入发掘影响大学生学习咏春拳的诸类因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咏春拳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良好传承与弘扬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出政府、社会及学校三个层面的可行性措施,以期达到政府、社会大众与学校学生之间有效配合,共同营造良好传承氣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大学生咏春拳学习动机各异、大学生体质差异较大、咏春拳教学软硬件匮乏。为提升大学生咏春拳实战技能,提出端正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性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加强咏春拳课程软硬件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4.
古修玄 《精武》2004,(2):39-4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5.
宋浩 《拳击与格斗》2020,(5):124-124
作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咏春拳在大学中的实施是可行的。而对于如何提高咏春拳的教学效率,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将主要针对咏春拳的实战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现状、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梁赞一脉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君翎 《精武》2007,(5):18-21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南少林五枚师太根据“孤鹤相斗”之情景,创立了咏春拳。后来,她收福建严咏春为徒。其实,咏春拳能真正发展。得力于严咏春的丈夫梁博涛,梁博涛追随严咏春研习咏春拳,技成后,偕妻从福建移居广东,后只身南下广州传授咏春拳。  相似文献   

8.
自《叶问》系列电影大受瞩目以来,许多关于咏春拳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叶问前传》中关于"咏春三雄"这段历史的"艺术"刻画,导致传承人控告制片方虚构描述并最终胜诉的事件曾引发热议,引起了人们对咏春拳真实发展历程的好奇。本文以近代"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之一的阮奇山与其派系咏春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阮奇山咏春拳和重要人物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关于广东咏春拳的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9.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号召,文章从拳馆经营入手,通过对中国武汉龙睿咏春拳馆的个案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咏春拳馆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全面推广咏春拳,探寻传统武术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咏春拳研究     
运用调查方法等,对我国南少林拳之一的咏春拳进行研究。咏春拳具有简单实用、攻守兼备和科学完整特征。此外,咏春拳对我国的全民健身、散打竞技、民族精神传承以及体育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影《叶问》的火爆问世,中国大陆毅然掀起了一股学习咏春拳的热潮,咏春拳作为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咏春拳有着独特的攻防招式和技法,是一项被公认的实战拳术,它攻与防的练习与运用全部着眼于实战搏击,以其绝佳的攻防技巧和理念扬威世界,成为锻炼防身的最佳手段之一。文章详细研究其攻防技巧及其理念,充分剖析出咏春拳实战中的威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咏春拳在传统武术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咏春拳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建立健全咏春拳人才输出评价体制;传播方式和路径的多元化;建立咏春拳信息交流平台,畅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咏春拳国内外竞赛体制;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人文特征找到适合的传播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3.
咏春拳的发展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竞技武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但是,随着技击核心内涵的逐渐丢失,竞技武术的发展陷入一定的困境,受到诸多质疑.作为传统武术拳种之一的咏春拳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技击特征,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咏春拳的技击特征,来探讨现代竞技武术发展面临的困惑,以期推动武术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妮 《拳击与格斗》2020,(4):117-117
作为起源传说颇多的咏春拳,以其独特的击技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另一种魅力,以及发展起源早在宋代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支子手,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在近身缠斗中有着各自技法的精妙之处,但是二者又不缺乏相同点。本文就以支子手与咏春拳的发展历程、传承模式等对比分析二者的一些优点与缺点。使其逐渐地扩大在中国传统武术上的地位,从而增强支子手在社会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咏春拳起源于福建鹤拳,在现今流行的宗鹤、鸣鹤、飞鹤、痹鹤等不同种类的鹤拳中,均可看到咏春拳的特点,而且,福建就有一种“永春白鹤”功夫。咏春拳入粤后,又充分吸收了南拳(洪、刘、蔡、李、莫几派功夫)的技击精华,技术特点已自成一体,无论搏击意识还是打斗技巧,都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6.
咏春拳作为南拳中一种技击性较强的拳种,是依照身体解剖学结构及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非科学逻辑性的传统哲学解释.它在实战过程中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简单是说咏春拳的套路动作和进攻防守动作简单,实用是说在实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明显而不需做太多多余的动作.咏春拳讲究双手同时使用,一手攻则另一手守,形成多方位近体搏斗的优势,同时成倍地提高打击效果和防守之势.  相似文献   

17.
咏春拳是一种攻中有防、防中带攻、连消带打、攻防一体的拳术。特点是攻防转换极快,可令敌在我方快速的招式变化中难以适应,从而始终处于被动。下面举例示范咏春拳连消带打技法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一、敌我双方对峙(图1),对方以右手直拳向我方头部打来,我方以  相似文献   

18.
吾师赵辅继生前教我们近贴身自由手时,常用跟手取力点打法,令我们手脚难出。一动一打,大动失重,任其击放。赵师说:"这是冯威廉传给我的梁赞咏春拳知觉取力点近战功夫,又是咏春拳的基本大法,其它咏春拳也有这种取力点打法,只是本门古劳咏春多了跟手。"  相似文献   

19.
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河  陈君翎 《精武》2004,(3):18-21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广州咏春拳秘传基本功》是咏春拳爱好者的最佳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粱焕枝 《武当》2004,(11):35-36
咏春王梁赞传下来的咏春拳有佛山咏春和古劳咏春。佛山咏春实作训练正如黄淳梁先生所讲:“是两只手练不是两只手用”。其意应是在实作训练中,双手攻防变化,始终是两只手一起用,而在实战攻防中亦始终是一只手防一只手攻:这种攻防兼备的打法,本门古劳咏春称之为“一出一入”打法。是符合咏春拳近体搏击实打原理的。佛山咏春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