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家有台“复读机”,她不知疲倦地工作,总在我耳边播放。有时候我很讨厌她,可是又离不开她,她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早上,“复读机”又准时喊我:“起床啦,起床啦——”其实,在她喊第一声的时候,我就听到了,并作了回应,可是她像没听到似的不厌其烦地喊着。实在没办法,我只好起床。  相似文献   

2.
养生与养心     
人和其他一切活物,是靠“养”得以生存和发育的。人类之“养”,除了依赖老天爷赐予的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之外,还要创造自己生存所必需的食物、衣物、读物等等,离了这些,即无法活着或活得更精彩。“养生”一词,便由此而来,进而催生了所谓“养生学说”。在人们努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当今,各色养生学说大行其道。但是关于养生的宣讲中,不少却是功利色彩浓重的伪劣东西。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又到春季时分,这个月先迎“惊蛰”后迎“春分”,天气慢慢变暖,人也精神多了。这期间该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又有怎样的养生要点呢?春季养生吃什么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4.
她们,购物从不盲目追求名牌;她们,生活简洁却不失时尚;她们,就像刚从森林中走出来的精灵,这样的女孩,就是时下都市最时髦的“森女一族”。因其暗合了时尚、低碳等主题潮流,这种起源于日本的“森女系”服装、妆容、发型乃至生活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都市女孩的喜爱,并将取代“宅女”、“败犬女”,成为当今年轻人新的生活时尚。  相似文献   

5.
童民 《金秋科苑》2008,(5):26-28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我国民俗学研究日趋繁荣,研究具体民俗事象和民俗学基本理论的论著硕果累累。高丙中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熔铸民俗学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理论民俗学专著,作者围绕着“民”和“俗”,博引中外,就“民俗”的概念做了充分的探讨,尤其通过引入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把民俗定位在“生活世界”,来说明民俗学应有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裸”式生活是近年来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生存体验,然而,德国一位69岁的老太太却向年轻人发出了挑战,“裸”生活了15年。  相似文献   

8.
简岩 《百科知识》2010,(13):1-1
继台湾的“养生教主”林光常倒台后,大陆的另一位“养生大师”张悟本也受到公众的广泛质疑。为什么中国会频频产生“养生大师”?究其根源,是“药食同源”或食物治病之说在民间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9.
刘珊珊 《中国科技纵横》2010,(6):123-123,51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命题对教育与生活两者间的密切关系作出了睿智的把握,其所体现的教育关注现实生活、构建可能生活、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改造的内涵,对思考时下我国教育如何“回归‘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业月刊》2014,(10):40-41
清大三宝:改变生活质量 清大三宝国际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抓住机会,经过多年研究,近期推出了多款五符养生产品。清大三宝的总经理介绍:“五谷养生粉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变生活质量的新方法。由于产品是纯天然、无添加、口碑好,在顾客群众,一传十十传百。  相似文献   

11.
朱奇松 《科教文汇》2009,(8):135-135
语文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在教学中,通过“排演,再现生活”、“实践,体验生活”、“辩论,领悟生活”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史峰 《知识窗》2013,(11):46-47
人生来就是“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拥有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吃、穿、住、行都不同于常人.那才叫“爽”。可是.科技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这会让你的生活方式只有更前卫.没有最前卫.目前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很快会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变为过去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融入,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只是“纸上谈兵”。如今,办公自动化了,叫OA;管理自动化了,叫ERP……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乃至电子教育等等等等,都被打上了“e”的烙印。在这个时代,信息化不胫而走,尽人皆知。与此同时,在我们因科技的发展而欣喜若狂的时候,科技的“影子”也一同来到我们身旁,因此而带来的污染——电子垃圾。所以,在我们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更需要消除随之而来的科技的“影子”,清理电子垃圾,还人们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他所倡导的“生活”就是教、学、做合一。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怎样才能体现理论与现实的链接呢?本文从充分利用时政新闻、讨论两难问题、优化课堂氛围、创新作业设计等方面,深入挖掘“鲜活”实材,让思想品德课堂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5.
顾萍 《科教文汇》2008,(33):249-249
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方法,生活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现象。关于生活的隐喻是个人对生活理念的袁达,也是其内心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生活是爬山”,“生活是条河”等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彭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2-152,6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按照生理年龄,人到退休后可谓开始了人生的“夕阳”阶段,但从人生内容的定位来说,却可以说是步人了新的“朝阳生活”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1,(3):73-73
“春捂”怎么“捂”,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些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来说依据是远远不够的。专家建议,春捂应讲究科学。  相似文献   

19.
张诗忠 《百科知识》2009,(17):34-35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如今,大家对“快乐”越来越关注。”快乐过好每一天”,是许多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与今日相差甚大。虽然今天我们仍在沿用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习惯用语,但实质内容己是“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