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水平跳远运动员踏跳过程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测力台实验方法对急行跳远踏跳过程测试,对健将,一级和二级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的踏跳力学特征进行探讨。从结果上分析认为:踏跳过程中起跳腿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蹬伸力值虽然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但运动员从缓冲到蹬伸阶段达到垂直冲量值最大值的时间长短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成绩的另一重要指标,踏跳动作的实质是创造垂直速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跳远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测力平台和高速摄影机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将数据进行了同步分析。认为跳远踏跳落地垂直速度是影响腾起垂直速度的重要指标。缓冲垂直平均力和缓冲冲量是评定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起蹬角和起跳幅角等参数进行了探讨,并应用力学模型对踏跳各相关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测力平台和高速摄影机对运动员进行测试,将数据进行了同步分析,认为跳远踏跳落地垂直速度是影响腾起垂直速度的重要指标。缓冲垂直平均力和缓冲冲量是评定成绩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起蹬角和起跳角等参数进行了探讨,并应用力学模型对踏跳各相关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踏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AFMS-T型六维测力平台测量与平面定点录像解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冲击阶段、积极缓冲阶段、反射蹬伸阶段、动力蹬伸阶段等,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踏跳着地技术的优劣表现在以髋关节为轴的大腿积极剪绞速度和幅度;踏跳缓冲技术中,形成以膝、踝关节主动缓冲的积极缓冲阶段和以屈踝缓冲为主的反射蹬伸阶段;踏跳蹬伸技术中,反射蹬伸阶段获得垂直速度,动力蹬伸阶段获得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参数和跳远踏跳阶段踏跳力一时间曲线,剖析助跑速度损失量、起跳快速支撑和蹬伸在跳远起跳垂直速度的生成机制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因,对跳远垂直速度生成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为创新跳远训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跳远技术参数和跳远踏跳阶段踏跳力--时间曲线,剖析助跑速度损失量、起跳快速支撑和蹬伸在跳远起跳垂直速度的生成机制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因,对跳远垂直速度生成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为创新跳远训练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运用录像拍摄与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其研究发现,不同频率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纵跳频率的增加,时间参数都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贽.同一频率作用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支撑时间逐渐增人.蹬伸力峰值随着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缓冲冲量和蹬伸冲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也都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人于1.  相似文献   

8.
一、立定跳远的技术划分 立定跳远可分为准备姿势、蹬地、腾空和着地四个阶段,其中蹬地动作是关键。 (一)准备姿势 立定跳远的准备动作,是两臂预先上举和提踵,然后下蹲(髋膝关节屈,踝关节伸),两臂用力后摆,身体总重心下降。 (二)蹬地 起跳时,当身体向前倾的一瞬间,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迅速蹬伸,两臂前摆,最后通过有力的足迹屈踝关节蹬离地面。 (三)腾空 两前上摆,胸部向前上方挺,提腰,成展体挺身姿势。 (四)着地 准备落地时,两腿屈膝高抬,上体前倾,在脚触沙坑前,两腿尽量向前伸直,此时上体不应过分前倾。两臂由…  相似文献   

9.
<正> 在跳远教学中,不少学生落地时小腿前伸不够,甚至前栽,直接影响了跳远的成绩。这除了落地技术掌握不好外,也与助跑、起跳、腾空技术有关。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如下: 1.助跑和起跳姿势不正确,起跳前人体向前速度快,踏板后起跳脚停住不动,使髋落后于肩,但上体仍以很高的速度继续向前,从而导致前栽。纠正时,只要助跑的最后三四步上体保持直立姿势,起跳腿上板时快速蹬地,当踏跳缓冲,身体处在垂直部位时,大、小腿充分拆叠,然后大腿积极向前上摆起并带髋向前,当起跳腿蹬离地面  相似文献   

