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思堂先生主张语文课堂呈现"语文味",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本文试就小学语文课堂图和充满"语文味"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成功的?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静"界,通过静读、静听、静写,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3.
丁钰丽 《考试周刊》2011,(42):60-60
所谓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是以教的境界为起点,以学生学的境界为结果的过程。而语文课堂教学"活"的境界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究其实质,四种境界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追求的价值上也是不相同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存在着境界的差异。一般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有四种境界,即讲课境界、导学境界、激情境界、畅心境界。这四种境界在教学行为上、价值追求上和教学效果上都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富有诗意的语文课堂,就是将课文作为主载体,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有活力氛围的语文课堂中畅游四方,又充满"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境界,还要师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感,更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读出独特的感受。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里徜徉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过度重视形式创新、一味追求"热闹"的现象,观摩课尤甚。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坚守住课堂"静"的境界,适当"留白",营造"静场",这将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感悟"静境"、品读真实。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故此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情涌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促成适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氛围,就能最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学习郭橐驼种树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理念,学会放手,顺应天性,将课堂留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建构有生命力、活跃的语文课堂,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搭建诗意的人生舞台,让师生在分析文本、诵读文本,内化情感中体会诗意,在诗化的境界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母语教学的幸福,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在一些中小学里,语文课堂教学呈"低效"甚至"负效"状态。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和"负效"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教师往往只责怪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家长不会教育子女……却没有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笔者曾参加苏州名校访学活动,聆听了蔡明老师《语文课堂:从效率走向文化》的讲座,领略到蔡老师对语文课"四种境界"的独特见解;聆听了高万祥老师《做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地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实践证明,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张弛有度,不露痕迹"的拓展,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美妙就是师生在语文的境界里,如发现世外桃源的渔人一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固然美不胜收,但柳暗花明后的那种"豁然开朗"的境界更令人赞叹吧。精彩的语文课堂即时评价,定能激发学生生命中的"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相似文献   

14.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风潮、繁花似锦的课堂教学样式的确在某些时段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但繁华背后,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些不真实之感:这种看似热闹、看似丰富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受益多少、受益多久?语文课堂就应该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回归原生态教学,"删繁就简"才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课堂的灵魂.离开朗读的语文课堂,无异于"种无根之树,饮无源之水".笔者认为,学生朗读时,只有历经"正确、流利、有感情"三重境界,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让语文课堂教学"动"起来,是我多年来在一线教学所努力做的,这种"动"像春风,使万物充满生机,这种"动"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它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过程,促使学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语文教材也出现了巨大的更新,很多具有丰富人文精神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浓郁的美文被选进教材,为开创新的语文课堂境界提供了可能。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荡漾诗情画意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蕴时,接受美的熏陶和人生滋养,这逐渐成为广大语文老师所追求的语文课堂鲜活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重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这需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应该由繁入简才能够清晰明确,"大道至简"正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分析了简约设计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小学语文简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