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寓言教学与提高思维素质的关系。随着教学思想的革新与现代化,寓言在提高思维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将日益受到重视。寓言可以培养学生由此及彼、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的思维素质,促进人才的成长。寓言也可以从思维素质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寓言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寓意说理,篇幅短小,语言凝练。阅读寓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依体而教,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更有序、更系统。  相似文献   

3.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研读文中九则寓言,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二、教学设想其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分课题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其二,课文妙处不仅在寓言含意及作者新的阐释,更在作者对寓言的“新解”方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四、媒体设计Flash主体课件;网页视频片断;网站专题资料:http//chineseview.vicp.net/bbs/dispbbs.…  相似文献   

5.
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槽中往前滑,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结合寓言教学的实际来讨论以下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寓言这种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水平、思维素质、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而刘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寓言作家。我读了刘基的寓言专集《郁离子》和刘基的其他寓言,也读了一些研究刘基寓言的文章,很佩服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思想家、政治家与寓盲家。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中,我也曾经列专题论述过他的寓言,然而,当一口气读完《刘基寓言研究》之后,我又有新的收获,以为这本论著具有全面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刘基寓言研究也是整个刘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全书从时代背景、作者人格价值取向、叙述类型、思想内容、思维走向、审美特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寓言部落     
部落酋长发言古印度寓言非常丰富,影响遍及南亚、中东各国,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之一,后又东传中国,西传欧洲。古印度寓言分两大系统:一是宗教性寓言,以佛经寓言为代表;二是世俗性寓言,以《五卷书》为代表。印度寓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体式上韵散夹杂,叙事基本用散文,角色对话中穿插格言性的诗歌;在结构上为串连式,一个大故事往往串接很多小故事;在题材上人物故事与动物故事都比较多,既不同于希腊寓言以动物故事为主,也不同于中国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在风格上具有神秘浪漫特色,想像丰富。印度现代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和散文…  相似文献   

9.
寓言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两个方面: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朗读在寓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朗读是教好寓言的重要手段,而寓言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合适教材.因为,寓言的意义是蕴藏在故事情节和寓言形象之中的,只有通过认真地、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儿童感知寓言形象,揣摩领悟出作品的含义.通过认真反复地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吸取思想营养,而且能使学生吸收语言营养,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喜爱。寓言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择定寓言文本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现行小语教材中,寓言或带有寓言性质的故事、童话就有数十篇。如何利用教材,并尽可能利用课外寓言材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2.
析寓言教学     
析寓言教学江苏省江都县实验小学李文会寓言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小语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寓言,它们是我们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语文知识教学的一种生动有效的文学形式。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寓言教学中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再现形象寓言中都有生动的人物或人格...  相似文献   

13.
寓言,言简意深,它是形象的怪物、思维的桥梁、语言的魔袋、心灵的钥匙。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寓言的文本特质,通过趣味读演、对话联想、续改仿写、拓展阅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心灵智慧共同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寓言新解     
【设计思路】本节课旨在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对寓言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课堂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和导练法。【导写过程】一、感知创新寓言1.出示题目(幻灯一):《寓言新解》。2.明确目标(幻灯二):学习方法,通过想像,对寓言进行再创作。3.听录音,读寓言,理写法。(1)导入:从前,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癞蛤蟆,它生活得优哉游哉。一天,井的上空飞过几只天鹅,癞蛤蟆看呆了,口水横流,它一跃而出水井,可天鹅早已飞远了。后来人们用一句话讥讽它,这句话是:“……。”言下之意是:“……”(省略号部分由学…  相似文献   

15.
一些中小学生创造力严重不足,其表现之一是学生的求异思维仅仅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单调模式。以高中二册的《读〈伊索寓言〉》的阅读教学为例,寓言的寓意是人人熟知的,学生对这些寓言的发挥通常限定于赞美本应嘲笑的寓言主角或行为。如赞美狐狸的“敢于放手”、蝙蝠的“善于应变”、青蛙的“树立自信”……然而,本文的最大魅力在于作者深刻的求异思维———或引申其态度,或反驳原寓意观点,往往在不经意间勾连出丰富的人生哲理。所以,教学时可以针对寓意的“初始意义”与“临时意义”这一环节来把握文意,借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年以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生了三个很蠢笨儿子.国王想把他们教得聪明一点,到各地延请名师,名师们费尽了力气,可是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后来,一个名叫毗湿奴舍里曼的人应召前来,他编了一本由寓言故事组成的教科书,用这本书教学,只花了六个月时间便把王子们教聪明了.这本教科书便是印度古老的寓言专集《五卷书》.这个传说是否可靠,现在已无法考证了,但它反映了寓言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具有训练思维的作用,却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有人说,任何人说话作文都可以得到寓言的帮助,尤其是三种人更离不开寓言的帮助,这三种人便是哲学家(应包括宗教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寓言可以启迪人们的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寓言  相似文献   

17.
故事是构成寓言的主要元素。教学寓言,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重点词句、想象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能把故事复述得完整、具体、生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各自的圣典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寓言。寓言以其本身的特质 ,承担起传播教义教理的任务 ,也促使宗教得以广泛流传 ,深入人心。从三大宗教寓言的生成年代、存在概貌及意义内涵等方面可以看出 ,这些寓言一方面与其宗教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又是它那个国家和民族文学的智慧花朵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每个寓言散事中都蕴含着较深刻的道理。低年级学生初学寓言时,很难理解其寓意。这是因为他们阅历少,对寓言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时,都要以直观具体的事物观察为前提,因而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教学时,就要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相似文献   

20.
寓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寓言时,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的教学设计中,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寓言故事进行理解与思考,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