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倡议书     
《初中生》2007,(5):10-10
孙江波同学人小志坚,身处逆境不低头,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身患重病的父亲一道,向命运抗争,有着对健康生命的愿望、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孙江波同学以他朴素的大爱对待身患重症的父亲。在父亲眼中,他是阳光,温暖着父亲受伤的心;在老师眼中,他是种子,刻苦学习,自强自立,让自己在知识的浇灌下发芽、吐蕊;在同学眼中,他是春风,以赤子之心为大家树立起一个新时期孝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王丽 《家庭教育》2002,(10):20-20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过程中未必都是一帆风顺,让孩子尝试一下挫折,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歌中唱道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有个13岁的儿子,在他9岁的那年,我成了单身母亲,单身母亲这角色,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而是命运无情赐予的沉甸甸的挑战。孩子不是母亲手中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很多小曲;我在母亲的小曲声中长大,小曲影响着我一生的命运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母亲》以一个弱女子成长为自主、独立、主体的女性过程,揭示了女性在生存的关键时刻,扼住命运的咽喉,挖掘生命的潜力,从而超越生命;启示女性只有以主体的姿态,自我把握,敢于承当,才能实现人生命运的转换。“母亲”具有的“男女平等”的性别信念及其具体作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觉醒了的中国现代女性卓越的性别自觉,更为新时期女性走向自我的全面解放提供了行为借鉴和全新的精神力量。“母亲”对“女儿”成长的巨大影响启示女性尤其是母亲应以自己自强独立开放的人格素质影响下一代,同时丁玲母女之间的这种“朋友”与“知己”关系更是新时期“母女”姜系的右矗借鉴.  相似文献   

5.
微言博义     
曾奇峰V:性格决定命运。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性格是被早年的关系决定的,更具体地说,是被幼年时跟母亲的关系决定的,所以,一个人的母亲,就是他的命  相似文献   

6.
我曾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最后又失去了。那时,父亲是天,撒播阳光;母亲是地,载满温馨。父亲和母亲构成了我们心中一个完整的世界。但伴随着家庭的分崩离析,我们幼小的心灵世界被彻底摧毁。既然父母的结合本身已失去意义,我们的存在便成了一个错误。每当看见别人的小孩幸福依偎在父母怀里,每当别人笑我们是有人养没人教的野种时,有谁知我们心中是何等的凄凉。我们恨生了我们的父母,恨自己的命运如此不幸!生了他就要养他,为孩子制造不幸为什么要生他呢?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吧,不仅为了孩子,也为自己。所有经受失…  相似文献   

7.
我的快乐     
伫立田野,徘徊河滩,追忆逝去的岁月,寻觅童年的足迹,回味我的快乐。小时候,我的快乐在母亲身边。田地里,我随母亲去劳动。母亲一会儿直起腰来,活动一下,又很快地躬下身去,那滴滴汗水湿透母亲的衣衫。回到家,母亲就把我带到菜园里翻瓜藤,找香瓜,摘西红柿,砍甘蔗……在母亲身边,我跳着、蹦着。夕阳照在母亲脸上,照在母亲心里。渐渐地,那田野中,一个小孩围着他母亲,雀跃的身影渐渐模糊。渐渐长大,我的快乐是父亲带我放风筝。父亲,他给我买来风筝,带我到河滩上放风筝。放飞他的希望,他的快乐;放飞我的向往,放飞我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的“角斗场”上,出奇方能制胜;在铺天盖地的订单中,诚实守信才能使读者情有独钟;在千峰争秀、万舟竞渡的刊林书海中,独辟蹊径方能尽领风骚。考场犹如战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是决定命运与胜负的关键;考试有如登山,一道道考题有如一处处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阿庇安是罗马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结合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他的命运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强调命运对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人可以在命运面前发挥能动性。另外,他的命运观里面包含了一种弃恶扬善的思想,还论及了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母亲被吓晕了;父亲情绪激动,并举起了双臂;妹妹在大声地叫喊着“他必须离开这里”,格里高尔不得不艰难地爬回房间。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赋予     
5月17日晴 人,融于生活,是渺小的。我亦如此,随风浪生活漂泊了数十载,狂风暴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坎坷与甜柔。但凝于心底最多的,还是生活之美:如一首歌,委婉流畅;如一首诗,深蕴含蓄;如一幅画,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2.
享誉世界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讲述的是一个寻找耶稣的故事。电影中的耶稣是主角——小男孩约书亚的父亲,约书亚由母亲带大,父亲在他心目中,只是遥不可及的图腾。一次意外事故,约书亚失去了母亲,他的命运也鬼使神差地与劳拉拧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14.
蔡兴蓉永远无法分清自己关于母亲的记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40年前,他两岁时,母亲病逝。从此。他把所有遇见的善良、慈爱而美丽的女人都视作自己的母亲。这成了他人文精神最核心、最顽强的种子。他在文章中饥渴地呼唤着母爱;对学生、对孩子他叉表现出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母爱。一个最缺乏母爱的人.体现着更深远的母爱。  相似文献   

15.
母亲     
年迈的母亲像“把老钝的锄头告别夕阳的余辉疲惫地靠在墙边那刻满绎纹的面庞如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一生俱来的斑驳记忆印人那憔怀的容颜母亲的房间如一个土杂店货架上堆满了酸甜苦辣酱销油盐母亲的手茧如一部生活的字典注释着平凡的经历记载着勤劳的血汗啊,母亲听着您的故事我仿  相似文献   

16.
烟花     
大家都把他叫作“哑巴”,在他母亲如一片枯叶被秋风刮走之后。几年过去了,男孩仍然沉默寡言,而他的父亲,成了一个又穷又懒的酒鬼。  相似文献   

17.
湘子 《初中生》2006,(6):8-9
从记事时起,他就知道父亲是个赌徒,母亲是个酒鬼。父亲赌输了,打完母亲再打他;母亲喝醉后,同样也拿他出气。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读到高中,两年后,他又和周围的很多孩子一样辍学了。接下来,在街上鬼混,但这种日子让他感觉很无聊,而且很多人的蔑视伤透了他的心。他一次又一次问自己,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吗?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两次高考的落榜生;是某单位的优秀服务生;是这里惟一的本科生;是四年如一日奋斗着的自考生。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摘读     
人物洪战辉洪战辉,河南周口市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在校大学生,虽家庭屡遭变故,但12年如一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抚养一名被遗弃的小女孩,以仁爱之心、社会责任感和无忧无惧、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人格,感动着中国。万代远万代远,哈尔滨人,2003年,他考取了南开大学,入学36天后,母亲病危的消息使他毅然决定退学为母亲治病。当母亲得知儿子退学后,拒绝治疗,但要亲眼看到儿子复读再圆大学梦。退学的5000  相似文献   

20.
<正>1928年1月17日,他出生在英国伦敦东郊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怎奈命运弄人,母亲生下弟弟后不久,就遭到父亲无情的遗弃。一个苦难之家从此分崩离析5岁时,无力扶养他和弟弟的母亲把他们送去孤儿院。他在孤儿院里,黯淡混乱而卑微地度过了整整十年。十年后母亲改嫁,才把兄弟俩接回到自己身边继父把他和弟弟视为亲生,关怀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