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卡塔"是一种器乐体裁。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钢琴曲《托卡塔》。演奏该作品,必须准确地掌握演奏技术,体现《托卡塔》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钢琴而作》是伟大钢琴家德彪西的著名钢琴作品,该作品主要分为"前奏曲"、"萨拉班德舞曲"、以及"托卡塔"三部分,本文主要是对德彪西钢琴套曲《为钢琴而作》中的第一部分"前奏曲"中的演奏技巧展开研究分析,以此为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多素材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欣赏《火车托卡塔》(教材选自人音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向往》)教材分析:《火车托卡塔》创作于1997年,修改于1999年,由刘湲作曲,是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作品。该作品运用了西方的创作体裁“托卡塔”,又以歌手罗大佑的歌曲《飞车》作为基本素材,通过闪电般的速度、绚丽的技巧以及中国现代城市民谣元素的运用,刻画出七十年代后期以香港为聚焦点的中国风貌,像一列飞驰的火车快速腾飞。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两个主题,全曲建立在一个模仿火车行进的音型上,可以形象地听到火车的鸣笛、两车相汇、车轮滚动声以及火车飞驰而带出的风啸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印象派钢琴作品《月光》的结构、调性、弹奏技法、踏板等分析,掌握正确的演奏风格。要求弹奏的声音迷离中不失圆润,轻淡中不失柔和。弹奏各乐段时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注意手指力量的分配,充分表现音色的层次。用细腻的触键、特殊的连奏技术和非常讲究的踏板创造出“印象派”《月光》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品从乐谱符号变为音响的过程,是一种艺术再现的过程,它需要对乐曲的主题思想、风格、意境等方面进行艺术再创造。指挥作为乐曲的解释者和音乐作品表达的决策者,排练前的演奏构思极其重要。通过对乐曲的结构、句子、演奏方法等各方面的全盘考虑,找到音乐进行的逻辑方式,并在乐队的演奏进程中体现这些构思,以便更精确地诠释作品内涵,再现作者的意图。本文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例,论述指挥排练前的演奏构思,使作品演奏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创作的作品数量庞大,他对管风琴的一切性能及其演奏技巧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自如地运用它那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丰满的音量和雄伟的气势,去表现他那富有交响性的宏伟乐思。《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其代表作之一。此曲后来经美国著名指挥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编为管弦乐曲,充分表现了乐曲交响性的雄伟气魄和深刻的意境,使人们对巴赫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管风琴演奏学科中,对于复调作品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以巴赫的管风琴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为例,从编曲法、演奏法等方面细致论述了在电子管风琴上应如何演绎管风琴作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约·塞·巴赫的音乐表现、曲式结构来学习复调的相关知识,总结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特点.并通过对演奏技法的分析,为这部复调艺术作品的"再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一生创作了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但在钢琴在钢琴音乐方面的才华尤为突出。本文以德彪西的《为钢琴而作》这一组曲为分析目标,这部作品共包括了三首乐曲。在对这三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以及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同时对这首组曲中所涉及到的演奏技法进行总结,以期通过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点,还原出作者原创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德彪西为单簧管与钢琴创作的《第一狂想曲》是其创作晚期的室内乐巅峰之作.德彪西在这首作品中了使用高叠和弦与平行进行等印象主义技法,使全曲的音色效果显得虚幻缥缈,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本曲的动机高度集中,每一部分都是由曲调细胞孕育而来,其中对于音程的使用更是表现出了新古典主义创作特征.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后印象主义"时代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根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37-138
以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协奏曲》为例,反映出圆号的演奏过程中如何运用技巧吹奏出优美的旋律,是演奏这首作品做到古典浪漫风格与情感的再现,并借此达到对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是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革新家,独树一帜的音乐创作风格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注重景象的描绘,在钢琴技法上注重音响效果的表现。《欢乐岛》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部作品,体现出德彪西钢琴创作技法、演奏技术、音乐语言、音响效果以及音乐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欢乐岛》对研究德彪西的钢琴演奏技术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郎静 《文教资料》2008,(4):51-53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本文通过对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进行分析,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演奏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声、调式、节奏等音乐表现音素的独特表现方式一一作了论述,以此来提高我们对德彪西作品认识的深度,加强对其钢琴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思维和技能技巧,正确诠释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齐尔品钢琴作品《木偶戏》的创作背景,阐述了《木偶戏》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中国音乐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作品中演奏技巧的重难点进行细致剖析,为以后弹奏该作品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6.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独树一帜。《欢乐岛》是德彪西1904年创作完成的钢琴作品,法国画家华特(1684-1721)的名画《乘船赴西德尔岛》引发德彪西的想象,从而创作了此曲。它是德彪西生平最美妙的钢琴作品。本文通过对其创作特色的分析和研究,进而探讨其演奏风格,希望能加深演奏者对该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演奏者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李琼 《考试周刊》2010,(56):29-31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本文通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的方法、情感的把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该作品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并主要从全曲的三个段落层次依次进行分析.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作品及在演奏该作品时要注意的问题.并引申出对于不同的音色该运用何种演奏方法去演奏。  相似文献   

18.
以《肖邦练习曲Op.10No.4》为例,通过对演奏该作品时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和手指跑动的技巧以及关于放松等问题的论述,在明确其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该作品的技巧问题专门进行学习,从而演奏出完美的钢琴曲。  相似文献   

19.
在小提琴演奏中,掌握规范的技术技巧是演奏好一部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但因历史的积累,以具体乐曲的体裁、结构、时代、风格以及不同情绪、不同内容为依据,恰当地根据作品选择和运用演奏技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较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我们从事小提琴演奏教学的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文章仅以巴托克的《罗马尼亚舞曲》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具体作品选择演奏技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主题与变奏》的演奏实践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以演奏技巧和其具有的艺术内涵为研究的主要问题。在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内容、结构特征、及具体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论述后,揭示出这部钢琴小品所包含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