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故尚书水部员外郎以著作郎致仕彭城刘府君墓志文》为李白研究、王昌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根据《刘复墓志》可知,刘复在天宝六载曾访王昌龄、李白于江宁,则可考李白于天宝五载春下吴越,曾与王昌龄相会于江宁王昌龄任所,天宝六载夏秋之际离开。结合《刘复墓志》和相关文献,还可见刘复的诗歌深受李白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复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经典之作。同时,这位文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专家。《四声实验录》用实验仪器研究汉语声调;《中国文法通论》独创文法新格局;《宋元以来俗字谱》推动汉字简化,刘复这三部著作在中国语言文字历史上有着开拓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的校长领到一本红色证书,上书:“授予刘复:热爱儿童奖。沈阳市儿童福利基金会。”刘复,五十多岁,大高个儿,第一眼就给人精明强干的印象。这位和平一小的校长,在沈阳市教育界是颇有名望的。“一千多家长的‘眼珠’交给我了”  相似文献   

4.
赵家新 《现代语文》2006,(8):116-117
引言 1919年底成书的刘复<中国文法通论>,与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一起,被认为是摆脱自<马氏文通>始即成风习的仿照西洋文法研究中国语言的巢臼、建构中国本土文法的最早探索.此后刘复忙于实验语音学、国语推广、古文考订乃至行政事物,对此不复关注,只在30年代出版了半部<中国文法讲话>,完全放弃了当初雷厉风行、旗帜鲜明的革新主张.但他的初创之勇气和<中国文法通论>所达语法研究之高度是不可埋没的.1923年<中国文法通论>四版,刘复作长达二十余页的<附言>于后,表达了他"最近对于研究中国文法的观念"(P.113).我们认为,无论从语言观的科学性还是语法研究普遍方法论的探索角度,这篇<附言>都能代表刘复语法研究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5.
刘复译作《比较语音学概要》的问世对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具有建构作用;从语言学史的角度看,该书的译介对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又具有引领之功。对该书译介情况进行系统考察,有助于学界对《比较语音学概要》一书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晏子赋》写本的抄写年代问题颜廷亮《晏子赋》是敦煌文学中的名作之一。七十多年前,刘复在《敦煌掇琐》(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专刊之一,1925年刊行)中就已据P.2564所抄该赋写本予以移录。后来,向达、王重民等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相似文献   

7.
<正>1919年,胡适和文化界著名学者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等一起联名,向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议案阐述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的重要地位,列举出设想的一套系统的新式标点符号,有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和书名号,计12种,并对其用法逐一做了说明。次年,在全国开始实行了这种新式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8.
民国二十三年,是北伐成功以后,较为安定的一年,国家正走向建设之道。文坛上,小品文大为流行,新刊物的出版,更是风起云涌,一时有杂志年之称。几次的文学论战,真是热闹非凡。然而最轰动的,莫过于语言学家刘半农的英年早逝,为学术而牺牲一事了。刘复,原名寿彭,民国元年在上海定居后,改名复。初字半侬,有时亦署伴侬或瓣秾,后改字半农,晚号曲庵,笔名有海、L君、含星、寒星、范奴冬女士等,江苏省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我国出现了中篇小说的兴旺时期。根据郑振铎同志的看法,“中篇小说大都是写才子佳人,数量虽很多,但在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上并不重要。不过其中有几部讽刺小说还值得提出来,如《捉鬼传》、《常言道》、《何典》”(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捉鬼传》一名《斩鬼传》,写的是钟馗捉鬼故事,同样题材的还有《平鬼传》,都是民间常见的讽刺作品。《何典》流行范围虽较窄,但因为是刘复教授1926年发掘重印的,  相似文献   

10.
一 等 奖(无 )二 等 奖文 题 学校 班级 学生 姓名假 如 我是 超人 金 湖 县实 验小 学 二(2)班 刘复 禹我 爱 绿色 淮 阴 师范 附属 小 学二(3)班 陈越小 小 万能 手(儿 歌 ) 淮 安 市外 国语 实 验小 学二 丙 班 殷洁 如家 园 涟 水 县南 门小 学 二(1)班 张逊 志小 吱 吱找 不着 家 了 金 湖 县实 验小 学 二(5)班 …  相似文献   

11.
一八九八年《马氏文通》开始提出复句的概念,认为它是句与句“自相联属”。其后,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1929年)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0年)相继对复句的定义及其分类作过认真的探讨。中国文法革新讨论以后,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详细地描述了汉语复句的种种关系。王力的《中国语法理论》提出了“意合法”的论说,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讨论了复杂句、包孕句、复合句三者的界限。这三位学者都不采用黎氏的“包孕句是  相似文献   

