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水性共聚乳液.用粒度测定、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仪器对聚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氧化还原体系合成苯丙乳液能在较低温度下引发进行,乳液聚合产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建筑涂料用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软硬单体组分,加入少量的自交联单体α-甲基丙烯酸(α-M从),利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高固含量的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的配比、乳化剂种类、各种乳化剂间的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该实验室自制的改性硅溶胶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等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不含PFOS(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的氟硅苯丙共聚物乳液。利用FTIR表征共聚物的组成,采用TEM研究乳胶粒的形貌,用接触角分析仪等对聚合物乳胶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不含PFOS氟硅苯丙共聚物乳胶膜吸水率为12.50%,对水的接触角达到93.5°。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壳-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为壳,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同时,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浓度、齐聚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硬软单体比例为St/BA=70/30,其中齐聚物MMA/AA=6/1,齐聚物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0%,在壳聚合中AA占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粘度较高、粘接力强、稳定性较好、耐水性和韧性较强的用于制备建筑密封膏的丙烯酸乳液。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合成条件是:以2.0 g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用2.0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与1 g OP-10配成复合乳化剂,33 mL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40 mL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2.0 mL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反应温度75℃~80℃。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乳液.以粘度和固含量为主要指标,对影响共聚物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制备乳液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丙烯酸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5%,丙烯酸丁酯用量为主单体质量的20%,保护胶体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0.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混合单体质量的3%.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反应性乳化剂A引入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体系,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实验结果表明:所制乳胶具有核/壳结构,核/壳问形成了化学键连接;反应性乳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是以共价键的方式与高分子结合的;随着反应性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及剥离强度逐渐降低;当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2%时聚合物耐水性较好;乳胶对极性与非极性塑料薄膜、非极性与非极性塑料薄膜均有良好的粘接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确定了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补加乳化剂量的计算方法,并且运用此方法计算出在有关试验中补加的乳化剂量,制得了稳定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剂对乳液性能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最佳组成,软硬单体比例为BA/St/MMA=15:6:4,甲基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5%,乳化剂占单体总质量的3%,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比例为1:1,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5%,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玉米淀粉、苯乙烯为原料,考察反应中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糊化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单体配比、水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考察了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对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0.3 g,乳化剂用量0.35 g,淀粉与单体配比(质量比)1∶4,75℃下预糊化30 min,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h,淀粉/苯乙烯接枝物的接枝率达257.0%;进一步研究接枝物性能,甲基丙烯酸酯优于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