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0年高考刚一结束,就爆出了令人震惊的新闻:湖南郴州嘉禾一中考场秩序极其混乱:考生们对答案、传纸条、打手势,监考老师视而不见.广东茂名电白的个别老师、考生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相互串通,利用BP机等通讯工具进行高考作弊.这两起高考舞弊案使"神圣的高考"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日前流传一则"四川南充惊现职业高考考生清华北大反复退学牟取奖金"的帖子称:今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正当南充考生们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揭晓之际,一消息震惊了考生们:一名职业高考考生反复从清华、北大退学,以牟取高考奖金。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考很快就要到了,最后关头,应考的相关准备及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现在的准考证都有考生的照片.准考证上贴考生的相片,是为了便于监考老师验明考生身份.然而,在还没有发明摄影技术的古代,监考官又是如何验明考生真相的呢?清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  相似文献   

4.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5.
高考已落幕,媒体报道也将由关注考题很快转到分数线的多少.我感到,每年高考那几天,议论、剖析考题的大都是老师,考后孩子们的感觉没能报道出来.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反映学习中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值得后来一届届考生的借鉴.然而,媒体在一阵风过后往往疏漏了这一点,继而,让孩子们的教训在他们考后的"放纵"中渐渐淡去.  相似文献   

6.
走出考场,考生的大学梦就落到了报考志愿上。选报高考志愿,对每个高中生和家长都是一种煎熬。焦灼、失望、希望、亢奋……所有的感觉纷至沓来。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懂得如何选择。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家长和考生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这种"分数决定论"在学生家长、老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上的地位:考上高分就可以报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就会有好的未来。可是事实又是  相似文献   

7.
打开网页,一条醒目的信息跳了出来:《北京高考成绩出炉,文理科状元均花落海淀》。再一看,网页上还有"2007高考状元大搜索",各地的高考状元几乎都上了榜。高考当状元,确实可喜。学生喜,父母喜,学校和老师更是高兴。终究不容易呀,千千万万的考生当中,横空出世,一枝独秀,那种喜悦和惊喜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陈明 《声屏世界》2004,(7):59-59
6月15日,上海东方卫视夜新闻做了一期"高考的遗憾"的节目,节目中提到了全国各地高考期间发生的一些遗憾的事情.如湖北、陕西等地的考生因为英语考试迟到2分钟,而被考场工作人员拒之门外.主持人于是让电视观众用手机短信来表示他们对此事的看法,认为是否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考场考试.结果有78%的观众认为应该让这些迟到的考生进去,主持人方宏进对这个结果也基本表示了赞同.  相似文献   

9.
每年高考,都是媒体按捺不住寂寞的时节。与往年不同,今年泉州晚报在高考期间的报道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不干扰考生,本社媒体高考结束前不对考题进行分析点评。"此举赢得关注和喝彩:比之过度关注,"不干扰"是一种明智。  相似文献   

10.
张桦 《档案时空》2003,(6):28-29
高考档案材料,是高校审查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和凭证,属永久性保存的档案。现在的高考档案分为两种形式: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包括考生的基本特征,体检情况,高考成绩,升学志愿等信息,它偏重于考生在高考阶段的材料;纸质档案包括考生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体参与教育报道,拓展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既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媒体在竞争态势下争夺"眼球",寻求大众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教育报道中,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们必须唱好的重头戏。对此,许多媒体都不惜人力、物力和版面来做高考报道,目的就是为了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赢得读者认可、赢得竞争优势。本文以今年的高考报道为例,对报纸在传播高考信息时如何更好地拓展服务功能作一分析。"非常高考"为媒体打服务牌提供了契机今年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二十多年来最特殊的一年,被称之为"非常高考"。这是因为今年高考在时间上首次从7月提前到6月举行,而且考生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全国考生接近600万人,其中浙江考生有26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主推活动"高考、中考直通车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主题推广类)实施时间2009年5月25日-6月24日传播平台生活频道21:50-22:50直播。活动背景/创意阐述《高考、中考直通车》横跨每年高考、中考黄金档期,一直是合肥数万考生和家长翘首以待的王牌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高考分数线公布后,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2009年6月25日,湖南高考分数线公布.次日,某地市的一份报纸在一篇题为<高考分数线昨天出炉>消息中这样写道:"高分段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全市文化成绩上600分的人数达228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总人数的9%.全省文理科前20名中,我市有5人,全市估计上清华、北大人数20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提起"天利38套"教辅系列,在教辅书业在谓无人不知.不管是在高考教辅还是中考教辅领域,"天利38套"系列都被考生誉为"准状元用书"、"试卷大王".  相似文献   

15.
高考的写作,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考生升学的重要试题,而且关系到写作文风的"浇花"和"除草".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众目睽睽的视线中改革、推进的.2009年是北京高考大纲版的最后一年,明年北京高考将进入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将会怎样发展呢?  相似文献   

16.
江南 《传媒》2001,(8):14
随着高考的落幕,全国450多万考生和家长终于可以轻松一刻了。然而回想高考中的一些所见所闻,我心中却反而有些沉重。想想高考期间见诸报端的一些新闻:什么建筑工地怕噪音打扰考生停工  相似文献   

17.
高考成绩揭晓,石门山城的应届考生尹超以66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常德市文科状元郎桂冠.回首漫漫求学路,尹超真诚地对笔者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因为我有一个世界上难寻的好妈妈."  相似文献   

18.
说长道短     
《中国记者》2012,(7):28-29
1换个角度说考题□安徽铜陵日报社王文毕高考已落幕,媒体报道也将由关注考题很快转到分数线的多少。我感到,每年高考那几天,议论、剖析考题的大都是老师,考后孩子们的感觉没能报道出来。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能反映学习中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值得后来一届届考生的借鉴。然而,媒体在一阵风过后往往疏漏了这一点,继而,让孩子们的教训在他们考后的"放纵"中渐渐淡去。  相似文献   

19.
让市场做主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怎样强调"自主、互动、探索",只要我们的高考是以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升学,竞争就不可避免:毕竟,能够进入大学,难;能够进入名牌大学,难乎其难!以今年为例,有230万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可是,考生总数是超过700万!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高考阅卷能否批得慢点儿? 首个“六月高考”已经顺利结束,而广大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焦点,也随之转移到了高考试卷的批阅上。据报道,在10天的正式阅卷时间内,3400多名来自浙江全省各地的阅卷老师必须批阅完108万份试卷。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下,具体到每一份试卷,阅卷老师还能投入多大的精力,还能否保证批阅的质量,令人担忧。 去年4月25日的《南方周末》,曾刊登了一位多次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老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