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都市报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在新时期都市报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创新新闻写作方法,从多方面提高时政新闻写作质量,满足当下社会大众对时政新闻信息的需要。本文就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报道地位。从社会新闻打天下的初创时期开始,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南方都市报》即为成功的范例,南都在起步阶段,一样是大量的社会新闻(以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应时而变,应势而新.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市报时政新闻报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时政新闻的理念更先进,形式更活泼,内容也更丰富.但在十多年流变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任何发展都要在矛盾中寻求突破与进步.本文以多家都市报时政新闻操作为例,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分析和探求都市报时政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特别是2007年,随着全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读者对财经报道的渴求爆增,继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民生新闻、服务新闻之后,财经报道已成为都市报、特别是地市级都市报竞争的新战区,由附属产品变成了主打产品之一。竞争态势宁波市内有3张都市生活类报纸,其中两张以财经报道为特色。但在2007年以前,3家都市报并没有在财经报道领域展开拼杀,倒是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民生新闻、服务新闻等方面比拼得多。  相似文献   

7.
杨杰 《新闻世界》2014,(11):17-18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在转型道路上的探索,时政报道的份量在不断增大。而在时政新闻的重中之重"两会"报道中,新闻竞争不断升级,一些新的报道模式也在不断出现,丰富着都市报两会报道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8.
如何增强都市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多年来,一直是业内人士苦苦探索的重点课题。本文作者以《三峡都市报》移民题材新闻报道为例,结合采访学、传播学和编辑学原理,为都市报类报刊时政新闻的可读性突围寻找理论支持。本文值得一读,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林清容 《新闻前哨》2009,(12):37-38
时政新闻是我国传统主流媒体机关报的优势,《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力点.向传媒主流话语领域延伸。近两年来该报时政新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在于“三亲”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做好时政新闻,让其既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又能吸引读者阅读,是各家媒体多年来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重点。近年来,我们锁定“办好新型时政类都市报”的总体目标,在做好时政新闻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注重增强时政新闻的“平民味”,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吕冰 《青年记者》2010,(2):52-53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时政报道中,党报因为掌握更多新闻资源,投入更大人力、物力、版面,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党报的时政报道也有天然的局限,即需严格按照领导职级安排报道其稿件的版面位置、字数,与之相比,都市报的限制相对较少。作者结合在都市报采写时政报道的经验,试图阐释都市报在报道该领域时的切入点、侧重点、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洪锋 《新闻世界》2013,(5):24-25
都市报发展至今,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版面与篇幅留给了时政新闻报道。而时政新闻所涉及的一个主要方面,则是关于政府、政要和政策的会议报道。本文简要谈谈如何选取会议中的有效新闻信息以及怎样让会议新闻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5.
郑菁菁 《青年记者》2012,(12):51-52
都市报自兴起以来发展至今,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已不仅仅关注社会新闻、民间趣事、坊间杂谈,而是把越来越多的版面与篇幅留给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因为这是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各类新闻中,什么类型的新闻离老百姓最远呢?答案是时政新闻。每天的各类新闻中,什么类型的新闻与老百姓最近呢?答案也是时政新闻。这看似一个悖论,但现实就是如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最早一批晚报,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热潮,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一旦杀出一条  相似文献   

17.
会议新闻要讲“民生故事” 时政新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反映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举措,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都市报时政记者要贴近民生,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文字,就要从民生的视角切入,改变“八股”式的时政新闻报道,为群众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8.
孙佩玲 《新闻实践》2011,(10):62-64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性、权威性,而报纸的权威性又突出体现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为了提升权威性,都市报也纷纷扩充版面加强时政新闻的报道。都市报确立主流地位的必争领域 定位“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素以其内容可读性、形式多样性、叙事平民性、版面活泼性的特点而广受百姓喜爱,也曾因此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对都市报记者来说,采访时政新闻,是件让人又爱又怕的事。爱的是,它的新闻源来自政府部门,题材重大,关系全局。这样的新闻,百姓关心。怕的是,政府角度发出的时政事件,讲究程式,行文庄重。如果这样报道,记者成了复印机,语言不活泼,百姓不爱看。  相似文献   

20.
陈旭 《新闻导刊》2006,(4):18-19
正面报道.正在也肯定会成为都市报新闻竞争的主战场.无论是重大时政题材的拼抢.还是社会新闻新的报道领域的开拓.都非常清楚地预示着,在“揭露、批评”和“建设、服务”之间,都市报的考量和选择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