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汉语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连续性语言,词语归类划分不清,词缀范围不断被扩大。词语模具有造词的灵活性、能产性特点,采用词语模概念能较好地解决词语是属于词缀还是类词缀,抑或两者都不是给语言带来的困扰,更符合词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gate"从"The Watergate Event"中逐渐类化为一个新的类词缀,在汉语中,"-门"也渐渐成为一个新生的类词缀。本文将从转喻和类推角度分析"-门"的类词缀化过程,并从其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角度分析,最后对类词缀"门"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类词缀是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居于词根、词缀之间,它与词根、词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类词缀现象入手,将词根、词缀、类词缀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对类词缀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作为一个新兴的类词缀,构成"被X"词模.这一词模是对传统"被+V"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被X"凸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X"本来为主动态或事物行为的自然进程结果,却被外界某种力量或原因强加而实现,表现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被X"词的滋生与流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追求语言新奇感、语言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素是语言中的活跃分子,是构词的基本要素。语素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语素化的过程,即是语素模因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根据在构造新词过程中的自由程度,语素模因可以分为词缀类型的语素模因和缩略类型的语素模因。  相似文献   

6.
类词缀是一种用来指称类似词缀的构词成分,由于其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故在词缀前加个"类"字。例如英伦风、旅游热中的"风"和"热"都是类词缀。在已有研究中,语言学家们集中讨论了类词缀的范围和划分标准等,而从语义角度分析个别类词缀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依托《现代汉语词典》等,通过对"风"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探析其作为类词缀的形成过程并探索类词缀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类词缀是介于词缀与词根之间的构词成分,在数量上,它远远超过典型词缀,同时它也比传统的典型词缀更为活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类词缀的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及其判定标准进行探讨,从而加深对汉语构词法和汉语类词缀本质特点的理性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类词缀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要宇婷 《教学随笔》2016,(9):150-150
类词缀是一种用来指称类似词缀的构词成分,由于其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故在词缀前加个“类”字。例如英伦风、旅游热中的“风”和“热”都是类词缀。在已有研究中,语言学家们集中讨论了类词缀的范围和划分标准等,而从语义角度分析个别类词缀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依托《现代汉语词典》等,通过对“风”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探析其作为类词缀的形成过程并探索类词缀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类词缀的生成作为研究的重点,主要探讨了受外来词影响的类词缀的生成机制。根据受外来词影响的不同特点,文章将类词缀分为译音成分、注释成分、意译成分三类,分别使用重新分析和类推分析的方法对其生成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这类类词缀当前的状况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林区教学》2014,(10):93-94
定义并研究了D-Gorenstein内射模的性质,利用D-Gorenstein内射模刻画了半单环,用例子说明了D-Gorenstein内射模类是Gorenstein内射模类的真子类。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词缀复杂多样,历来对南方方言中的词缀研究比较多,而对北方地区方言词缀则关注不够.文章通过隶属于江淮官话的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的分类研究,试图归纳出极具方言特色的常用词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详实的调查并广泛取证的基础上的,希望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新浦方言词缀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Class attendanc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academic success ye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students miss clas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liberative an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class attendance alongside an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intervention that asked students to specify when, where, and how they would attend class. Class attendance was found to be a function of conscientiousness (more conscientious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atte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more open stud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attend), goal intentions (more motivated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atten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intervention (students who formed specific plans about when, where, and how to attend were more likely to attend).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onscientiousness; the intervention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class attendance for low or moderately conscientious students than for highly conscientious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构词法中,“词根 词缀”是合成词构成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而历来关于词缀的范围和特点各家说法不同,由此带来词缀识别的分歧。文章着眼于梳理几种现代汉语教材和有关论著的主要观点,辩难献疑,并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We study teachers’ choices about how to allocate class time across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lecturing, open discussion, or individual practice. Our data come from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specifically classes preceding GCSE exams. Students score higher in math when their teacher devotes more class time to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assessment. In contrast, students score higher in English if there is more discussion and work with classmates. Class time allocation predicts test scores separate from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during the activit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 without changes in teachers’ skills.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者们始终在探讨与研究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最佳管理方法。就导学职能而言,对班主任提出了适应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导学职能赋予了班主任新的职责,不仅要会管,更要会"导"。在新的挑战面前,班主任思想素质的高低,导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班主任导学职能在开放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单音节动词后的“取”字,前人有“语助辞”、“时态助词”及“词缀”等各种说法,可称为“V取”式。但在古汉语中,实际上存在着极大量的“取V”式双音节动词这些与“取”字“词缀”说相反的语言事实,有力地证明“取”是一个泛义用法的动词,而不应看作“词缀”。  相似文献   

17.
类词缀是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居于词根、词缀之间,从某种程度看,与词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为了探明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将二者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二者在语义、语法功能、语用功能方面存在共性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自《马氏文通》始,我国学界对汉语词缀的研究已百又十年了,学者对词缀的认识愈发深入,从一开始的虚词、助词、词缀不分,到对三者有了较为明确的界说。但就词缀的辨别标准,特别是判断具体的某一个汉语语素是否词缀的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该朝着简化判别标准或者确立主要标准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9.
随班就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随班就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随班就读应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基本理论问题 ,提出建立随班就读教育学 ;关于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与素质教育问题 ;关于随班就读的督导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班额效应指学校教学班额对教育质量作用的机理。大学班额效应一直是国外高等教育政策和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就大学班额效应的四大基本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班额效应是否存在?班额效应的强度如何?班额效应的影响因素为何?不同研究方法对班额效应结论的控制如何?研究结果显示:班额是影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应结合扩招背景和教育经费约束,找到我国大学班额强度效应的支点;并根据学科大类、课程学习层次及教学辅助条件,科学制定我国大学班额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