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EF-H_2O_2-FeO_X法深度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结果表明,当pH值为3,电压为24 V,反应时间为45 min,电解质投加量为0.8 g/L,PAM投加量为2.5 mg/L时,对畜牧业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最佳,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1%。此方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效果好等优点,在畜牧业养殖废水的深度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某钣金厂磷化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研究,利用 pH/ORP系统在生产运行中确定了碱和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实现了整个工艺的自动控制,降低了药剂量的使用.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COD从250mg/L降到50mg/L,总磷从36 mg/L降到0.3mg/L,废水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9%,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Fenton-微波辐照法处理模拟中药废水,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Fenton试剂投加量、pH、微波功率对中药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用水的COD为1078 mg/L,色度180倍.当pH为4,Fe2+投加量为200 mg/L,每升水样H2 O2投加量8 mL,微波功率160 w,辐照时间60 s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8%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到72%以上.出水的COD在238 mg/L以下,色度在50以下.微波-Fenton法比单独Fenton法反应时间短,对COD、色度的降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生化水力停留时间、臭氧投加量、pH值、臭氧氧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降低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当进水COD为987-1123mg/L时,组合工艺处理出水COD稳定在150mg/L以下,满足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某太阳电池生产企业车间高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La-腐殖酸/Al2O3气凝胶复合物(LHAGC)对二级絮凝后的含氟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观察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pH对废水中氟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实验分析吸附剂对氟化物的动态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为5g/L,吸附时间为45min,pH范围为5~7时氟化物去除率最高,离子态氟的去除率为80%,总氟化物的去除率为94%,络合态氟的去除率为99%,处理出水中总氟化物低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的排放限值70%;利用Thomas模型可较好地描述LHAGC对废水中氟化物的动态吸附特征,其饱和吸附量为36.013mg/g.  相似文献   

6.
采用Fenton法处理弱酸艳红B染色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初始pH值、H2O2和FeSO4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而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初始pH值为2.5、30%H2O2投加量为5mL/L、FeSO4投加量为500mg/L、反应时间为90min。在此条件下,废水色度去除率为99.0%,COD去除率为74.2%。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和酸分别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对比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135~170mg/L,NH3-N 96~135mg/L,体积150mL,pH值5,改性粉煤灰投加量25g,粒径100~160目,吸附时间60min,石灰量0.25g,高温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2%和89.6%,而酸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劣于高温改性粉煤灰,去除率分别为78.3%和82.7%。  相似文献   

8.
钢渣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钢渣处理含铬废水,对处理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2.5~12,cr3+0~350mg/L,按铬/钢渣重量比为1/35投加钢渣进行处理,铬去除率为99%,处理效果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EM和高分子絮凝剂对庆大霉素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单独使用EM时最佳的接种量是0.3%~0.4%,pH为8,处理时间为36小时,处理温度取自然温度(室温),经正交实验最佳组合为B3A3C1,即最佳的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0.5%,最佳pH为5。处理后COD从20000mg/L降至1000mg/L左右,经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最佳的pH为8./10000的絮凝剂聚丙烯酸钠加量为0.75~1.0mL/250mL废液,沉降时间为1.5~2.0h,主要污染指标COD降低到了350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350mg/L)。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对其进行生化处理,并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0~25℃、进气量为50 L/h、反应时间为1 h、沉淀时间为0.5 h、闲置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对COD,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5%,COD为200~700 mg/L、TP为3~8 mg/L、TN为40~110 mg/L的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去除率达78%,出水达该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Mo掺杂Ti/Sb-SnO2电极处理含油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20mA/cm2,电解时间为50min,极板间距为1.5cm,pH值为6.5的工作条件下,废水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7%和87.0%。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以不锈钢片单独做阳极和以活性碳纤维毡片(+不锈钢)的复合阳极对TNT废水电解效果的影响,并对电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原废水的TNT浓度为70—90mg/L,COD约为290—340mg/L,PH为7.5—9。实验数据显示,当槽电压为10V,PH值为3,外加电解质Na2SO4lg/L,极板间距为4era,电流密度为15mA/em。,搅拌转速为260r/min,电解2h时,以活性碳纤维+不锈钢复合材料为阳极处理原废水,对TNT和COD的降解率分别为66.6%和55.5%,然而单独以不锈钢材料为阳极情况下,对TNT和COD的降解率仅为43.5%和24.7%。结果表明以活性碳纤维+不锈钢复合材料为阳极对TNT废水中的有机物的电解效果显著,对实际工程废水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电-Fenton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得出:在电解时间为100min,电解质投加量为16g/L,pH值为2,电压为14V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99%。此方法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好、经济适用等优点,在染料废水的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ZSM-5分子筛/Fenton试剂共同存在下,对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协同光催化降解行为;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ZSM-5分子筛的投加量、H’0:溶液的投入量、FeSO。溶液的投入量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染料溶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3mL/L的Hp2溶液的投入量为1mL,质量浓度为80mg/L的FeS04溶液的投入量为4.5mL,ZSM-5分子筛的投加量为0.01g,体系初始pH值为4,光照时间为20min,在此操作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50mg/L的亚甲基蓝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4.1%.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价廉的涤纶滤膜作为电解体系隔膜,利用阴、阳极同时作用降解含酚工业废水,在反应时间80min,曝气量1.2L/min,电流密度30mA/cm2的最佳条件下,含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0%,阴极室COD去除率高于阳极室。  相似文献   

16.
根据酱菜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SBR处理酱菜废水,对其处理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维持在17~22℃,进水有机物浓度在3000mg/L,DO为4.2mg/L,反应器运行工况为进水0.5h—曝气8h—沉淀1h—滗水0.5h—待机2小时的条件下,二级SBB反应器对BOD、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5%、88.7%、97.1%、52.4%。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La-Nd混合元素的Ti/Sb-SnO2电极,掺杂比例为Sn∶Sb∶La∶Nd=100∶10∶5∶4(原子质量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该电极处理酱油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电流密度40mA/cm2,电解时间90 min,极板间距4.0cm,pH值为5,在此条件下电极对酱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4.3%和90.11%,达到了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处理制革废水中常用SBR工艺,试验探讨了不同HRT、进水pH、COD负荷、NH3-N浓度、活性污泥浓度的运行参数,研究S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在进水COD为1500~2000mg/L、NH3-N为150~250mg/L、pH为7.5、运行污泥浓度在3.0g/L左右、曝气时间为18h时COD去除率能达到95%左右,NH3-N去除率达到97%左右,其出水能够达到一级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