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自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就被当做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因此,我们的教参中一直把他当做沙皇的忠实卫道士来批判,这样的理解虽然革命,却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别里科夫守旧与嫉新、胆怯与挑衅、怕人与害人的双重性格的形成是其心理变态的结果。这可以从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文学经典,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通过通俗的故事把握人物形象,借以达到了解时代,理解全文,认识作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卫道士乎,牺牲品乎?——兼评别里科夫的典型类型●安徽程敬原《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套中人别里科夫一直被认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详见课本预习提示和教学参考书)。最近又有教师撰文否定“卫道士”之说,发表新见解——别...  相似文献   

6.
【分析提示】1.内容与情节。这篇小说借中学教师布尔金 (即课文中的“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 (即课文中的“你”)的谈话叙述别里科夫的故事。从开头至“显然也是苦事”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 ,但课文中的“我”已从多方面叙说了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特征。别里科夫的“套子”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有形的 ,一类是无形的。有形的“套子”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穿戴上的“套子” ,二是生活习惯上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套子式的论调 ,二是套子式的思想。这一部分的内容 ,让读者对别里科…  相似文献   

7.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8.
孙卫华 《文教资料》2005,(34):76-77
阿Q和别里科夫同属世界文学画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阿Q是鲁迅先生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之间写的小说<阿Q正传>里的人物,他的故事发生于辛亥革命前后,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别里科夫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1898年写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形象,他的故事发生在俄国革命前夕,反映了俄国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处于末路的时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用他犀利的笔触揭露了那个病态的社会。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杰出的短篇小说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永存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典型。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分析,无论是教参还是教材,都存在着“贴标签”的缺陷,都认为他是个行为鬼祟、虚伪守旧的伪君子;在学生看来,别里科夫的性格古怪可笑、思想荒谬,他们只能抓住作品表面的东西,却很难挖掘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深层悲剧。因此,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如何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11.
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在其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运用夸张、幽默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形象。对于这一形象,人们往往看到更多的是他可憎可恨的一面,而忽视了令人可悲可怜的一面,别里科夫其实是可悲可怜的,他只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是一个在专制制度压抑下懦弱苟活的小人物,读者更应该为他呐喊。  相似文献   

12.
<正>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细腻的笔触、精巧的细节,塑造了众多活生生的经典人物形象。读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同学们一定会对文中的别里科夫产生好奇。你能否借由MBTI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重新发现别里科夫形象中更为丰富的层次,继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3.
在《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和《&;lt;宽容&;gt;序言》中,鲁迅先生、俄国作家契诃夫和荷裔美国作家房龙分别塑造了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生活中的鲁四老爷、别里科夫、守旧老人三个旧思想、旧秩序卫道士的形象。若将三个守旧形象加以比较分析,可从另一视角来更好地探究作品的主旨及典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名著。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17.
文中曾经提到别里科夫卷起的裤腿,这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为何会卷起裤腿?卷起的裤脚就像别里科夫对外出气的毛孔一样,是他唯一与外界接触地方,也是唯一可以让人喘息的地方。小说全文整个让套子包裹着,让人喘不过气来,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也把整个小镇装在了套子里。他对人们的一切都看不惯,学校乃至全城几乎都在他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和教参编撰者为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设计的课后习题认为别里科夫的婚恋体现了“对生活的渴望”及“性格的复杂性”,该观点有待商榷。复原作品事实,还原别里科夫婚恋的意义,发现“套中人”“套子”完整、准确的含义,找出有关编撰者所犯错误可能的原因之后,可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习题。  相似文献   

19.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而题目中的"套子"则可以理解为沙皇专制统治和一些旧制度、旧思想、旧观念、旧秩序的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