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漫谈第七讲段的学法指导(上)吕嘉健在本篇中,我将通过探讨“段”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阅读中关于“章法”的学习方法问题。我们今天说的“段”,古人叫“章”,《说文解字》说:“乐竟为一章。从音、十。十,数之终也。”在音乐中,起止分明、有始有终的一...  相似文献   

2.
徕睐     
《新读写》2013,(10):17-17
徕,形声字,从彳来声。《汉书·礼乐志》:“徕,古往来字也。”《玉篇》释义为“劳也”(慰劳)。两种释义都对。徕字有两音两义:  相似文献   

3.
竟·章·竞     
查《现代汉语词典》时,发现“竟”“章”“竞”三个字都收在“立”部,“竟”和“章”还收在“音”部.这是为什么呢?在《说文解字》中,“竟”字收在“音”部,解释为“乐曲尽为竟,从音儿”。段玉裁注释说:“此犹章从音十会意。儿在音下,犹十为数终也,故竟不入儿部。”据此可知“竟”宇由“音”和“儿”两部分组成,本义是奏乐完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文物进行了分析,认为“辛”字当为“梓”的本字,其本义为梓树。后会意为辛苦、冠饰义,“新”、“辟”、“童”、“妾”、“龙”、“凤”诸字古文字字形从“辛”,恰好诠释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齐”字不该去掉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公输》一文:“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起于鲁,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文章下面的注释说:“齐行:疾行。(据《吕氏春秋》《淮南子》校补)”从意思上我们也能看出:“齐”字强调了墨子听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己成,并且将要用它攻打宋国之后,尽快去劝阻公输盘的急切心情。如果丢掉“齐”字,就不能体现出墨子途中行程之速。  相似文献   

7.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8.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论语两章》中的《荷 丈人》一文,在教课中对一些注释颇多疑惑。查检古书古注,也多有歧说。自己也有一些想法,记于此,以见教于方家。   1关于“ ”字   课文中注释“以杖荷 ”是“用杖肩挑着耘田用的竹器”。《四书集注》中朱熹也释为“ ,竹器。”《十三经注疏》引包咸注:“竹器也。”   但是,从造字上讲,明明是草部字,怎么又成了竹器呢 ?为什么不可以是铁器或木器呢 ?让人疑惑不解。且竹器的说法,作为除草的器具,缺乏实际生活依据。   查《说文解字》,“ ”字下:“ , 田器,从 攸声,论…  相似文献   

9.
<正> 在古文字中,常常看见把两个甚至三个字写成一个方块单位的情况,这叫做合体文字。比如,在甲骨文中,“十朋”写成琵、“妣辛”写成、。在金文中,“五十朋”写成,“孝孙“写成。在盟书及其它刻辞中,“至于”写成,“子孙”写成。以上诸例均见于高明编《古文字类编》第二编《合体文字》。合体文字在甲骨文中见  相似文献   

10.
在冀鲁豫一带农村中,男子讨老婆方言中有“‘xín’媳妇”的说法,查找多种辞书,却始终难以找出“xín”音 准确代表的汉字。有大学中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朋友解释:不就找个媳妇么,“寻”呗,中国古音多着呢,你找得过来么?言外之意,“xín”乃“寻”的古音。古音所指何字?如何发生的变音?于是,搬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今汉语字典》及《古今汉语词典》查找,可惜,根本就没有读“xín”的“寻”字;就连《辞海》、《辞源》当中也没有。近读《战国策》,忽然记起“幸”在古代宫廷中所指的意思:“亲近,宠爱。”(“君王…  相似文献   

11.
冯皓 《现代语文》2002,(5):51-51
在冀鲁豫一带农村中,男子讨老婆方言中有“‘xin’媳妇”的说法,查找多种辞书,却始终难以找出“xin”音准确代表的汉字。有大学中研究语言字学的朋友解释:不就找个媳妇么,“寻”呗,中国古音多着呢,你找得过来么?言外之意,“xin”乃“寻”的古音。古音所指何字?如何发生的变音?于是,搬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今汉语字典》及《古今汉语词典》查找,可惜,根本就没有读“xin”的“寻”字;就连《辞海》、《辞源》当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12.
本期话题:“积累”杂议。从《老子》,我们可以看到较早的积累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积累”,《现代汉语词典》说,(事物)逐渐聚集;《辞海》说,聚集增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逐渐聚集。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一个什么是语文的“聚集”、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凤姐的年龄忽大忽小、矛盾混乱:(1)她与珍为同龄人,“从小儿一处淘气”;(2)她与贾珍之子贾蓉为同龄人,且眉来眼去,贾珍年长她十五年左右;(3)贾珍年长好二十多岁,连贾蓉都年长她五六岁。这些纰漏的存在,使人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传统说法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4.
王珏 《语文学习》2010,(1):63-64
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第二章《千言万语总关“音”》的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中有以下说法:  相似文献   

15.
殿试卷保存至今,几年前曾引起一场“盗窃文物大案”的明代状元赵秉忠(-年),《明15731626史》无传,《中国人名大辞典》第页、新编《青州市志》第页均说他“字季卿,号140229 山其 阳,益都人”。这“山其”字笔划不多,却颇生僻:《康熙字典》、台湾《中文大辞典》、《汉语大字典》均未收,《汉语大词典》亦未收以该字为词头的词。观其形,当为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义应为山名,怎么读音却无依据。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参与《汉语大字典》编纂,在“审音组”工作的王建明副教授说,根据汉字审音规则,当读q(音其)。《汉语大…  相似文献   

16.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17.
不能由的字词组的形成而推断字词组是带“”的定语隐去中心语的结果。虽然《诗经》等古籍中有几十个“”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但如“近祸”与“远(祸)”一类的例句极少。而从误义场观察,“”字后面通常能需要“中心语”。对《书》、《易》、《诗》的调查,也不能说明字词组如何形成。只有根据字词组的特殊的结构关系得出结论:“”是助词,结构助词,贯穿结构助词;凡能修饰名词的词语与“”结合,就形成字词组。它满足了语法和语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陈奇献先生所著《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厂搜前人注释百二十六家,详加考核,纠谬正讹,艰涩大去,甚便学人。然千虑一失,智者不免。今试择一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吕氏春秋·顺民》:“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以吕氏春秋校释》479页)对这段文字中“”的诠释,陈奇献先生先引述了俞樾、马叙伦的观点:俞极谓“”本作“”,假作“枥”。《说文》:“枥,枥,指也。”《韵会》引《系传)}曰:“谓以十押十指而缚之也”;字亦通作“历”,《庄子·天地篇)}“罪人交臂历指”是也。马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作首推《周易》。“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中国言《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者折中于(孔)夫子;可谓至圣矣。”(同上)上下《彖》,上下《系》,上下《象》;《说卦》[乾](卦)《文言》、[坤](卦)《文言》加《序卦》;《杂卦》;共称十翼;合称《易大传》。系:联系、系统(体系):联系成一个统一体。《系》全称为《系辞》,辞,与图…  相似文献   

20.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就往往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文字欠缺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