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族精神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取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南民族精神创造于越南整个历史过程并表现于越南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中,它在越南为独立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当前,民族精神对许多民族的改革与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稳定保持与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保持与弘扬那些创造了民族文化同一性的传统价值观;其次要选择适宜于越南条件的模式,要积极地与世界融合,广泛参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对话,学习其精髓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在其内容上具有同一性,既一脉相承,又交融共生。优秀传统家文化体现并践行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个体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华民族精神也引导和规范着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得优秀传统家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有满族、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由于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同一性;由于不同的经济从业和社会地位造成了他们服饰上的差异性;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促成了他们服饰文化的变异和传统服饰工艺已濒危的现状。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些民族的传统服饰工艺,维护他们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权利和继承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与创造精神,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予以探讨诸民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与中学德育内蒙古教科所张岩静一民族文化,指反映一人民族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的文化,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其中又包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方面。中学生是社会中最具生命力和向上精神的群体,代表着民...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在寻求自我发展、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文章认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会碰撞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从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7.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民族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研究策略文/万明钢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文化和人口占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个体,如何发展起关于他们本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如何认识自己的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的文化以及其他民族的关系,我们通常把个体在这些方面的综合认识称为民族同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民族文化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同一性即文化共性,差异性即文化个性。具有地域性或世界性的文化共性总是通过民族性的文化个性反映出来的。本文拟从归化的角度,谈如何在译入语中转换原语形象,再现民族文化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题目作者期(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李铁映1(1)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杨叔子1(7)全球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欧阳康1(18)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董慧夏增民1(24)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扬当今越南民族精神范文德2(1)民族精神与新闻媒介功能实现刘洁高冰2(6)论全球化和民族意识李太平2(10)民族精神的同一性问题——麦克林教授访谈录高秉江3(1)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顾红亮3(5)中国大学生与留美中国大学生民族精神之调查范蕾樊葳葳3(10)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张曙光梅景辉4(1…  相似文献   

11.
建国之初,美国民众缺乏积淀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了唤醒美国人的国家意识,历史学家着手创造有用的过去,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都明确表达和界定了独一无二的国家特性。早期史学家通过独立战争界定外部敌人将美利坚民族整合到统一的叙事框架当中,运用美德的、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凝聚、展示美利坚的国家特性;班克罗夫特是全美历史的开创者,他将各州的历史纳入全国史的范畴,着重阐释美利坚合众国自由的、进步的故事;随后,专业史学家在科学治史方法的指导下赋予美国国家特性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宇文利 《中国德育》2007,2(11):22-25
韩国具有重视国民精神教育的传统,政府从文化传统、现实政治两方面构建起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韩国学校侧重从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构建国民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依托强势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教育模式。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对我国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14.
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深具传统文化资产的华人高等教育,应当厚植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建立自我的“文化认同”,而不致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波逐流。同时,大学应当回归教育本质性的目的,并重新担负起社会责任,坚持大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为全民创造更大的福祉。如此,才能使大学在中西拉距以及科技与人文断裂的时代中,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使大学成为探索真理的殿堂,也成为人类良知之所寄的场所。也只有重新挺起大学之精神,海峡两岸四地的大学,才能成为引导21世纪历史发展方向的动力,才能在21世纪世界文明对话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里,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积累强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要丰富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法宝,而对其生成基线进行研究和评判是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以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体系为本体、以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两翼,融传承性、先进性、层面性为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匡正民族价值观偏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Canadian national ident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ntiAmericanism and for Canadians,comparing with America ha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identify themselves.So some scholars argue that Canada lacks a real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is is the main reason of its anti-American tradition.However,the author remarks Canada has its national identi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present three reasons to support her view.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Greek-Cypriot teachers' perceptions regarding the role that national identity and its intersection with gender play i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st. Drawing on data deriving from forty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analysed through the lens of intersectionality theory, it is shown that: although all teachers were able to recognise the role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st in the Cyprus conflict, the majority of these teachers were not equally aware of the gender politics i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st. The participants seemed to be 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ys in which they represented the national identity, but they were not willing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gendered representations; instead, these representations were deemed ‘unconscious’ or a ‘product of tradition’ or the ‘natural order’ and, thus, not within their control. The paper ends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this study inform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se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gender in relation to issues of collective memory.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精神文化对促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促进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巩固,推动民族自身的持续发展。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促进民族认同,民族精神构筑民族的灵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