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级教学案例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和正义的讨论,首先涉及到基本概念的澄清.公平意味着正确的对等性,而平等则意味着均等或等质.教育机会和资源配置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应有含义,但教育结果只有使人各得其所,才是公平.公正之于教育表现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内在是指公正作为伦理准则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金规则”;外在体现于教育法规和法律,它们以一视同仁的原则为依据,是调节教育行为的规范和机制.市场经济和社会邪恶的存在要求我们从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人与人关系两个维度来理解正义,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还指向人的道义追求和人格要求——正义感.公平与卓越是并行不悖的价值,我们不能因倡导教育均衡发展而忽视英才教育,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是平庸的教育,而不是优质的教育,更不是强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不仅是教育的本体价值的体现,而且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的折射产物就是教育所追求的社会的价值,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与发展,正是实现全面教育的价值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手段,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以正义的教育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程序正义的原则,最后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穆勒以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保障作为正义的第一要义,把“功利优先”作为统摄正义的第一原则。他认为,正义的中心内容和根本基础就是功利;正义的本质是以功利原则为基础的个人权利;正义的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还提出政府适度干预对实现经济正义有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于研究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正义问题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缩小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鸿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因材施教,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系列新的正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问题、教育数据的安全问题、智能算法推荐的剥削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在经典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解决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正义原则,以推动智能教育的正义进程,实现智能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利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矫正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论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社会理念中的共同标准,同时也受制于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结构。它的正义取向体现为平等、补偿和发展三个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必须有效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教育权责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坚持所有人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使每个人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不受家庭出身、家庭境况、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的影响,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人所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每个人获得平等的自由全面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教育公平的主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教育公平是个人形成资质才能才干方面机会公平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由资质才能决定的,因此,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一种程序正义原则与设计。人们通过享受平等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消除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生的任意影响,让自然的偶然因素即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自然资质与潜能在个人勤奋的条件下来决定人生前景,实现职务地位向资质才能开放,保证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最大均等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观的两个基本原则。围绕这两个原则,罗尔斯表达了下面的基本思想:关注群体中每个人的自由,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者的自由;人是目的;自由是人最大的价值,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罗尔斯正义观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国家篇》把正义视为个人生活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原则。许多西方学者认为,道德和政治是有原则区别的,《国家篇》的主题应是“正当”而不是“正义”,因为“正义”具有更多的政治意义,“正当”则主要是伦理意义。西方学者非常重视对“正当”的研究,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却几乎是空白。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连一些起码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都不遵守的道德现状,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有所贡献,这种贡献就是从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研究起,而“正当”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范畴。当前伦理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全体公民进行关于“正当”的教育,也正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