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王本朝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学话语显示了他在中国现代学研究中的扎实成绩和创造性意义,在其学研究的背后进露出的生命体验具有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品格,其治学的方法和特点也能提供诸多学术启示,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论认为,对中国现代学或中国新学的性质的确定,是中国现代学研究或新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到目前为止的一部中国学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古代的和现代的两个部分,其时间断限也大致可以确定在1917年。有关目下中国现代学研究的现状,论用边缘化、疲软化和沉闷感作为对它的概括。由此展望了中国现代学研究的前景,并从五个方面手找了此项研究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自晚清以来,中国学始终在中外化交汇撞击的大潮流中,开拓着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俄苏学在众多外来化学因素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现代学和比较学研究界,加强了对中国现代学与外国学的关系、对俄苏学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出现了一批富有学术创见和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在近现代取得了显成就。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中国化思想界开始对西方美学不断地引进和介绍,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王晓初的《中国现代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是一本真正“重写”20世纪中国学史的作,具有极高的创新意识和严肃的学术性。这部作的出现对推动20世纪中国学史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制度是学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体制,它制约、规定着学的意义和形式。在中国现代学制度的生成背景中,新式教育、大众传媒和都市空间为现代学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化基础,推动了现代作家的职业化和学传播的大众化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费正清是公认的中国学创始人,也是“西方中国学之父”。他打破了美国传统汉学的模式,研究近现代的中国,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研究。通过费正清的学术历程、中国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学领域所作的贡献,可透视费正清作为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军人物的非凡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渊源、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学术创新的主阵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之中肩负着历史重任。良好的学术制度是学术创新的保障。大学要推进学术创新,必须建立完善的学术制度,给予学术创新以有效的保障和激励。这就必须对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渊源和现状有一清醒的了解,进而提出完善的对策。本文对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渊源作了历史考察,对其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完善的对策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更新观念拓展视野钟涛(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100024)回眸20世纪中国学术史,人们清楚地看到,在大师倍出的前三分之一世纪,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基础。这时期的几部骈文学和骈文史研究著作的出现,也将骈文研究带入了现代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本朝的《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12位作家进行分析解读,挖掘他们与基督教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全面地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探讨基督教化对20世纪中国学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把这一论题推到新的学术高度。是20世纪中国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非常重视以文化的视角研究全球化,提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文化理论。全球化的实践也是文化的实践,文化也是理解全球化的钥匙。西方全球化文化理论的研究和文化实践,为我们认识全球化和思考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秦召霞 《海外英语》2012,(3):135-136,162
近十年来,国内译界学者越来越意识到中国菜名翻译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综合梳理和分析后发现,其研究集中表现在菜名的语言特征分析与翻译技巧探讨、翻译理论或者原则探索两大类。而在文化与翻译、多元翻译及地域性特色菜名翻译等方面还显得很薄弱,今后仍需加大重视和加强这些方面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的审美教育探索深受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和审美教育观的影响.这种影响和启示不仅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光大和在研究探索审美教育问题上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上,而且表现在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当代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不断推进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进程上.首先,当代美学界和教育界对审美教育性质、特征的认识日趋深入.其次,审美教育领域不断扩大,审美教育方法日益呈现出立体多元化的态势.再次,当代审美教育的新探索还表现在审美教育范式的转换与取向的新变上.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英语变体模式是有意义的。在评述英语变体理论模式的演化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连续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出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趋势是洋滨语→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标准英语,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仇敏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97-102
语文课程肩负发展性教育的使命,传统课程领域的范式是课程开发,满足于语文课程历时性的工具意义。而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注重的是语文课程的共时性的人文价值。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必须凸显语文教育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消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元对立,突出职业基础教育的特点。强调语文课程的普遍性和共时性的人文价值,必须和"技术兴趣"要旨以及具有"程序主义"倾向的"课程开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殷静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99-102,128
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间是具有密切联系的,并且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善于把握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是提高各自教学效率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学领域进行开拓的有益实践和探索,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工作是近年来受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并一跃成为当前翻译界最为热点和关注的项目。然而,如何保证此项工作的高质量展开,推动汉语新词翻译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翻译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比语言学的新作,《英汉词汇对比研究》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英汉词汇对比方面的十个热点问题,如词汇表达力,词化能力,搭配能力,词汇理据等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阐释,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英汉词汇差异的本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习者”是国际上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新兴议题,旨在从国际和比较视野剖析中国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学习理论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对中国学习者研究文献的系统查阅和述评,认为本领域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极刻板评价(20世纪80年代)、破解“中国学习者悖论”(20世纪90年代)、理论探索和反思超越(21世纪初至今)。研究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价值取向从过于消极到过度积极再趋于客观,研究内容从学习方式向理论探索和影响因素扩展,解释视角从文化主义向教师教学等视角转变。中国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参与到本领域研究中,持续加强研究的“中国立场”,展现更为真实而复杂的中国学生学习样态,提升在本领域的理论贡献水平和国际话语权,并完善研究思路以服务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