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视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首《小机灵的歌》。生活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小朋友)学学一休哥,看谁最聪明。”学一休的聪明机灵,自然是幼儿的父母和老师所期望的。一休的聪明机灵固然可嘉,“顽皮淘气数第一”也是歌中所欣赏的。歌中还唱道:“骂人打架却从来没有你”。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上的多样性,才使得一休哥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可爱。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只钟情于一休的“聪明机灵”,希望孩子个个聪明如一休,对一休的其他品质却很少提及。一休屡屡被当作聪明的典范,却很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在为孩子的顽皮好动而恼火时,我们似乎忘了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四川教育》2001,(10):18-18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聪明的具体表现。有个别教师提起顽皮的学生就怨声载道,我却认为:顽皮的孩子是可贵的、可爱的、可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对顽童科学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顽童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与了解他人情绪能力的培养,顽皮的孩子会大有希望,大有作为。 接任五年级三班班主任时,该班有个学生叫杨X,人称“自由神”,纪律涣散,学习不努力,迟到、缺课是常事,打架、违反校规非他莫属。刚接任班主任时,我特意留心观察他一段时间,发现他的缺点来源于不加分析的盲从。然而他身上也有不少的闪光点,如头脑灵活、口…  相似文献   

3.
我校的“皮大王”强强是我任毅的民工子弟班中的一名学生。初看,他长得挺可爱,大大的脑袋, 圆圆的脸,顽皮中透出一股聪明劲儿;可仔细看,脸蛋儿、手上、身上到处一抹黑、一抹蓝的,似乎没洗过脸,鼻子上一串又黄又浊的鼻涕,每当快要流到嘴边时,他便很有  相似文献   

4.
我属鼠,今年8岁,人送外号“聪明鼠”、调皮鼠”、好吃鼠”……我喜欢看《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等故事书,我喜欢看《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等动画片。我多么像动画片里那只聪明、可爱又顽皮的小老鼠。说我是“调皮鼠”,是因为我有时上课坐不住、好动。林老师多次批评了我  相似文献   

5.
《家教指南》2006,(2):32-33
顽皮≠聪明 儿童过分顽皮并不等于天真活泼,也不一定比普通儿童聪明,顽童绝大部分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的结果,他们任性好动,易于激怒,喜欢闹事,成年后完成高等教育及找到理想工作的人较少。  相似文献   

6.
常听说狐狸狡猾,却不听说狐狸聪明;常听说自己孩子聪明,却不听说自己孩子狡猾。其实狡猾就是聪明,聪明便是狡猾。自己的话或文章,有人向你提出批评,也许你说人家咬文嚼字;学生的习作叫你批改,你叫学生要字斟句酌。其实“咬文嚼字”就是“字斟句酌”,“字斟句酌”也便是“咬文嚼字”。以上两组词语仅是附着的感情不同而已。然而,学生在听、读方面不去“咬文嚼字”,又怎能在说、写中字斟句酌?要把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当作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当作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怀疑、创新精神的体现。在这点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咬文嚼字”并非坏事。  相似文献   

7.
日前,根据华东师大心理测量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时常被老师们数落的“顽童”们大多都是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测量中心的金教授补充道,根据以往的研究,这些聪明的孩子往往难有大作为。金教授解释道,顽皮的孩子多数精力太旺盛,注意力过于分散,对  相似文献   

8.
时间:2004年9月9日傍晚地点:学校大草坪顽皮的学生每个班都有,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群体,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想法?这一直是我想弄明白的。恰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在课外活动的休息期间,坐在大草坪上,围成一圈,开始了一次自由的交流,主题就是:面对顽皮,你想说什么?首先介绍一下参加“顽皮”座谈会的同学:小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作文写得尤其好;刘刚,很有思想的一个学生;张风,很顽皮,喜欢恶作剧;李洪,曾经是一个最近表现还可以,“捣乱”分子,最近表现还可以,小错误经常还有一些;还有黄阳,徐林等几个同学。都是五(1)班的。我提醒大家今天的发言不点名,谁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同时注意倾听别人表达的意思。小亚说:“我先说吧,我们班的纪律不好,其实就是几个顽皮学生的问题。我们很多同学都清楚这一点,所以面对顽皮,我只想说:顽皮可以,但不要影响到集体的利益。”她的发言得到了同学们的首肯。刘刚插话:“那些顽皮同学的行为损害了班级的荣誉,以至于其他老师对我们这个班都有些头疼。”他的话让其他同学沉默了。我也只是在倾听,没有说话,就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尽管我知道无论什么办法都不会一蹴而就。小亚继续说:“只有把这些学生赶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介绍 曹×,男,16岁,高一新生。家庭结构:三口之家。父亲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总,母亲协助父亲,两人均初中文化,经常出差在外,家庭基本和睦。 学生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文静,不顽皮。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从小学习很认真,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生赞美性语言用得最多的是“你真聪明”。学生答对了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夸“你真聪明”;学生想出一个解题新思路,老师更要夸“你真聪明”;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做题,都做对了,老师又说“你们都很聪明”,聪明是一堂课中老师给予学生最多的赞美词,学生每每听了老师的赞扬,心里美滋滋的……喜形于色的……得意得不得了的……也有习以为常的。从积极的一面想,老师的出发点是美好的,想通过这样的赞美,表扬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然而事情的结果是否都能如老师所愿呢?不尽然。在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心中往往产生了:我学习好因为我聪明,不必很努力也会学习好;在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中,更是找到了自我安慰的借口,“我没有××聪明,我的脑子不灵”等想法,自甘落后,不往前努力。显然,过多地、不切实际地一味夸聪明,不论对好学生,还是差学生的成长、发展都不利。  相似文献   

