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媒介话语中商人形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握瑜 《青年记者》2007,(14):49-50
媒介话语是媒介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运用话语向受众展现世界和生活,承担“构图”的功能,并借此表达自己,反映现实。而对话语的选择和运用并非是随意而为的,它要受到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意识形态是决定媒介话语选择和运用的决定因素。本文以媒介对商人的称呼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不同时期媒介话语的变迁,探究媒介意识形态的建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人形象变迁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理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商人形象变迁的背后所蕴藏的是媒介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互动,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向现代化的迈进。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到唐宋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们的观念变化是分不开的.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唐宋商人户籍、衣行以及入仕权等方面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4.
商人吕不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战国商人吕不韦是历史上所有商人中最出色的商人。商人的本领就是交易和投资.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吕不韦是最善于进行长线投资和最大宗贸易。他的买卖非常成功.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5.
王琼 《图书与情报》2011,(4):98-103
改革开放30年来,新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促使了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革新。"西方商人"自传的译介恰好为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中提供了直观经验的参照。文章从全球本土化的视角切入,首先探讨西方商人自传翻译在中国本土扮演的世界性角色,其次论述西方商人自传在汉译时,如何融入到中国商业本土话语中,并促成了新的身份塑造。第三探究这种新的"身份"在对应全球主义时,目标语读者的多种本土接受,最终在不断改革和重新定位中揭示个体的成功追求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所办社团改变了以往孤立的商业个人和分散的群体,商人们相互协调、配合,统一从事大规模的社会活动,逐步形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回族商人社团的势力和影响力层层渗透、扩展到上海回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反抗斗争、教务整顿、文化复兴、慈善救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了加强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和对新疆的经营,清政府政策优待、鼓励商人入疆。因此,大量内地商人源源不断涌入新疆。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结合清代新疆社会发展历史,研究发现内地商人促进了新疆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促使新疆地区市镇的兴起和繁荣,丰富了新疆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清代宁国商人与社会公益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国商人是明清时期安徽宁国府籍的商人团体,其经商足迹遍及省内外.他们在经商谋利的同时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修桥铺路、赈灾济民、施德行义等方面,宁国商人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即存在“重本抑末”的观念,而根据民间“士农工商”的传统划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处于最下层。但是,到了明中叶以后,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乡的商品经济比重大增,商业资本增值迅速,商人经营的范围迅速扩大,不少地主缙绅也逐渐将资金投向工商业,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播出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让近代山东济南的商业巨子孟洛川走进了民众视野。但人们对民国济南商人与商人团体的整体状况仍然较为陌生,学界对此问题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尚留有较多的空白。《民国时期济南的商人与商人组织研究》(以下简称《济商》,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一书是马德坤著《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的姊妹篇,研究近代山东区域史的又一佳作,对于进一步探讨该问题不无"补白"之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传媒无处无时不在,人们的生活被大众媒介整理、呈现与保存,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建构,包括对民俗文化的重构与新构,日渐呈现出其强大的话语霸权地位,深刻影响着民俗的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12.
学界内外均对"走转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背后代表的传媒改革充满关注。当今社会政治环境和传媒生态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则提出了构建新的媒介话语体系,将国内媒介话语的"人民性"与国际媒介话语的"公共性"结合起来的目标。在这一传媒改革的过程中,媒介从业人员需与时俱进,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新闻实践、传媒变革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陈枫 《新闻世界》2007,(10):14-14
北京商人1.北京人非常实际,不论他们做什么,都给人一种务实的感觉。2.在生意场上,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生"。3.在企业产品推销上,北京人  相似文献   

14.
宋双峰 《今传媒》2007,(5):26-26
自大众传媒出现后,媒介活动给人类与社会带来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距今2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新闻界、学者、受众和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如何评价媒介和批评媒介?传媒人应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近日,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拓荒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建明教授等编著的《西方媒介批评史》,系统分析了西方媒介批评思想的发展,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借仙扬名”是宋代商人家庭捕捉商机的治生之道,实际上就是借助仙人的名人效应.“借仙扬名”既反映了宋代商人乘时逐利的主动性,也反映出宋代商人面对不利经商环境时的无奈与不自觉的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6.
张芳霖 《历史档案》2005,(2):100-10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的研究。但是,这诸多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其自上而下的推行过程,或从政治层面去考察其实际效率,而忽略了从低层的、普通的、民间的角度去审视它,忽略了新生活运动的主体之一商人的态度及参与方式的研究,更没有涉及到新生活发源地南昌的商人在新生活运动中的重要举措——倡设“商人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信息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一句有趣的职业特征描述, 大意是学者越来越像商人,而商人越来越像学者。我想从理性和思辨的角度论述传媒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传媒时代,心理学已日益明显地显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新闻、影视、出版作品中的心理学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艺术创作以及传媒视角下的人物心灵,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媒时代的人的心灵发展.文章尝试从荣格分析心理学视角出发,透过影视传媒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人格阴影的形成与呈现,讨论如何面对阴影、与阴影沟通并促进其转化,从而促进社会对心灵健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宋代在治国方略上,虽然高度中央集权,但却有相对于前朝更高的民主;宋代在治国方法上,非常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这些都是受开国统治者赵匡胤商人意识的影响,而赵匡胤商人意识的由来,主要是受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代在治国方略上,虽然高度中央集权,但却有相对于前朝更高的民主;宋代在治国方法上,非常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这些都是受开国统治者赵匡胤商人意识的影响,而赵匡胤商人意识的由来,主要是受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