12.
先秦古籍的注疏在遇有“奚”字吋,常常注以“何也”。近来有些语法虚词专著,如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奚,何也。”这种说法,作为对“奚”字词汇意义的诠释,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意味着“奚”与“何”的用法完全相等,就不对了。至于象刘复的《中国文法讲话》说:“‘奚’…用法大致与‘何’字相同。”就更显得不妥。事实上,“奚”与“何”既有某些相同点,又存在很多差别。对于这些差别,不同的语法书也有不同的说法。为了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疑问代词“奚”及其与“何”用法的异同,笔者对先秦主要典籍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3.
問題解答     
问:印度文字的拼音方法传入我国,對于我国研究反切和四(?)的影响如何? (福建南安二中) 答:印度的古文——梵文是随着佛教佛经而传入中國的,是一种拼音的複音节的屈折语。梵文的拼音法,给中国以影响,搞了反切法。雖然有人以为反切本出于中国,未受梵文拼音学理的影响,以為雙声叠韻就是反切所自出。其實反切虽与雙声叠韻的原理有關係,(如‘东、总翁切’,‘德’与‘东’是双声,即二字声母相同;‘東’与‘翁’是叠韻,即二字韻母相同)但把二字拼合為一音之法,實自梵文中学來。反切这名詞的(?)用,已不知起于何人,但东汉时就開始行用,可以断言。如杜林‘苍颉训诂’、郭顯卿字旨,许慎、高诱‘淮南鴻烈注’、郑立‘翚经音’、嚴虔‘通俗文’诸书。都已经有反切,因此隋唐以來一直多以魏秘书孫炎(叔然)的‘爾雅音义’书为反切之祖,不確。‘反’是反覆,也寫作‘翻’,‘切’是切摩,反切是用二字反覆切摩而成一音(李汝珍‘音鑑’反切总论),这显然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但反切又决不是拼音,因为它不用固定的声母韻母的字母,到唐守温三十六字母,(唐末沙門守温的三十六字母等于三十六个声母)郑憔七音略以为就是出于(?)经的四十二字母。刘复在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一文中也肯定了守温字母是從梵文中增减而來的。三十六字母雖然‘唐以前未有言之者’(钱大  相似文献   

14.
南方的山,低缓;北方的山,雄拔。南方的水,柔碧;北方的水,雄浑。南方的树,纤秀;北方的树,雄健。上海人动口不动手,东北人动手不动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身材容貌;人文背景,培育着人们的脾气秉性。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成都、武汉、深圳、温州、中原的男子,我们描绘。  相似文献   

15.
填字游戏     
正横向:一、邓丽君的一首歌,第一句歌词是"春花秋月何时了"。二、字怀英,号德英,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三、世界名车品牌,商标像一枚五角星勋章。四、日裔美国女歌手、作词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五、格鲁吉亚首都。六、指女婿,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七、曹操的一首诗名,首句为"东临碣石"。八、《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九、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多少客人的数量。十、清代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是笔记小说集。  相似文献   

16.
所谓百家姓,是虚指,其实,民间的姓氏五花八门,很难统计。除常见姓氏外,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姓氏。下面是几组新鲜的例子,给大家开开眼界。以器官名称为姓氏的有:头、骨、心、肾、肠、手、爪。以动物名称为姓氏的有:鸭、鸽、羔、狼、鸡、猴、狗、蛇。  相似文献   

17.
夜幕袭来,浩瀚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银河闪烁,煞是迷人。形似罗勺的七颗亮星更是惹人眼,它们就是分别被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的,赫赫有名的北斗七星。无独有偶,在我国国防军工系统中也有这样七颗明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它们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照耀着中国的国防军工事业。  相似文献   

18.
可以逐一分析此题的四个选。西安 :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和唐十个朝代在西安建都 ,中国历史上在此建都的王朝最多、时间最长 ,素有“西罗马 ,东长安”之称。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 ,有“九朝古都”之称。北京 :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在这里建都 ,称为蓟。辽以蓟城为陪都 ,改称南京 ,又称燕京。金灭辽后 ,定都于此 ,置大兴府 ,号中都。元也定都于此 ,称大都。明朝在 1 4 2 1年 (永乐十九年 )迁都于此 ,清代仍都于此。民国初…  相似文献   

19.
杭州,这个让多少文人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都。它是白居易笔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三月春景;它是戴望舒诗中那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彷徨过的雨巷。昨日的杭州,诗坛巨子自居易、苏东坡、陆游,艺术大师马远、黄公望、吴昌硕、李叔同、黄宾虹、丰子恺、常书鸿,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夏衍,著名的戏剧家和表演艺术家洪昇、盖叫天,科学家沈括、毕昇、茅以升、竺可桢、苏步青、钱学森,教育家和学者蔡元培、马叙伦、陈望道、沈钧儒、马寅初等等,都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是杭州。岁月荏苒,一晃便是千年百年。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杭州依旧璀璨夺目。经济高速腾飞,面貌日益焕新,今日的杭州又以怎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汇聚了如此耀眼的智慧光芒!我们不妨来探一下杭州。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1,(10):27
"总"字在当今社会十分流行。总统、总理、总司令、总裁、总监、总经理、总设计师……似乎都不仅与财富、权力息息相关,还和决策、引领、承担紧密相连。"总"字的基本字义有五项:1.聚合,聚在一起。2.概括全部,主要的。3.为首的,最高的。4.束系,束头发。5.经常,一直。6.一定,无论如何。而置于动词之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