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大存 《文教资料》2011,(14):64-66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作。《论语》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政治学、史学、管理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思想。分析《论语》中的育人思想,包括以君子人格为育人标准,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为育人内容,多管齐下、内修外行的育人艺术以及身教与言教并重、学习与实践并行的育人方式,对今日之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肖修满 《今日教育》2012,(Z1):54-55
《小学教学(语文版)》20 11年第9期刊发了重庆特级教师刘云生的论文《"论语"式作文:记录、咀嚼与生长》(以下简称《"论语"式作文》),文章提出"论语"式作文的概念,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现就一些争议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学生能写出"论语"式作文吗有网友认为:"对于学生来说,论语本来是陌生的","他们不熟悉论语的写作方法,怎么能写出论语式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其著作《论语》更是一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圣水,其中很多教学理念,对于当今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笔者以我校刘华校长的一堂作文课为切入点,结合《论语》中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理念来阐述关注学生经验原点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作为《论语》中为数不多的长篇之一,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塑造了不同弟子的形象,展现了学生的性格与志趣,表达了老师的情感与态度。以教材内容特点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2.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从而深入探究孔子思想及其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正>《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在北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列为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之作。而整本书的《论语》阅读不同于之前的节选《论语》几段语录阅读,或者《论语》的选本阅读,或者是泛泛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有三个最主要的挑战:一是《论语》的非系统性,二是整本书体量大,三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很难记住大量零散的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很难对《论语》所承载的思想有整体的了解。面对这些挑战,为了梳理《论语》内在的文化体系,更好地传承《论语》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8.
鲜活的时文选读、精粹的经典释义、贴切的教材精解、激扬的作文试笔——2007年的《中学生阅读》高中版内容更精彩:复旦大学的骆玉明教授在封二辟专栏开讲“智慧论语”,带我们倾听千年前智者的话语,读出《论语》之大智慧;著名作家、“红学”研究者二月河先生亲笔撰写“红楼细节”,以作家的眼光搜寻《红楼梦》中的生动细节,由细节入手品读曹氏透纸的笔力和  相似文献   

9.
张玉彩 《作文》2024,(12):21-22
<正>《〈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十二章分别出自《学而》《为政》《雍也》《述而》《子罕》《子张》,内容涉及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等个人修养。《〈论语〉十二章》蕴含着丰富而精深的哲理思考,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可以说“章章金句,字字珠玑”。如何从青少年生活的角度将儒家的思想观点融入现实生活?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我以青少年生活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思想含量和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这本书中写入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语录,蕴含着深刘的思想和教育意义.在《论语》的选修教学中,强调“探究意识”的培养.探究对于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在《论语》教学中的探究意识,体验探究中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论语》选修教学中如何对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如何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孔庆东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列出对他产生影响最大的5本书,并按要求就每本书发表200字左右的评论。1、《论语》者:孔子和他的学生。论语是中国最伟大最精粹的思想言论集。我喜欢这本书,并不冈为这是我的祖宗的思想,而是书中的很多话语能够指导我的实际生活,照亮我的思想路线。中国是一个思想多元的国家,但论语的影响最深厚。一个外国人假如没有读过论语的话,是根本不可能了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阅读与理解,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理解和领悟了课文的形式和内容,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而写作文的同时,学生要获取资料,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去阅读并提高阅读质量。所以说,新课程下可以采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作文教学策略。一、透彻阅读课文,提升学生思想高度1.透彻理解课文,让学生巧妙地将课文思想结合生活表达在作文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论语〉十则》是儒家经典,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但对学生来讲,他  相似文献   

13.
游戏与作文     
《论语·述而》里有这么一句话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这里讲的是书的魅力和读书的乐趣。那么 ,写作教学呢 ?让作文绽放它独特的魅力 ,让学生写作文也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这是今后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本文试图通过一些教学实践的体会 ,来谈谈游戏与作文的关系。几乎每个学生都想写好作文 ,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对作文感兴趣 ,原因十有八九是由于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写作心态。心态未摆正 ,兴趣又从何而来 ?新教材写作单元的编排体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为教师 ,具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论语》中的教学艺术,学习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能够带给我们诸多关于教育教学的启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之整个教学的一篇,蕴含着孔子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中,教育过程中的说话艺术循循善诱、发人深思;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艺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这些都带给我们当下的教学以巨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一《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概述(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涵《论语》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要义体现在孔子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其中,愤是指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样子;悱是指口里想说而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整句话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是极平常的可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叶圣陶论语文教育》第82页)说它极平常,因为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说它极需要认真,是因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借以培植‘立诚’的基础”,学习做人。长期以来,我坚持学习、研究、实践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受益匪浅。现书鄙见,以抛砖引玉。一、适应需要丰富积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训练学生作文,首先要有具体内容。“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掌握的内容并不只限于校园内、庭院里四角的天空。日常生活中,我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多接触,勤交流,教育学生友爱互  相似文献   

17.
实施《论语》文化教育发展战略,教师品读《论语》,感受孔子儒学的基本精神。学习与教师修养有关的论语名句,注重教师的精神追求,并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论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孔子的仁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鉴赏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甚至建议“: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毋庸置疑《,论语》在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但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味孔子的“为师艺术”,总是不太合乎情理;而撇开孔子的思想学说去学《论语》,更有本末倒置之嫌。下面…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对当代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抓住学科结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大观念";用典雅语言进行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语》选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不像散文、诗歌教学那样受学生重视,也不像小说、杂文教学那样受学生青睐,但其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未认识到的。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论语》选读教学的难度。总结自己《论语》选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论语》选读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抓住《论语》选读教学的切入点,搞好《论语》选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