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说 :“用情感来激发人 ,好象磁力吸引铁一般 ,有多大分量的磁 ,便引多大分量的铁 ,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 ,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语文课有别于其他科目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 ,注定了语文教师的情感魅力必能在教学中大放异彩。  下面就语文教师的情感因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略谈一二。  一、赏识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学好语文 ,必须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他们广泛的好奇心外 ,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是新课标给语文教学的定位。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的培养。苏露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飞扬于课堂上呢?下面我就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应当说我们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则必须更好地立足于学生思维情感的激发,很好地立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深深感到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堂,教之以情,激发共鸣。就语文教学中抓语言的情味,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学生美好心灵,陶冶学生高尚情感方面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既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情感教育,努力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包括教师情感对学生的直接感染,还在于利用教材分析,将教材中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另外,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有情感地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迁移情感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寄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个责无旁贷的职责就是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好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激发点,让学生敢于说,敢于写,敢于用。而进行课堂"小练笔",最能体现学生独特的情感和独创性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初中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将教师自己和阅读教学相关的情感呈现给学生,三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呈现出的知识和情感,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种模式,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思想性格等方面都会存在微妙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更要主动地去适应教育变革和学生差异——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用智慧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美术教学亦是如此。一、爱心,像花儿一样绽放我认为教学的核心应该是“爱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学的整个过程饱含教师的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梁启超的这段话说…  相似文献   

12.
孔芳兰 《教师》2010,(33):73-7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原则,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程,但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缺少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慕、如怨如诉的感情流动。梁启超先生曾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象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切动作的原动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必须营造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实践表明,一旦学生真正有了学习的热情,他们就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情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原则,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呢?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能力的一门综合课程,语文教学课程中需要集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根据当前教学实际,结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应用,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再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再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观点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应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语文学习更有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成为"建构式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一个新的研讨课题。要探讨这个课题,就必须以课堂作为基地,运用多种教学艺术(如开课和结课艺术、节奏艺术、语言艺术等),才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起着积极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简洁精确而富于技巧、充满情感的语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学习由知识学习向情感体验并轨,从而使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情感的交流传递,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思想净化、心理融洽等。  相似文献   

18.
王敦 《文教资料》2014,(3):142-143
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语文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语文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教学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9.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情感的血脉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新课标里明确说明,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视入情入境的品味,更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人生美德的体悟。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是情感体悟的生命化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情感要达到怎样的火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塑造人心灵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情感教学原理构筑课堂。充分利用和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感悟人生、品味生活,获得一种语文独有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