10.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的运动学参数研究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踏板缓冲阶段动作消极、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运用摄像及三维力同步测试4种不同坡角的下坡跑,结果表明:下坡跑步长短于平道跑,支撑腿在离地时人体重心比着地时低,从而使单步支撑过程中下坡跑比平道跑要省能;下坡跑导致受试者的着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受试者受地面作用力大小、方向与平道跑差异明显,其中垂直作用力冲击峰值随坡角增加而增加,而活动峰值变化不明显,水平制动冲量增加的幅度比驱动冲量下降的幅度要大,制动力占主导地位,这种作用效果显然是由着地腿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有关,并最终导致下坡跑单步支撑过程中出现能量节省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 peak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high average loading rates are necessary to bowl fast. Kinematic and kinetic bowl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20 elite male fast bowlers. A moderate non-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ball speed and 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with faster bowlers tending to have lower 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 (r = ?0.364, P = 0.114). Faster ball speeds were correlated with both lower average vertical and lower average horizontal loading rates (r = ?0.452, P = 0.046 and r = ?0.484, P = 0.031, respectively). A larger horizontal (braking) impul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faster ball speed (r = 0.574, P = 0.008) and a larger plant angle of the front leg (measured from the vertical) at front foot contact wa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r horizontal impulse (r = 0.706, P = 0.001).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does not necessarily need to be a trade-off between maximum ball release speed and the forces exerted on fast bowlers (peak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average loading rates). Furthermore, it appears that one of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ball speed is the horizontal impulse generated at the ground over the period from front foot contact until ball rel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水平的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动作技术效果的各项指标的差异,为一般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安排、缩短差距提供可针对性参考意见。方法:采用Vicon红外动作捕捉系统、2块kistler测力台和1块测力靶以及同步设备,对优秀组和一般组共16名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峰值拳速、接触拳速、拳速衰减率速度指标3个、冲量、峰值力量、相对力量、发力时间、发力率、发力指数力量指标6个、后脚峰值力量、峰值力量时间、快速发力指数指标双脚发力指标3个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优秀组和一般组在接触拳速和速度衰减率指标差异极显著。测力靶数据6个指标差异显著,下肢测力台指标中,后腿峰值力量/体重以及后脚发力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后手直拳技术动作效果要实现专项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特征,重点在后腿积极启动力量,以增加出拳速度和有效击打的"刚性连接结构"为目的的抗阻专项力量训练设计是教练员提升一般运动员后手直拳技术动作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Gymnastics     
The 16 highest‐scored Roche vaults (G1) performed during the 2000 Olympic Ga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receiving the 16 lowest‐scores (G2). A 16‐mm motion picture camera operating at 100 Hz recorded the vault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of t tests (p < .05) indicated G1, compared to G2, had (a) shorter time of board support, greater normalised average upward vertical force and backward horizontal force exerted by the board, greater change in the vertical velocity while on the board, and greater vertical velocity at board take‐off, (b) comparable linear and angular motions in pre‐flight, (c) smaller backward horizontal impulse exerted by the horse, smaller loss of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while on the horse, and great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at horse take‐off, (d) greater height and larger horizontal distance of post‐flight, (e) higher body mass centre at knee release, and (f) higher mass centre, greater normalised moment of inertia, and smaller vertical velocity at mat touchdown. Therefore, gymnasts and coaches should focus on sprinting the approach; blocking and pushing‐off the take‐off board rapidly and vigorously; departing the board with a large vertical velocity; exerting large downward vertical force and small forward horizontal force from the handstand position while on the horse; departing the horse with larg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and comple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double salto forward near the peak of trajectory and releasing the knees above the top of the horse to prepare for a controlled land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通过对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和抓台式2种游泳出发技术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期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方法:使用Kistler测力台和高速摄像机记录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从准备姿势到入水的整个过程,通过对2种游泳出发技术参数的统计对比分析,总结这2种游泳出发技术的特点。结果: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出发总时间大于抓台式,而入水角度较小;女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距离、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大于抓台式,而腾空时间、入水角度、出发总时间较小。从性别角度看,男性采用蹲踞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男性采用抓台式的加速蹬伸时间、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入水角度小于女性,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腾空时间、腾空距离、出发总时间较大。结论:从游泳出发技术上来看,蹲踞式在滞台阶段加速蹬伸时间较长,但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且获得了更大的平均水平腾空速度,弥补了其滞台时间较长的缺点;在腾空阶段,在腾空时间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蹲踞式具有明显较大的腾空距离,则蹲踞式在该阶段更具优势。从性别上来看,男性的加速蹬伸时间较小,且地面反作用力较大,但平均水平腾空速度较小,减小了男性在滞台阶段的优势;在腾空阶段,男性的腾空时间明显大于女性,但其腾空距离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配比关系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本课题采用高速 摄影和影片解析,分析、研究了94年全国田径精英赛、田径锦标赛、田径冠军赛的 15名运动员的有效试跳,以求获得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合理的配比关系,并将 运动员分为水平型、垂直型和均衡型3类,制定出分类标准,得出最后两步水平速度 与起跳瞬时垂直速度的比值,找出3种类型与成绩的关系及表现出来的技术特征,为 今后的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爱捷影像分析系统对欧晓涛和邱森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中高难bdFFF动作进行技术攻关研究。发现动作的第1空翻"dF"段存在横轴翻转严重过度,纵轴转体不足的现象;第1次论述了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水平速度为非匀变速变化、垂直速度为非匀速变化及转体的非匀速性;并第1次准确地计算了三周台在出台速度、飞行远度、高度、空中转体用时、腾空总时间、合理落水角度等运动学变量,填补了国内外该项目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运动技术的规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