11.
看了贵刊“该不该打孩子”的讨论后,我想起了曾经向我咨询过的一个学生。他叫方,虽然聪明,但顽皮好动,所以学习成绩总是处中下水平。到初中二年级时,已降到全班第47名。为此,不仅他自己常常被老师批评耻笑,还连累他父亲也被老师“传讯”。父亲从学校回来,气得见他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几乎“天旋地转”,还被狠狠地责骂、训斥了一顿。  相似文献   

12.
一、学会关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 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 件,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认为:教师对 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他们心灵的钥 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靠知识的灌输 和智慧启迪,而且要靠教师对他们爱 护备至的深情。在优秀教师心目中, 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愚笨的,还是听 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他们既 爱 “金凤凰”,也爱 “丑小鸭”。俗话 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对难 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对于 学困…  相似文献   

13.
听课偶感     
最近,我到几个学校听了几堂课,有些问题萦绕脑际。在此提出来与大家探讨。其一,是关于“聪明”的话题。有些教师上课时,为了肯定学生或鼓励学生,习惯说:“你真聪明”, “你很聪明”, “你最聪明”, “聪明”之声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开始,一位青年教师接任初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原班主任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班上一个顽皮生的情况,并说:“要想使这个班‘翻身得解放’,非治住这个顽皮生不可;否则,没门儿!”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班主任怎么也没获取到“射击”的目标,恰恰相反,倒是发现了这位顽皮生的一些可贵行为。比如,他从家里拿来十多本课外读物借给同学们看,借的时候还讲好条件,谁也不准上课时看;作业虽然错误不少,但能看得出他那股认真劲儿;前几天,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别的班学生因在路上打闹挫伤了脚脖子,他竟一直把他背到学校送到医务室……这哪里象个顽皮生呢!班主任陷入了深思……原来这个顽皮生“突如其来”的变化并非偶然,它是教育工作中某种“新开端”与学生欲摆脱  相似文献   

15.
眼下,“尊重学生个性”成了热门话题。不少老师都认识到: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顽皮的孩子,因为这些学生往往更聪明,更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更要善待、宽容那些顽皮的孩子。实践中,很多老师在教育顽皮学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不过,不少老师也常常感到困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聪明的理解,大都把眼睛盯在学生的文化考试上:谁的考分高,谁就聪明;谁的考分低,谁就不聪明。其实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心理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方面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分辨出人类共有7种智慧:语言文字、数学逻辑、音乐、空间想象、体态运动、人际关系理解和自我认识。美国耶鲁大学人类智慧心理学家史瑞宝博士将人的智能划分为3大类31项。我国有关专家则认为,人的智慧有两大类:一类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出来的。称之为“聪明1”,如写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另一类是不能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出来的,称之为“聪明2”,如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实践证明,社会不仅需要“聪明1”,而且需要“聪明2”。那些以“聪明2”见长的人才,同样能为社会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比如有这么一个男同学,在学校读书时,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课堂上,每当学生答对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操作时,常听教师表扬说:“真聪明。”“聪明”往往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用语,也几乎成为某些教师表扬学生的惟一词汇。笔者曾在一堂课内进行过统计,全班被教师夸为“聪明”的学生就达21人之多。何谓“聪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聪明”词条的解释是:“智力强,天资高。”可见“聪明”是个褒义词,谁愿意人家说自己“笨”呢?尤其是少年儿童,被人夸为“聪明”确实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然而,“聪明”毕竟是对人天赋秉性的一种评价,能被老师夸为“聪明”固然可喜,未能获此褒…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小学版在1963年的第六期上,发表了一篇《以心换心》,采访地介绍了沙进芳同志改变一个顽皮儿童的经过。我们认为:这篇文章中所介绍的经验与资产阶级教育家们所提倡的“用‘童心’爱‘童心’”的“母爱教育”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文章介绍顽皮儿童陆维弘开学以后到校时,教师爱抚地摸着他的头,教师检查陆的暑假作业时,虽然发现他作业完成得很不好,还是称赞说:“不错,暑假作业都完成了,这是好的。”并且亲切地鼓励他:“我知道你是很聪明的,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好学生……”这时候,教师“看到他两颗眼泪……落了下来,便拉着他的手边谈边送他回家去。”当陆学习上由于怕困难而逃  相似文献   

19.
杨曼泠 《班主任》2010,(9):22-22
接手一个初三毕业班,据前任班主任介绍,班级顽皮学生多,管理困难,难见成效。我很快摸清该班有顽皮男生六七名,小李是其中的“霸主”,是任课老师公认的“双差生”、真正的“朽木”。“擒贼先擒王”,我将小李定为主攻目标。通过几天的观察和凋查,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对父子:儿子聪明可爱,但性格倔强,十分顽皮;父亲脾气暴躁,对儿子管教严格,但方法简单、粗暴——生气时,经常对儿子拳脚相加,总觉得不打不解气。对此,年幼的儿子既委屈又反感;渐渐对父亲有了“敌意”,年仅6岁居然跟父“亲冷战”——上下幼儿园拒绝父亲接送,在家里甚至连话都不跟父亲讲……父亲无奈,只好向心理专家们求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