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学初接到一个新班级,可能是因为彼此不熟悉,许多学生觉得处处新鲜,处处兴奋.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写写他们此时心中想说的话.如果以“我的一天”,“我是高年级学生啦”,“我的新老师”等为题,学生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景,习作起来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二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没想到学生面对这个命题有的坐立不安,无所适从;有的垂头丧气,一脸愁苦;有的故作沉静,咬笔根……看来学生没有爱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因此习作教学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培养、爱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上,敢写、愿写、乐写、爱写的习作品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即兴指导习作"这一途径,即我的习作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我的指导灵感(我把习作素材、情境、学生饱满的情绪状态、浓厚的习作兴趣等,统称为灵感因素)来了,我就会情不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积累生活素材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平时比较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一、采撷自然,积累身边的美"生活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一棵小草上,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我新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在半个月的日记和一次习作训练后,细细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习作时存在着"无米下炊"和"有米难炊"两种现象.前者因学生的观察、积累不够,头脑中缺乏写作素材而致;后者则是不知如何表达,如何抒发,作文方法不会运用之故.然而,许多时候,我们教师总喜欢把学生的这些习作现象归咎于学生头上.事实上,细细析因后就不难发现,这些习作现状的出现与老师平时的教学脱不了干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67):61-6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实际习作过程中,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离题甚远,生编硬套,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用废话前拉后扯地凑,甚至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为此,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让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的削笔机     
习作内容: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习作指导:1.认真阅读例文《铅笔刨刀》,想想它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把文具变成了"我","我"直接说出"自己"的颜色、外形、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点燃习作的热情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生习作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写的境界,就能以写为乐,苦中作乐。1.不做限制,敞开心扉,培养习作的兴趣。学生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那么,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习作的"乐知者"呢?首先,激发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其次,从周记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再次,通过趣味点评,让后进生也敢写;最后,形成一本班级作文集。  相似文献   

9.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极为关键的一环。然而,当前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经过深入分析与探究,发现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动机,习作评改模式单一,作文批语缺乏人性化,评改课型模式化。针对这些评改弊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一、激发学生评改的动机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习作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评改动机,一完成草稿就急着誊抄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发下来,也只是看一看就弃置一边。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成为佳作。教师可通过名人的事例(如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的修改)来激发学生;通过班级学生的修  相似文献   

11.
<正>“胡老师,今天是不是由我来当日报的小编辑?”嘉佳走上讲台来询问我。我微笑着点点头,把空白的“日报”模板递给了她。看着她蹦蹦跳跳的样子,我不禁回想起了办“报”的初衷。进入三年级,习作开始提上议程,我也试着让孩子们写日记。习作的练习量上去了,展评也要相应跟上,我认为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管建刚老师曾说,发表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于是他在班级中创办“班级作文周报”。我深以为然,小小的发表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我也要效法管老师,给班级的孩子办一份习作报纸!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苏教版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在习作设计上努力体现"三多一少",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根据本人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13.
<正>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有兴趣。在习作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习作的精彩,轻松步入习作的大门。一、接力日记,捕捉精彩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接力日记"活动。具体做法是:六个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为核心"。其宗旨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它作为行动的纲领来建设和管理班级。为了建设适应课程改革的班级文化,我校强调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这个摇篮里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南教育》2013,(8):59-59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苏教版根据"课标精神",教材在习作设计上努力体现"三多一少",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限制。根据本人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的体验,习作指导要注重三多一、习作指导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其所处的"学校生活",又包括"家庭生活"以及"社区生活"。在学校生活中,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在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位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是一位失败的班主任。"十九年来,我时刻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我以火一样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用爱的细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一、爱心感化学困生十九年来,我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个性,使他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学生个体间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采用记循环日记的方法,每天让一部分学生写日记。实践中我发现,循环日记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作用远远大于单篇日记。由于循环日记的交流限于一组之内,老师批改评价的影响也相应变小。如何让循环日记走出"组内循环"的小圈子,进入班级循环的大天地呢?我的做法是简批、详评、日日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习作指导应还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真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中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获得生动的语言","大语文"教育观认为,生活处处是语文,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融化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依托班级中发生的小事件进行习作指导,在学生习作起始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面对小事,学会感受、学会搜索、学会表达、使学生的习作真正能表达生活。一、拥有巧心,抒写感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班级发生小事  相似文献   

20.
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无非是"不感兴趣","言之无物","不懂技巧"这几方面。时间久了,就逐渐形成了对写作的逆反畏惧心理,以致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如何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