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现代维吾尔语开首清塞音与浊塞音的嗓音起始时间类型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汉语普通话送气与不送气清塞音的产出。实验一的结果表明现代维吾尔语的开首清塞音属于弱送气清音,清塞音和浊塞音两个音位范畴在其声学表现中都可以通过两个语音范畴的嗓音起始时间实现。实验二的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学生能够在发音中区分汉语普通话不送气和送气清塞音两种音位范畴并较准确地产出不送气清塞音,而产出的送气清塞音的嗓音起始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广东全省各地方言是很复杂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粤方言的广州话,闽南方言的潮汕话、海南话,客家方言的梅县话.本文所说方音的特点,指的是方音与北京语音对比时显现出来的某些主要特点.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北京语音对比来看,广州话、潮汕话、海南话、梅县话大体有下列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普通话有三套“塞擦音·擦音”声母:j q x,zh ch sh,z c s”.广东各地方言一般只有相应的一组声母.潮汕话、海南话、梅县话是舌尖齿背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sts‘s],广州话是舌叶齿龈的塞擦音和擦音z c s[t∫  t∫’∫](为了印刷方便,舌叶音也用z c s 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山东学生学习英语发音时常常不自觉地将山东方音的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套用在英语发音上,从而导致种种发音偏误。而且来自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在他们的英语发音中常犯一些共同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对山东方音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影响进行研究,列举突出的、典型的错误发音,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探讨其纠正方法,有助于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发音习惯,提高其发音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闽南话—普通话双语者与普通话单语者和闽南话双语者的语音对比,探索方音消解和方音变异的进程及影响因素.22名闽南话—普通话双语者,5名闽南话单语者,5名普通话单语者参加了实验.实验采用声学分析和听者评分两种经典方法.结果表明,闽南话—普通话双语者不仅普通话的产出有偏离常模,而且闽南话的产出也偏离常模;第二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对方音消解和方音变异存在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一百多年前的盐城方言韵书。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送气,逢仄声不送气;今读擦音多为同部位的清音,符合官话方言的总体特征。古邪母平声字读为送气塞擦音声母,又反映出江淮官话的重要特征。此外,部分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有送气音声母的读法,这可能是受到通泰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鄂州方言划为分属江淮官话区与赣语区两个方音系统,对各自的声韵调差别进行比较,进而又对两个次方言区的内次小区部语音差异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7.
从标记理论出发,分析四川方音中音节音位组合、声调和音渡等方面的标记性特征,可以有效预测四川方音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难点及相应难度,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语音教学建议,帮助学习者克服方音语音知识的干扰,养成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鄂州方言划分为分属江淮官话区与赣语区两个方音系统,对各自的声韵调差别进行比较,进而又对两个次方言区的内次小区部语音差异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0.
练好发音、听音和辨音的技能是学好英语语音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要准确地掌握英语语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多年养成的语音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人在讲普通话时带上了浓重的地方音,在说英语时,也同样带有这些方音。可见,方音习惯的影响是很深的。要学好英语语音,克服方音的影响,仅靠机械模仿是不够的,必须掌握科学的语音知  相似文献   

11.
《方言》用字中所隐含的方音材料,前辈先贤已有阐述,但他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疏通、解释词语,并没有从方音的角度考虑;现代学者也有论及的,但存在不够全面的弊端.文章对《方言》用字中所隐含的方音材料进行了穷尽性地梳理,并分类、举例分析,试图给研究汉代方音的学者提供客观材料.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初中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七年级学生英语的学习直接影响到他们之后的英语学习。鉴于此,我将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他们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讲时易走神.如何在英语课上培养他们的兴趣,将他们带入神秘的英语世界,顺利度过起始阶段,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兴趣,一直是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现谈谈这方面的尝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小学起始阶段,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对于他们来说,学好英语其实并不简单。如何能让学生对英语保持兴趣、夯实英语基础、养成较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可以从细节中去考虑,抓住课堂,落实在教学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5.
天门方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i”混入“in、n”。据文献记载,这一语音现象在明代江淮方言中已普遍存在。明清时期竟陵方音中存在深、臻摄与曾、梗摄的混同现象,即部分“i”与“in、n”混同。  相似文献   

16.
赵淑妍 《海外英语》2023,(22):118-120
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英语具有良好的效度。但是,从目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够,影响了他们英语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产出导向法的应用,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长期的英语语音教学实践和近期的实地调研,分析论述了宁夏南部山区学生因受其方言、方音的影响,在英语元音、辅音、辅音连缀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正音方法,颇有助于宁夏南部山区学生克服方音干扰,学好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18.
江淮、客赣及湘南一些地区,塞擦音t 、t h、t 、t h遇元音u、y会读成t、th。笔者以为这种语音现象是因滞古成分而引起的一系列区域性内部的变化,并提出语音循环变化理论不仅存在于元音,也作用于辅音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方音的研究,从语音习得层面的考察重点都集中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音段层面的影响上。本研究试图通过声学手段,从迁移的角度考察超音段层面——连续变调与方言语音经验的关系,以揭示普通话口语中"方音"的本质。实验结果表明,迁移效应确实存在于连续变调层面,莆田方言的连续变调体系会干扰普通话连续变调的产出,导致双语者说话伴有口音。同时随着普通话经验的增加,莆田方言的变调体系发生变异,从而证明了超音段层面反向迁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林玉蓉 《小学生》2013,(2):63-63
时至2012年,英语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英语教学也从初一年级为起始阶段发展到小学一年级,足可见其重要性。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英语是难以适应的。他们刚从学龄前的游戏活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学习动机比较模糊,不明白学英语是为了什么,可以说纯粹是好玩。作为教师,我们要让他们在玩中培养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英语,爱上英语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