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继续教育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最强有力的工具.继续教育应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具体需求进行"精准供给",推行"学历+技能"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岗位胜任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水平;搭建社会交往平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和融合;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使新生代农民工从经济、社会、心理层面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的"主人翁".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80后",较老一代农民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并认同城市的价值观,迫切希望融入城市,但就业权利的不平等仍然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本文在解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形成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实现平等就业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融入城市的意识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进而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年青力盛,思维活跃,更易接受城市文化,具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文化程度较高,大部分未婚,具备朦胧的现代公民意识,成才动机较强,对农村生活的认同减弱,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增强,渴望获得城市身份的认同,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这一群体在身份的转换中面临着三大思想问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道德观的迥异和法制观的缺失、身份认同的混乱和归属感的迷失.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问题,须采取三大对策: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引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道德观和法治观;营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相比,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是游离于农民和市民的第三种"群体"。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于有效聚集城市人口,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铜陵市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因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诸多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希望成为城市的正式成员,但社会却还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在于社会的不公正、相对剥夺感的产生以及社会性歧视等。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在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社会地位、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从铲除诱发其犯罪的根源和土壤着手。  相似文献   

7.
杜永红  李鑫 《职教论坛》2012,(18):49-52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强烈的融入城市愿望,他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加在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然而,政府培训管理与投入不到位、企业参与度低、培训机构培训实效性不强、社会支持不足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效果不佳,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因此,需要通过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企业的培训积极性、增强培训机构的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培训的社会支持环境来进一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农民工转移进城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及城市的融入问题。而职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关键,但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缺乏统筹协调、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等问题,为此,要加强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却又不被真正接纳。剧烈的文化冲突使这一群体难以融入城市文化,同时对乡土文化和主流文化又有一定程度的疏离和怀疑。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应以变革城乡二元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消费途径为切入点,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觉,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自信,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在城市就业、生活,渴望被城市接纳并最终扎根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社会以及个人因素的制约,这一群体市民化的道路注定不能一帆风顺。调查发现:二元户籍制度、收入低且不稳定、住房问题、参保率低、长期留城信心不足等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因素。现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正逐渐被城市化,城市的"向心力"日益增强,如何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和充分市民化做准备等问题已引起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各部门的关注。作为成人教育受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既有成人学员的共性,又存在着独特的个性。全面分析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特点,深刻挖掘他们的教育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成人教育策略,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成人教育的内容,而且对当今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农民工群体内部显现分化现象,新生代农民工继承了传统农民工的一些特征,但是又与传统农民工在生活阅历、进城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党中央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他们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他们的行为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户籍限制、农民职业社会地位层次较低等原因,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因此,他们在城乡两端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文章通过实证调查,通过问卷和谈话记录的方式,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证分析,并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说明,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对加快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人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人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人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能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结构性就业能力缺乏、可持续性就业能力降低以及宏观政策约束瓶颈等现实问题,本文建议通过加强自我能力提升意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积极依靠宏观政策调控等途径,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从而逐步改变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及文明水平。继续教育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其更好融人城市并为所在城市做出更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创设以具体问题为中心的真实情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项目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学习,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项目学习,应采取营造情境、突出内容的实用性、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合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今城市的一个重要主体,他们的幸福感如何,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也是检验“幸福惠州”建设成果的“试金石”。基于对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指数特征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认识。通过分析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四项措施来提升惠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一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价值;二是消除体制壁垒,完善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加大维权力度,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不公平境遇的社会伦理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的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较强。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专业设置、"双师"素质教师、仿真仪器设备等优势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